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為什麼如此尊崇黃埔軍校:三次拯救中國,短短二十三屆培育數百位將軍的奇蹟學校

中國為什麼如此尊崇黃埔軍校:三次拯救中國,短短二十三屆培育數百位將軍的奇蹟學校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612665
曾慶榴
大是文化
2016年8月02日
143.00  元
HK$ 114.4  






ISBN:9789865612665
  • 叢書系列:TELL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TELL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國民黨創辦的「專屬」軍校,卻吸收很多共產黨員,為什麼?

    ◎什麼樣的師資與教育,讓黃埔才短短23屆,就培養出49位上將、數百位中將?

    中共十大元帥、上將、司令……有多少人出身黃埔?人數多到你驚呆了

    ◎黃埔軍校招收過女生?錄取率超低的黃埔女軍官,是中國第一代正規建制的女兵,

    比美國西點軍校早幾十年。

    ◎國民黨打輸共產黨,丟掉大陸江山,原來這和蔣介石治理黃埔軍校的方式有關。

    ◎黃埔軍官打贏的戰爭,豈止教科書上寫的那些,他們三次拯救了中國。




      1924年,國父孫中山被自己的老搭檔陳炯明叛變後,苦於沒有軍隊無法落實革命夢想,

      於是在廣州珠江黃埔島上成立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創建黃埔軍校,

      讓中國從此擺脫晚清時期,野心軍人擁兵割據的時代,開辦真正的軍事教育,

      此後,黃埔學生軍就從操場走入戰場,在討伐軍閥、抗日、國共內戰關係中,

      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一角,改寫了中國近代史。



      ◎不當兵會被看不起,這是時代風尚──熱血教師從軍,變身大將軍



      .原本在五臺山教書的小學老師徐向前,在教室裡講辛亥革命講到被校長革職,看到軍校招生簡章超熱血,決定從軍去。多年後成為毛澤東的總參謀長。

      .陝西鄉巴佬杜聿明因把路費花光,報名遲到,幸好于右任的一副對聯挽救危機,後來還成為中國遠征軍司令官。

      .個子矮不要緊,是人才就要你,身高號稱159公分、在老家當了七年老師的胡宗南,因太矮被淘汰,內心的憤恨和眼淚居然打動了主考官,成為肩扛三顆星的陸軍上將。



      ◎黃埔軍從操場走入戰場,平定陳炯明、打敗吳佩孚:東征北伐統一中國



      .淡水城攻城戰,這是毫無作戰經驗的黃埔學生軍面臨的第一場硬戰,由蔡光舉等人組成的敢死隊,在槍林彈雨中衝鋒搶城,由此打出名聲。

      .棉湖之戰,黃埔軍迎擊的桂系林虎軍,一千多人對兩萬多人,這場仗你說怎麼打?黃埔軍若敗,世上再也沒有「黃埔」兩字,歷史也將被改寫。

      .賀勝橋之戰,黃埔第七軍大戰直系軍閥吳佩孚,上過時代雜誌封面的吳佩孚,曾是當時最有可能掌控中國的人,短短兩年卻被黃埔軍的年輕人從巔峰推落谷底。

      黃埔第七軍也因賀勝橋戰役,贏得「鋼七軍」的美名。

    ?? ?

      ◎破天荒,黃埔軍校收女生:中國史上第一代女兵



      .掙脫傳統女性的枷鎖 : 女生當兵面臨種種歧視,家庭不認女兒、學校不認學生,女兵們一無所有,唯有犧牲的決心,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價值。

      有中國第一女兵之稱的醫療隊員謝冰瑩,在西征戰地寫下《從軍日記》,記述女兵們犧牲奉獻的事蹟,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豪門閨秀胡筠是有名的神槍手,令男兵也敬佩不已,後來成為紅軍第一個女司令員。



      ◎敵前與敵後的抗日重要將領,原來,他們都出身黃埔:



      .淞滬會戰:打了91天,挫敗日軍速戰速勝的戰略意圖,黃埔軍更打破「中國軍隊不堪一擊」的豪語。

      .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由黃埔四期生謝晉元帶領的「八百壯士」,譜寫震驚中外的抗戰經典,僅犧牲十多人,消滅兩百多日軍。

      .仁安羌之戰,黃埔六期生劉放吾帶領中國遠征軍,在緬甸解救被日軍圍困的七千多名英、美盟軍,半個世紀後還受到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接見。

    ?

      ◎戰場上的黃埔同學會──國共大決戰,昔日同學、師生反目成仇,相互廝殺:




      .國共內戰初期,國民黨擁有430萬兵力,共產黨只有127萬解放軍,遼西會戰後,國共雙方兵力優勢卻對換,國民黨軍開始顯露出敗象。

      .國共雙方的黃埔將士,這時多已手握重兵,指揮千軍萬馬,統率著中國最主要的軍事力量。

      .徐蚌會戰時,國共兩方的黃埔師生在戰場上對陣,有學生被老師俘虜後,

      跟老師搏交情;也有學生拒絕接受老師的勸降書,奮戰至死,死後老師還特別找到學生屍體將他安葬。

      .國民黨打輸共產黨,這和蔣介石治理黃埔軍校的方式有關,蔣介石對於不願跟他站在同一陣線的學生,都推到敵對面,導致人才都投奔共產黨。



      三次拯救中國,短短二十三屆培育數百位將軍的奇蹟學校,黃埔人見證了中國的近代史,也反映了國共紛爭和兩岸變遷。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黃克武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林德政

    ?





    推薦序 黃埔軍人的歷史身影

    序 推動中國命運的黃埔軍校



    第一章 ? 時代風尚──到黃埔從軍

    黃埔軍校開始招生了!�國共兩黨合作籌辦黃埔軍校�兵變事件與革命的慘痛教訓,孫中山決心創辦軍校�黃埔軍校招生,蘇聯參與�今日鄉巴佬,來日大將軍�沒經費沒設備,校長蔣中正辭職�時代風尚:到黃埔去!�不等蔣介石復職,入學考試如期實施�入學考試:個子矮不要緊,是人才就要你�報名已截止,鄭洞國冒名考試�蔣介石離職風波落幕�孫中山蒞臨開學典禮



    第二章 ? 黃埔一期教出上將數十名,辦學奇蹟

    大師們教菁英,黃埔奇蹟�黃埔軍校教官陣容,驚呆了�學員第一次出任務──商團私運軍火案�成大事不能只靠熱血,要有紀律�沒飯吃不是因為沒經費,而是「訓練挨餓」�蔣介石的治軍哲學──閉門談話�黃埔軍校參與農工運動�戰場是最好的教室──商團事變�蘇聯的援助:載滿槍械彈藥的輪船�變調的週年紀念日──雙十慘案�黃埔一期生結業式



    第三章 ? 周恩來對黃埔軍校的影響

    第一個「走出」黃埔:宣俠父遭退學�軍人要關心政治,而不只是服從�創辦血花劇社,通過藝術表演宣傳革命�攻無不克的軍隊──以政治思想為武器�血花劇社舞臺上的流血衝突�國共合作關係首次分裂──中山艦事件�蔣下令每人只准有一種黨籍�走出中山艦事件陰影,國共繼續合作�黃埔學子的精神導師�黃埔新版校歌誕生,主義建校釋放出巨大能量



    第四章 ? 東征!黃埔初上陣,孤軍平定陳炯明

    從學校操場走上戰場,出發東征�親眼見識戰爭的殘酷──淡水城攻城戰�援軍按兵不動,學生軍孤軍奮戰�奮勇敢死隊衝鋒搶城,隊長身先士卒衝第一�淡水之戰告捷,黃埔軍校東征勢如破竹�攸關東征成敗與歷史格局的一戰──棉湖之戰�後世對棉湖之戰的評價與紀念�孫中山病逝,滇軍、桂軍趁機占據廣州�第二次東征與陳炯明決戰,進攻堅城惠州城�惠州城下一戰,竟成陰陽兩隔�橫江之戰,黃埔一期生陳賡救蔣�東征勝利靠的是黃埔精神



    第五章 ? 北伐:吳佩孚是當時最有能力統一中國的人

    葉挺獨立團打頭陣,孤軍深入奏捷�北伐誓師,廣州萬人空巷�醴陵之役�北伐軍勢如破竹,因為得民心�突破汨羅江防線,北伐軍大舉追敵�老百姓幫忙渡河,突破天險汀泗橋�戰況激烈的賀勝橋大戰�黃埔各期學生總動員,北上進攻�「強攻」武昌城──蔣介石有辦法�受人民擁戴的「鐵軍」�北伐軍兵分三路,占領長江下游全區�南京黃埔軍校成立,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次北伐,榜首狀元蔣先雲戰死



    第六章 ? 黃埔女軍官

    破天荒,黃埔軍校招收女生!�錄取率超低的黃埔女軍官考試�謝鳴岡為首,反對校方縮減錄取名額�入學第一件事:剪掉辮子�女兵們像男兒般穿上軍裝�開學典禮,女兵站在主席臺上當衛兵�緊湊、嚴格的軍事訓練開始了�女兵不怕苦,訓練時不願接受特別待遇�女生隊從事婦女解放運動,上街演戲宣傳�民眾熱烈歡送──黃埔女兵隊上前線�中國第一女兵:謝冰瑩�西征歸來軍校即宣告解散,女兵們面臨新選擇



    第七章 ? 抗日,盧溝橋開第一槍,最慘烈在淞滬會戰

    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上海八字橋激戰�匯山碼頭一戰,打破日軍「中國軍隊不堪一擊」的認知�黃埔生提前畢業,奔赴戰場抗日�平型關大捷�聽命撤退到後方,還是抗令上前線參戰?�全國部隊集結於上海,投入淞滬會戰�「血肉磨坊」──羅店爭奪戰�抗戰形勢緊迫,黃埔軍校西遷�「八百壯士」,孤軍奮守四行倉庫�粉碎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第八章 ? 武漢保衛戰後,抗日從正面轉入游擊

    忻口防禦戰,創下殺敵紀錄�神頭嶺伏擊戰,埋伏大殺日本援軍�正面戰場上的首次大勝──台兒莊戰役�響堂鋪之戰�善打游擊戰的八路軍,抵抗日軍的大掃蕩�郭沫若接手抗日宣傳工作�黃埔女兵與臺胞起身抗日�武漢保衛戰�游擊戰重於正規戰,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開辦�活躍於敵後抗日戰場的黃埔人�百團大戰,軍民合作破襲日軍交通線�「擠敵人去!」,焦土作戰�黃崖洞兵工廠保衛戰�日軍千方百計想暗殺的東北抗日猛將──趙尚志�「黃埔新星」──左權壯烈犧牲



    第九章??? 日軍的垂死攻勢與中國遠征軍

    戴安瀾率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進入緬甸�第二○○師誓死固守同古城�一一三團圍攻日軍、解救受困的英軍�日軍截斷中國遠征軍退路�遠征軍返國途中深陷叢林,戴安瀾壯烈犧牲�黃埔軍校發展的鼎盛期:成都本校時期�引起中外關注的常德守城惡戰�「苦難的戰役」──衡陽之戰�日本無條件投降,投降簽字儀式在黃埔



    第十章??? 戰場上的黃埔同學會:國共大決戰

    攸關國家命運的重慶談判�邊打邊談,簽訂雙十協定�談判破裂,黃埔同學兵戎相向�聶榮臻見羅歷戎,黃埔師生戰場重逢�遼西會戰,國共優勢地位輪轉�徐蚌會戰,老師寫給學生的勸降書�平津會戰,侯鏡如率軍叛變起義�平津會戰,侯鏡如率軍叛變起義�和平的最後一線希望──北平和談�解放軍渡長江南下�蔣介石最後一次踏入成都黃埔軍校�大勢已去,黃埔將領紛紛投奔中共�蔣介石的失敗與其治校方式有關



    第十一章? 開國大將與功德林思想改造

    被俘國民黨軍官淪為功德林戰犯,進行思想改造�朝鮮戰爭爆發,戰犯見識解放軍戰力�陳明仁:名列「開國」上將的國軍將領�昔日戰友同學獄中相見�國民黨昔日大將走入平民之列�戰俘思想改造十年,大赦重獲自由�管理所總動員:黃維的永動機試驗�仁安羌大捷真正的指揮將軍劉放吾�李仙洲口述台兒莊戰役,改編成電影�戰犯全部特赦,老兵申請返臺遭拒



    第十二章? 大陸黃埔同學會與臺灣黃埔的往來

    中共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幼時好友廖承志致信蔣經國,叩開兩岸對話之門�侯鏡如赴美聯繫黃埔同學,致力於促進兩岸統一�黃埔軍校同學會正式成立�建校六十週年慶祝活動,黃埔島重現生機�臺灣開放老兵返鄉探親,掀起尋親潮�兩鄧相會,兩岸昔日同窗重逢�臺灣黃埔四海同心會率團訪京�黃埔精神的真正涵義

    ?





    前言



    推動中國命運的黃埔軍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近代中國社會變革。但是,由於當時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也沒有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以百折不撓的氣勢,繼續從事革命的偉大事業,為實現統一中國、振興中華的宏願而不懈奮鬥。1924年,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基礎上,孫中山先生與中國共產黨人,一起創建了黃埔軍校,致力為中國革命培養軍事、政治幹部。在國共兩黨許多重要人士,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之下,以及在蘇聯的支持和幫助下,黃埔軍校辦學卓有成效。短短幾年內,成千上萬的青年學子,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脫穎而出,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幹力量。他們走出黃埔,邁向東征、北伐的戰場,力敵千軍,所向披靡,為反對帝國主義、剷除軍閥、統一中國,建立不可磨滅的功勳。



      此後,黃埔軍校在南京、成都繼續辦學,並在全國許多地方創辦分校,至1949年為止,共辦學23期,培養數十萬名學生。在抗日戰爭中,黃埔軍人同仇敵愾,並肩作戰,在正面戰場、敵後戰場和印緬戰場上英勇抗日,為取得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偉大的貢獻。黃埔軍校是在中國革命中誕生,又對中國革命產生巨大影響的軍事政治名校,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長期艱苦的革命進程中,無數黃埔教官和學生共同培育、弘揚的黃埔精神,是與辛亥精神一脈相承的愛國革命精神。



      我的一家,與辛亥革命和黃埔軍校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我的祖父張難先是辛亥革命元老,參加過武昌首義,後來到廣東投身國民革命,任廣州國民政府瓊崖各屬行政委員(當時周恩來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我的父親林熏南,畢業於保定軍校和日本陸軍大學,是黃埔軍校教官,大革命時期任黃埔軍校編譯處高級編譯。在祖輩的影響下,我也考上了黃埔軍校,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8期。1949年10月1日,外祖父張難先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時刻。我的家庭,經歷過辛亥革命、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抗日戰爭,到締造新中國的不凡歷史進程,是激盪百年史的縮影。



      回想當年,五湖四海的熱血青年,雲集於黃埔軍校,共同參加兩次東征、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國共兩黨的許多抗日將士,左權、戴安瀾、黃梅興、謝晉元、趙尚志、趙一曼等大批抗日英雄,都出自黃埔軍校。從歷史上看,儘管兩岸黃埔同學有著政見分歧,但在傳承辛亥革命精神和黃埔精神、謀求國家統一、振興中華民族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多年來,即使在海峽兩岸處於不相往來的年代裡,黃埔同學之間的關係仍保持相對穩定。這種深厚的人文、歷史淵源,對促進兩岸的交流,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後,本著「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的宗旨,積極展開多方面的活動,團結祖國大陸的黃埔同學,聯絡臺灣、港澳和海外的黃埔同學和黃埔同學組織,為促進兩岸交流搭起橋樑。



      在歷屆黃埔軍校同學、熱心關注黃埔軍校的各方人士推動下,以及在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幫助下,經過眾多史學工作者、影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大型歷史紀錄片《黃埔軍校》,已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與歷史記錄片相關的著述《黃埔軍校》也已經撰寫完畢。此片的播放和本書的出版,對廣大觀眾和讀者正確認識黃埔軍校的歷史,有極大的幫助,並有助於了解黃埔軍人的烽火征程,對借鑒歷史經驗,繼往開來,弘揚黃埔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黃埔軍校史研究領域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值得熱烈祝賀。



    推薦序



    黃埔軍人的歷史身影




      這是一本以嶄新角度書寫、鋪陳黃埔歷史的史書,也是透過黃埔描繪現代中國的書籍。過去有關黃埔的書籍不是沒有,但能夠把黃埔的特點與貢獻敘述清楚、讓人一目了然的實不多見,而讀了本書後,則能讓人立刻抓住黃埔精髓。



      任何人想進入現代中國史的堂奧,豈能忽略史冊裡邊處處可見的黃埔身影?不了解黃埔,如何能了解現代中國、進而了解國共兩黨之間的分分合合?



      黃埔軍校是一所旋乾轉坤的軍事學府,在國民黨聯俄容共的背景下,1924年創立於廣東黃埔島,從此以它為主體,先後完成東征,統一廣東,再出師北伐,初步統一中國。讀者不免有疑問,它到底有何能耐,怎麼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完成那樣艱難的任務?它扭轉歷史的祕密武器是什麼?



      黃埔軍校的祕密武器就在於「政治教育」,軍事操練之外,更有政治課,它以三民主義為宗旨,教導學生愛國家、愛民族,反軍閥、反帝國主義,結合武力與民眾力量,目標是訓練出一批弔民伐罪的革命隊伍。校內的教官與隊職官也都是「一時之選」,大大不同於當時的軍閥部隊,它吸引熱血青年前來報考的原因在此,成軍後所向無敵的原因也在於此。



      本書前半段以深厚的歷史功力、消化浩瀚的材料,用生花妙筆描繪上述問題的核心。書一開始,就寫之後成為一期生的蔣先雲,踏入湖南長沙清水塘21號軍校招生辦事處的大門報考,接著配上一張「陸軍軍官學校詳細調查表」,讓讀者明白學、經歷俱豐富的蔣先雲,是為了「磨練革命精神,成為一名健全的革命分子」而報考黃埔的。這麼樣絕妙的描繪,讀者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此後國民黨總理孫中山、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學生隊長金佛莊等,這些黃埔的靈魂人物一一登場,既不教條,也不生吞活剝的塞材料給讀者,而是夾敘夾議的書寫,主體文用細明體排印,為讓讀者進一步明白事情的背景,其中特地穿插「史海鉤沉」和「相關連結」,這兩部分則是用標楷體排印,相互對照,非常清晰,讀者不知不覺的就進入了1920、1930年代的時光墜道中。



      黃埔是國共並陳的革命搖籃,除了蔣先雲外,書裡也記述了國民黨籍一期生胡宗南與鄭洞國的事蹟。入學考試時,胡宗南因身高太矮被淘汰而大哭,驚動黨代表廖仲愷關切;鄭洞國冒別人名字考上卻未被退學,於此可見黃埔創校即是有彈性的。再如招收女生入校訓練,也是黃埔創舉,保定軍校就無此事。



      黃埔軍人對國家最大的貢獻,就是走向抗日戰場。本書後半段詳細介紹,從淞滬大會戰、平型關戰役、忻口會戰、武漢大會戰、衡陽戰役、百團大戰到滇緬戰役,黃埔軍人喋血戰場,功在國家。作者於書中寫道:「每一次戰役,無不灑有他們(指黃埔軍人)的鮮血,每一個戰場,無不埋有他們的忠骨」,讀來令人震動。



      本書唯一可提出商榷的地方,即因本書作者是出自中國大陸的史家,他在敘述黃埔生的貢獻時,在史觀方面難免帶有中共色彩。因此,書中較刻意突顯中共的黃埔生,而事實上,中共黨籍的黃埔生數量遠低於國民黨籍。不過,小瑕不掩大瑜,本書是具體而微的黃埔軍校百科全書,它不僅是黃埔軍校的歷史,其實更是一部現代中國的軍政、文化史,謹為之推薦。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林德政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