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探索翻譯理論 第二版

探索翻譯理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56963
Anthony Pym
賴慈芸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05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4456963
  • 叢書系列:譯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譯學叢書


  • 語言學習 > 英語 > 寫作/翻譯











    譯者每下一個字都是在選擇,而背後的機制為何?





    前言 009



    什麼是翻譯理論? 011

    1.1 從建構理論到理論 011

    1.2 從理論到典範 013

    1.3 章節安排 014

    1.4 為什麼要讀翻譯理論? 016

    1.5 翻譯理論要怎麼讀? 017

    ?

    自然對等 019

    2.1 自然對等的概念 021

    2.2 對等理論 vs 結構主義 023

    2.3 維持自然對等的手法 027

    2.4 篇章對等 035

    2.5 比較基準與「意義理論」 036

    2.6 自然對等的優點 037

    2.7 常見爭議 038

    2.7.1「自然對等預設了不存在的對稱性」 038

    2.7.2「對等與否的判定沒有心理學基礎」 039

    2.7.3「新的資訊不可能『自然』」 039

    2.7.4「自然主張隱藏著帝國主義」 039

    2.7.5「自然主張促進本位主義」 040

    2.8 自然對等次範式已經走入歷史 040

    ?

    方向性對等 047

    3.1 兩種類型的相似性 050

    3.2 對等定義中的方向性 051

    3.3 用回譯作測試 055

    3.4 方向性對等的兩端 056

    3.5 只有兩種嗎? 060

    3.6 關聯理論 062

    3.7 對等是一種假象 066

    3.8 方向性對等的優點 067

    3.9 常見批評 068

    3.9.1「對等預設了語言的對稱性」 068

    3.9.2「方向性對等理論是一種不必要的二元性」 069

    3.9.3「對等理論確保了起始文本的優越地位」 069

    3.9.4「對等沒有效率;相似就已經足夠」 069

    ?

    目的論 075

    4.1 目的:新範式的關鍵 076

    4.2 萊斯、弗米爾,以及目的論之起源 080

    4.3 霍爾茲-曼塔利及譯者的專業性 084

    4.4 目的取向的「適度精確」理論 086

    4.5 由誰來做決定? 088

    4.6 目的範式的優點 091

    4.7 常見爭議 092

    4.7.1「我們翻譯的是文字,而非功能」 092

    4.7.2「目的由文本定義」 092

    4.7.3「『目的』的概念太過理想化」 093

    4.7.4「目的論無法證偽」 093

    4.7.5「目的論只關心不需對等的特例」 094

    4.7.6「目的分析通常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094

    4.7.7「『經過良好訓練的譯者』是自我定義的概念」 094

    4.7.8「該理論無法解決目的之間的衝突」 095

    4.7.9「目的論違背了忠實和準確的原則」 095

    4.8 譯案分析的延伸 096

    ?

    描述範式 103

    5.1 對等怎麼了? 104

    5.2 描述範式的理論概念 105

    5.2.1 翻譯轉移與分析 106

    5.2.2 系統 111

    5.3 規範 115

    5.4「視為」翻譯 118

    5.5 目標端優先 121

    5.6 翻譯共性 122

    5.6.1 語彙簡化 123

    5.6.2 顯化 123

    5.6.3 順應化 124

    5.6.4 均化 124

    5.6.5 獨特詞 124

    5.7 翻譯法則 126

    5.8 過程研究 128

    5.9 常見批評 130

    5.9.1「描述對譯者訓練沒有幫助」 130

    5.9.2「目標方無法完全解釋所有的關係」 130

    5.9.3「描述模型只考慮文本和系統,沒有考慮到人」 131

    5.9.4「著重規範只是助長保守的態度」 131

    5.9.5「『視為翻譯』的定義根本是套套邏輯」 132

    5.9.6「描述理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歷史定位」 132

    5.10 描述範式的未來發展 132

    ?

    不確定性 139

    6.1 為什麼要探討不確定性範式? 140

    6.2 不確定原則 143

    6.2.1 奎因的翻譯非決定性原 144

    6.2.2 語言理論中的非決定論 146

    6.3 決定論的語言觀,卻有非決定論的翻譯觀 147

    6.3.1 翻譯理論中的克拉帝婁斯語言決定觀 149

    6.3.2 克拉帝婁斯的語言決定觀做為一種翻譯方法 151

    6.4 如何與不確定性共存的理論 154

    6.4.1 光啟理論 155

    6.4.2 共識理論 157

    6.4.3 詮釋學 158

    6.4.4 建構主義 160

    6.4.5 賽局理論 162

    6.4.6 非線性邏輯 163

    6.4.7 符義衍生理論 167

    6.5 解構 168

    6.6 所以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翻譯? 171

    6.7 常見批評 174

    6.7.1「這些理論對譯者沒什麼幫助」 175

    6.7.2「理論家不是譯者,他們不在乎翻譯實務的問題」 176

    6.7.3「這些理論不夠嚴謹」 176

    6.7.4「非決定觀根本沒有影響」 176

    6.7.5「這些理論不過是為反對而反對」 177

    6.7.6「解構預設了譯文的樣貌」 177

    6.7.7「翻譯必然會有線性的特徵」 177

    6.7.8「非決定觀使譯者綁手綁腳」 178

    6.7.9「這些理論無法幫助我們與不確定性共存」 179

    ?

    本地化 185

    7.1 本地化作為一種範式 186

    7.2 何謂本地化? 187

    7.3 什麼是國際化? 190

    7.4 本地化真的是新的嗎? 193

    7.5 科技所扮演的角色 195

    7.5.1 管理系統 196

    7.5.2 可延伸標示語言 197

    7.5.3 翻譯記憶軟體 199

    7.5.4 基於語料庫的機器翻譯 200

    7.5.5 志工翻譯 201

    7.5.6 科技與重返「對等」 203

    7.6 本地化情境下的翻譯 206

    7.7 常見批評 207

    7.7.1「本地化是翻譯的一部分」 208

    7.7.2「本地化了無新意」 208

    7.7.3「本地化貶低譯者地位」 208

    7.7.4「本地化降低傳播的品質」 208

    7.7.5「標準化降低了文化多樣性」 209

    7.8 本地化的未來 209

    ?

    文化翻譯 215

    8.1 文化翻譯是否為新的範式? 216

    8.2 霍米•巴巴和「非物質」翻譯 217

    8.3 沒有譯本的翻譯:拓展翻譯研究之呼籲 225

    8.3.1 語言中介 225

    8.3.2 雅各布森與符義衍生理論 226

    8.3.3 埃文-佐哈爾所提倡的轉移理論 228

    8.4 民族誌即翻譯 230

    8.5 翻譯式社會學 232

    8.6 史碧娃克和翻譯的政治精神分析 235

    8.7「一切都是翻譯」 236

    8.8 常見批評 238

    8.8.1「這些理論只不過把翻譯當作一種譬喻」 238

    8.8.2「文化翻譯只是智力漫遊的托詞」 239

    8.8.3「文化翻譯只是薄弱的跨領域研究」 239

    8.8.4「文化翻譯可以完全以英文進行研究」 240

    8.8.5「文化翻譯與翻譯專業無關」 241

    ?

    後記 要是這些理論都錯了呢 247





    譯者序



      「翻譯理論」看起來很學術、很嚴肅,除了翻譯研究科系的學生以外,一般譯者都未必想看,遑論是一般讀者。但本書作者皮姆卻有辦法像說故事一樣,把翻譯理論的演變、紛擾、爭議寫的既生動又具體,讀來十分精彩。

    ???

      皮姆一開始就說,這本書的目的不在於介紹理論。讀者如果要掌握理論本身,請參考Venuti和Munday的書。皮姆這本書的重點,是在釐清範式之間的緊張關係與發展,語氣坦率,引人入勝。例如他一開始就宣稱「對等過時了!」,可能讓許多學院外的譯者和客戶嚇一大跳。畢竟,現在還有客戶在合約上印著「譯者務必忠實於原作」等要求,也可見到譯者不時發表「我的目標是要重現原作風格」、甚至「我信奉信達雅」等非常對等式的觀點。如果對等真的過時了,客戶該怎麼要求譯者?但在學院之內,對等的確是過時了,今天已經沒有什麼研究所學生用「對等觀」來寫學位論文:比較實務取向的學生至少要用「功能觀」或「目的論」,比較理論取向的學生早就擁抱「描述研究」,甚至「文化翻譯」了。皮姆在論及功能論與目的論時,也點出功能論其實和對等沒有基本理念的衝突,反而是實際的學門之爭更為重要。

    ???

      皮姆語氣輕鬆,但其實論點頗為尖銳,眼光獨到。他對於翻譯實務及產業相當熟悉,絕非象牙塔裡不問世事的學者:在「本地化」一章,他提及譯者在本地化產業鏈中人微言輕,只能控制小方格中的片段文本,獨力難以改變龐大翻譯記憶庫的窘境,相信做過本地化的同行都能感同身受。他也提醒譯者,對等理論雖已過時,但社會人士仍普遍相信「對等」的存在,說是社會共同構築的假象也不為過,譯者常需面對客戶/讀者對於「對等」一事的執著。這也是譯者的共同經驗,尤其對於上過學院翻譯理論課程,或有語言學背景的譯者,面對一味要求對等的客戶常常有苦難言。這些都展現出皮姆對翻譯實務知之甚深。而他在「不確定」和「文化翻譯」兩章中,又展現過人的抽象理論思辨能力,對於文化翻譯理論日漸脫離翻譯文本,恐流於空泛的弊病,也提出相當尖銳的批評。

    ???

      皮姆的文字雖然輕鬆,翻譯起來卻不輕鬆,因為皮姆在各理論之間出入自如,但為了確保讀者能跟上皮姆腳步,譯者有時必須把他沒說完的話也交待清楚,以免讀者莫名其妙。而讀者自身也必須付出一些努力:就如皮姆所說,他寫的不是入門書,而是理論間的流變與衝突,因此希望讀者至少要讀過Venuti所編輯的論文原典和Munday的導論,才能掌握他的論點。因此這本書最適合的讀者,應該是翻譯系所、學程的學生。但其實實務譯者也是很適合的讀者:皮姆坦言翻譯理論本身對於提升翻譯能力、增進翻譯效率等並無實效,但理論本來就不是為了服務實務,而是為了洞悉翻譯行為的本質,追求智識的樂趣。其實每一個譯者每日都在做各種決定,而這些決定就是隱含的理論,只是未必有形諸文字、系統化的論述而已。譯者讀過翻譯理論的種種論爭之後,對於自己的信念從何而來、決定翻譯方法的理由、與客戶/編輯之間的衝突如何解決、何謂好的翻譯等等,當會更加瞭然於心,言之有據。

    ???

      最後,這本書的翻譯,當然要感謝作者皮姆。皮姆妙筆生花,讀起來十分愉快,論點犀利,常覺心有戚戚焉;我個人在研究上也受惠於皮姆的著作甚多。也要感謝參與討論的師大翻譯所學生。此書在翻譯過程中,前後有三十多位學生參與初稿的翻譯和討論,特別是博士班的吳茵茵、陳義仁、何承恩、郭恬君、張忠安,美籍學生司馬琨成(Chris Schifani)等出力甚多,特此致謝。在討論譯稿的同時,師生也不斷反覆思辨皮姆所拋出的諸多設問和論爭,甚至在課堂上辯論良久。確實如皮姆所說,讀完此書,就是一趟收穫豐碩的探索之旅。


    師大翻譯所

    賴慈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