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傳承與超越: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傳承與超越: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018037
王景弘/等著
前衛
2016年7月0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578018037
  • 叢書系列:代理經銷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代理經銷


  • 社會科學 > 政治 > 概論











      1964年,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師生三人基於知識分子的使命感,草擬〈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拆穿反攻大陸騙局,指出台灣人民不願受共產黨統治,不甘心被蔣介石毀滅的自救運動方向,揭示制定新憲法、建立新國家、加入聯合國,讓台灣成為民主化、在地化、國際化的國家。



      2014年,時值〈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五十週年,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舉辦系列活動,並與台灣教授協會共同舉行「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本書為研討會論文之合集,另收錄蔡英文專題演講、彭明敏教授與318運動青年對談紀錄。

    ?





    ▍編序

    序一 陳儀深

    序二 許文堂



    ▍專題演講

    傳承與超越:邁向台灣民主的第三條路

    ◎蔡英文



    ▍論文

    台灣政治主體性建立的歷史轉折:以台灣人民自救宣言為中心的探討

    ◎薛化元



    自己國家自己救:〈台灣人民自救宣言〉承先啟後的時代意義

    ◎許文堂



    從「台灣人民自救」到「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台灣自救運動的跨世代演義

    ◎楊翠



    從「佔領與流亡」架構看〈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王雲程



    盜火者的預言:從六○年代台獨論述談〈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時代意涵

    ◎藍士博



    一條迂迴而曲折的認同之路:重探〈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時代意義

    ◎鄭清鴻



    台灣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的神學基礎與啟蒙

    ◎艾美英(Bakan•Nubuq)、謝若蘭



    自救宣言的主張與美國對「華」政策(1961-1964)

    ◎王景弘



    從彭案的救援看美國對台獨選項的態度

    ◎陳儀深



    ▍附錄

    彭明敏與三位318 學運青年對談

    ◎彭孟濤紀錄、陳儀深校訂



    作者簡介

    ?





    序一



    歷經「三十週年」與「五十週年」紀念活動的感想

    陳儀深(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1994 年也就是〈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三十週年的時候,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在九月十八日舉辦了名為「台灣自由主義的傳統與傳承」紀念研討會,邀請林惺嶽、陳芳明、吳叡人、楊照、張炎憲等五位學者撰文發表。其中吳叡人的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他指出自救宣言代表了一個本土的「領土/公民」式(civic-territorial)的台灣民族主義的發軔,它是台灣戰後史上最初的、包含了本外省人的「命運共同體」觀念;儘管這個洞見超出了1964 年的台灣社會情境,卻預示了歷史發展的趨向。



      相對於「領土/公民」式的民族主義,有所謂「種族/文化」式(ethnic-cultural)的民族主義,在近代中國內憂外患中成長的國共兩黨,分享中華民族─反日的─炎黃子孫的價值,比較屬於這種「種族/文化」式的民族主義,包括戰後歷經二二八事件而流亡海外的台灣人,其台獨論述也大都將1949 年隨國民黨來台的大陸人排除在台灣民族的範疇之外,也是比較屬於這種「種族/文化」式的民族主義。但是,自救宣言的主張:「推翻蔣政權,團結一千二百萬人的力量,不分省籍、竭誠合作,建設新的國家,成立新的政府。」則顯然具有「領土/公民」式民族主義的特質。



      二二八之後流亡(香港以至)日本的廖文毅,無法得到新一代青年留學生黃昭堂許世楷等人的支持,(理由之一)用許世楷的話說:「廖文毅他們用的是種族主義,我們用的是identity。」廖文毅主張的種族主義「並不符合現代政治學理論。」不過這比較是事後的解釋。黃昭堂還原實況:「本來我對台灣的民族定義就是: 獨立運動是台灣人跟中國人的鬥爭。中國人一部分在中國大陸,一部分在台灣對台灣人做殖民統治,中國人是敵人。這是日本的台灣民族理論,在廖文毅、王育德的時代都是這樣,我們在日留學的時候都是這樣……。」大約1974 年他去美國旅行的時候,才開始轉向「無差別認同。」黃昭堂這樣坦白、詳細的自剖,恰可以凸顯1964 年〈自救宣言〉超越時代的特性。



      在上述三十週年的研討會上,我曾經一方面肯定吳叡人的民族主義詮釋、一方面對本會議以自由主義為名表示不解,負責籌備會議的陳芳明回答說:「我對(台灣)民族主義的完成抱持樂觀,但卻懷疑自由主義的前途。」「如何在民族主義中,讓自由主義能更完整地保存將更重要。」這並沒有正面回答我的疑問。其實,據我所知九○年代初期台灣社會的氛圍,還不大能接受「台灣民族主義」的概念,恐怕才是主要的因素。其次,從彭明敏教授的思想性格出發,凸顯自由主義而非民族主義,也不是沒道理的,只不過〈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已經成為客觀的存在,且必須涵蓋謝聰敏、魏廷朝兩人的思想立場在內,應以民族主義做為主詞/主題比較恰當。



      在我看來,台灣與中國密切交流之後,台灣社會的台灣認同日增、中國認同日減,走向真正獨立自主的道路容或迂迴,卻是遲早的事,然而這個獨立國家的內涵必須具有公平正義、必須是自由民主的,否則豈不枉然。於是,長期站在勞苦大眾立場、習慣以馬克思式的思維來分析歷史/決定行動的史明,儘管過去曾被海外台灣人懷疑為共產黨,在海外台獨運動可能不是主流,但是回台以後這二十幾年,由於台灣政治與財團的關係密切,凸顯了「左獨」路線的珍貴,難怪史明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隨景仰。同樣地,這期間台灣民族主義雖然隨著民進黨的壯大而有凌駕中華民族主義之勢,但是所謂「台派」在言論上仍不乏主觀專斷、有我無人或情勝於理的狀況,在行動上欠缺合作讓步、欣賞他人與接受領導的能力,以致「端出菜來滿盤都是魚頭」,這種現象不免使得民進黨的黨公職對台派「敬而遠之」,這樣分散力量、互相減損,真是台灣人運動的不幸。於是,台灣自由主義的思想資源就顯得彌足珍貴。自由主義的哲學前提是承認人的有限性、人會犯錯,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同時,也要尊重別人,從而導出寬容、法治之必要。要之,歷經長期壓迫的台灣社會,長期右傾的民族主義需要史明來平衡;屢被質疑○○沙文主義的台獨運動,也很需要(曾經被懷疑為「自由主義者而非民族主義者」的)彭明敏來做為典範人物。



      不過,2014 年9 月的〈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五十週年系列活動,在時代的浪花衝擊下,並沒有太多餘裕來沉靜反省這些問題,而是以多元活潑的方式來呈現:(一)板橋中壢兩場「期待陽春花再開」的音樂會,由李筱峰教授和蔣理容女士主持,獻唱的班底主要是包括我在內的「說唱台灣史」團隊;(二)台北高雄兩場演講會,除了在地的名嘴,學運青年,還有邀請海外回來的曹長青先生;(三)打頭陣的,就是9月13日台北這一場「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這部分要感謝很有經驗的台灣教授協會來協助、合辦。關於本次研討會的論文,台教會秘書長許文堂已在另一篇序文介紹了,我只想補充說,彭教授已經九十幾歲,上天保佑仍然耳聰目明、思路清晰,所以我除了邀請學運青年來發表論文,還請他/她們與彭教授對談;而研討會的主持人黃宗樂教授、陳永興醫師和莊萬壽教授也都是他老人家的好朋友,讓這場活動不只是談國家大事,還要有溫馨敘舊的氣氛,這是我做為(許多年來一直掛名的)執行長所能盡的一點棉薄之力。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