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變臉的緬甸:一個由血、夢想和黃金構成的國度

變臉的緬甸:一個由血、夢想和黃金構成的國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35829
理查.考科特
廖婉如
馬可孛羅
2016年9月03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9335829
  • 叢書系列:EUREKA文庫版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EUREKA文庫版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亞洲地區

















    緬甸,一個不斷在變臉的國家

    這個曾經光榮璀璨的南亞強國,如何在經歷殖民統治、軍政府獨裁、民主改革後,再度站上世界的舞台?





    推薦序 不斷在變臉中的緬甸(張翠容)

    關於地名與人名

    地圖

    前言 馬賽克鑲嵌畫一般的緬甸



    第一部 多元社會及其敵人

    第一章 血、夢想和黃金之城

    第二章 將軍的復仇

    第三章 緬族化運動

    第四章 壓迫與反抗

    第五章 毒品浩劫



    第二部 為存續而改革

    第六章 一窮二白

    第七章 本夫人不轉

    第八章 來自上層的改變

    第九章 一場全新的地緣政治大競局

    第十章 緬甸的未來與多元社會的幽靈



    後記

    誌謝

    註釋

    參考書目



    ?





    推薦序



    不斷在變臉中的緬甸 張翠容

      


      我們留意緬甸,主要是這個小國有美麗的民主女神翁山蘇姬,全球焦點放在她身上,她的一舉一動是國際媒體追訪的目標。大家認識的緬甸,它的過去、現在、未來就好像只圍著翁山蘇姬而來,或許再加一點點她的父親昂山將軍那段由他牽頭的獨立運動悲壯歷史。

      

      英雄做時勢,時勢也做英雄;緬甸一路走來,都展現出不同的歷史時勢,從內到外之間的互動過程,複雜多變,但讀者往往只能靠媒體對某國、某地做出某些新聞性的描述,浮光掠影,在未知全貌下或許有不少疑惑,卻又容易匆匆下判斷。

      

      去年(二○一五年十一月),當緬甸舉行第一次民主大選後,翁山蘇姬雖不能登上總統寶座,但她逐步掌握實權,正如她所說,她在總統之上。緬甸似乎揭開了歷史新一頁。自由化的緬甸,首先吸引的自然是外資,其實早於千禧年軍政府推行開放改革,外資已在覬覦這塊經濟處女地。

      

      我有一位香港工業界朋友要到緬甸投資,爭喝頭啖湯,但又不無憂慮,例如軍人背後的動向、翁山蘇姬地位的穩固性、族群之間的矛盾、各利益團體的角力等等,都影響著緬甸的局勢和發展方向。

      

      換言之,我們關注變臉後的緬甸,特別是翁山蘇姬的變臉,正受國際人權組織的極大非議。要知道,緬甸的穆斯林特別是羅興亞族群受到當地極端佛教徒的打壓。在二十一世紀竟然就在民主緬甸,出現種族隔離政策,在緬甸西部若開邦設有羅興亞族集中營,受隔離的羅興亞族為了自由投奔怒海,翁山蘇姬對此不願置評,但無疑這是民主緬甸一大隱憂甚至恥辱。

      

      原來民主緬甸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疑問,緬甸不斷在變臉中。我們不明所以,其實反映了一個翁山蘇姬根本就不能讓我們認識緬甸,而理查.考科特這本《變臉的緬甸》正好為我們填補這個缺口。他是一名記者,不過他更像歷史學家,當他把緬甸不同的面孔放在歷史的脈絡中,便讓我們有恍然大悟之感。

      

      市面上當然有不少有關緬甸的歷史書,大多流於死板沉悶,《變臉的緬甸》卻是一本活歷史,有記者對過去歷史的抽絲剝繭、又有記者在現場的考察記錄,層層緊扣,無論已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歷史及新聞事件,都變得突然立體起來,至少可對現狀做出較可靠的分析。

      

      作者對緬甸族群衝突分析得特別透切,湊巧我去年就這個議題也在緬甸做出一些探索。當千禧年緬甸進入緬甸民主轉型之際,軍政府為了對他們執政無能解困,遂轉移大眾的視線,向社會兜售恐懼與仇恨。

      

      在二○○七年,緬甸軍政府因取消燃油補貼,導致油價上漲,公車收費漲價,讓生活困苦的緬甸民眾更陷入困境,引發連場示威,過萬名僧侶加入抗議行動,突然聲勢浩大,被稱為「番紅花革命」(Saffron Revolution),最後卻不幸遭血腥鎮壓。大部份示威僧侶不是給逮捕,便是逃亡到泰國去,一片風聲鶴唳。

      

      全緬甸僧侶共五十萬,比四十五萬的軍隊為多,加上僧侶對群眾有感召力,軍方深知道不能長期與他們為敵,最後轉為懷柔策略。當被囚禁僧侶陸續獲釋,軍政府向一無所依的僧侶提供援助。在仰光一位曾參加二○○七年示威的僧侶向我說,有政府人員遊說他們成立護教組織,政府背後出資,他們護教之餘又可每月領人工,甚具吸引。

      

      因此,自二○一○年開始,佛教界護教組織如雨後春筍,最令人觸目的是九六九運動,僧侶被誘導關注緬甸佛教國家的純正性。與此同時,政府不斷散放消息,國內佛教界正面對伊斯蘭的威脅,矛頭直指西部的羅興亞族。

      

      一種陰謀論是這樣說的:根本就沒有羅興亞族,他們其實是從孟加拉非法偷渡到緬甸的孟加拉穆斯林,他們受背後更大勢力指示,編出他們在緬甸的根,目的是要吞併緬甸,消滅佛教。本來要聲討軍政府的僧侶,現在就轉而去護教,眼前有了新的敵人。

      

      另方面,究其族群矛盾的遠因,亦可追溯至一九二一年的緬甸,仍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當時緬甸原住民在不同的地方,便說著不同的方言,但不表示他們屬於不同民族,只是殖民者硬要以民族把他們分類。換言之,殖民者在緬甸創出了好些民族名稱。

      

      有趣的是,早年在緬甸一帶傳教的西方傳教士,在這方面也「貢獻良多」。他們走到偏遠的地方,遇上不一樣長相和口出別的方言的人,便為他們冠名;更甚者如有夫婦來自兩個族群A和B,生出來的子女,傳教士竟視他們為一個新族群叫AB,如此類推,使得緬甸族群變得特別多。當有你與我的分別,紛爭便來了。愈多的分別,紛爭便愈多,團結更渺茫。

      

      換言之英國殖民者走了,留下各民族自相殘殺,這是不少前殖民地的眾生相。在其他處於民主轉型的地方,例如北非和東南亞,先未見民主之利,卻把複雜的內部問題,猶如潘朵拉盒子一打開便無法收拾,最常見的是族群矛盾湧現,宗教派糸之間的鬥爭更是棘手。

      

      從緬甸再回看我們,是否有一種可憐身是眼中人之感?那就讓我們好好閱讀這本書、閱讀緬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