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通往知識的祕徑:通識課程理念與教學實務

通往知識的祕徑:通識課程理念與教學實務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55844
通識在線雜誌社
開學文化
2016年7月19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9255844
  • 叢書系列:生活通識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生活通識


  • 社會科學 > 教育 > 教學法/實例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數位化的時代,如何成為一位具有「知識競爭力的人」?過去在高度分工的社會中,人們需要從專業知識裡獲得一技之長。隨著社會的轉變,在專業知識與技能外,還必須具備跨領域的知識。「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強調學科之間的整合,並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推動高教改革與創新的重要基礎。

    長期深耕通識教育的「通識在線雜誌社」,有鑑於課程內涵對翻轉教育的影響性,特別精心挑選二十一門曾在100~101學年度,獲得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計畫」補助的績優課程。從課程理念到教學實務,有系統地規劃設計每門通識課程,希冀能鼓勵更多教師投入。



      本書橫跨四大知識領域,從人文學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中探討希臘羅馬神話、詩與當代生活、人類與環境、政治與民主、性別與法律、媒體與社會、生物科技與倫理等跨領域的通識課程,分別由來自全國十八所大專院校的教師,累積多年實務經驗撰寫而成。文中除了闡述如何設計一門好的通識課外,並附有圖表輔助,提供一般讀者或想要經營通識課程的教師參考,值得讀者研讀的通識教材。







    序? 以通識課程重塑學生的知識品味 黃俊儒

    ?

    第一部:人文學科

    「希臘羅馬神話」課程設計�簡士捷

    通識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哲學思考�簡端良

    詩人遊藝場───「詩與當代生活」的課程理念與執行經驗�陳巍仁

    ?

    第二部:自然科學

    知識、價值與行動───環境教育通識課程之實踐�林青蓉

    通識課程中涵養數學文化�陳東賢

    藻尋與探索───通識教學的跨領域三重奏�陳靜珮

    「圖形與數學」通識課程發展之經驗分享�徐惠莉

    通識教育中環境教育深化與實踐�何昕家

    環保行動導向課程───河川踏查與守護行動�洪慶宜

    「自然經典選讀──《大崩壞》」通識課程的執行經驗�葉綠舒

    ?

    第三部:社會科學

    帶得走能力的「台灣政治與民主」通識課程�魏澤民

    問題�行動導向的「性別與醫學倫理」通識課程�蕭宏恩

    性別與法律課程理念及實踐歷程經驗分享�林幼雀

    教「如何學」、學「如何教」�劉嘉薇

    企圖推動專業通識教育的一門課:工程•倫理與社會�林聰益

    《數位時代媒體新素養》通識課程教學經驗分享�柯舜智

    「媒體素養與網路社會」課群合作設計及規劃�郭俊麟

    統計協奏曲:跨領域通識教育課程設計�李雪甄

    用性別開啟的凝視與對話──我和學生們的「電影與當代思潮」�林美蘭

    ?

    第四部:生命科學

    透過教學設計產生深刻學習經驗──生命科學概論�何杏芬

    教之初──從社會案例反思「生物科技」對「生命倫理」所造成的衝擊�張淑微









    跨越鴻溝:在兩種文化之間搭橋

    華梵大學教務長

    蔡傳暉




      1959年,史諾(Charles P. Snow)發表了著名的演講——兩種文化(The Two Cultures),談論當時科學界與人文學界彼此的對立與誤解,因偏見而無法對話的景況。今天我們在大學的課程會議裡,也常常會看到如下的場景:專業學系三不五時突襲一下,要求刪減通識學分,嚷嚷著專業學分都不夠了,還要分給通識?而通識教師們總是以孤臣孽子的悲憤心情,捍衛著本已不多的通識學分。通識與專業的相互攻防,其實還停留在史諾所說的兩種文化的年代,相互批評、戲謔嘲諷,缺少有效的溝通與對話。

    不可否認,不少師生認為通識是營養學分,是在繁重的專業學習過程中,一種適時的調節,可以讓整學期緊繃的課業得到一點喘息的空間。通識課程是相對自由開放的領域,專業學系不敢嘗試的創新改變,通識教師都會勇於挑戰、實驗,以一種邊緣戰鬥的姿態,不斷衝撞、挑戰僵化的教學思維。學生在通識課堂上,也比較容易從容地悠遊、享受知識的美好。



      大學專業教育常常複製學生過往的學習模式,延續著高中時代的考試教育,學生讀著將來可能用不到的艱深理論,終日忙於繁重的課後作業,很難真正享受知識的美好。因此,通識課程肩負著開展不同學習模式的使命,必須重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專業課程的學習就像白天的辛苦工作,紀律嚴明;通識課程就像人到了夜晚,可以休憩、悠遊、想像,自由自在地探索、冒險。這兩種學習缺一不可,如果壁壘分明無法相輔相成,就會阻卻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成為人才養成的障礙。



      大學教師多半具有博士學位,然而在其博士學術訓練的過程中,往往身處在封閉的專業養成環境,缺乏與不同領域互動的習慣,喪失了跨領域的對話能力。部分專業學系教師很難真正體會到「專業孤島」、「單面向人」對於人才養成的不利影響,因此通識與專業需要更多的對話與相互理解,讓專業課程教師認識通識教學的理念與做法。



      通識教師其實多半來自專業學系,因為具有跨領域的態度與能力,而願意接受挑戰投入通識教學,開拓新的教學領域。我們必須鼓勵更多教師投入通識教學的行列。



      有些教師誤以為通識課程是一種淺化的專業課程,因此看輕通識課程的價值,甚至影響學生通識學習的態度。通識教育要讓人站在較高的位置,以較寬闊的視野,對人類知識的發展有整體性的掌握;專業教育則是要讓人對於某一個知識領域,有深入專精的研究瞭解。通識教育如同鳥瞰大地、居高臨下,看到星羅棋布的鄉野山川、蜿蜒匯通的溪流溝渠,還有城市街道串聯而成的交通網絡;專業教育則是一種近距離的田野觀察,一步一腳印,細細查看每棟建築物的造型紋理、每個過往行人的表情容貌。通識教育的目標,其實就是「視野」的養成教育;開闊的視野,是一個卓越人才的必備條件。



      通識教育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人格」的養成教育,透過體驗學習、經驗學習,具有問題意識的思辨與行動實踐的學習過程,最有利於人格的養成,而這也是公民核心能力養成的核心課題。本書呈現了這些教師在公民核心能力養成的實踐經驗。



      為了通識課程發展經驗的推廣典藏,三年前我負責《通識在線雜誌》編務,特別邀請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主持人黃俊儒教授,策劃〈通識課程理念與教學實務專欄〉,系統性地推介該計畫的績優課程教師,在課程研發及教學實踐的成果,本書集結了其中部分的文章。這本書不只是給通識教師發展課程的重要參考,同時也是給專業教師瞭解通識教學的理念與精神最好的資料。



      感謝本書二十一位績優通識課程教師的努力,在專業與通識之間搭起了對話的橋梁,讓我們得以跨越鴻溝。




    其 他 著 作
    1. 科學通識20講
    2. 哲學大師的通識教育思想
    3. 通往知識的祕徑2:如何上一堂通識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