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福音.轉化.新思維:神如何改變你的思維和生命

福音.轉化.新思維:神如何改變你的思維和生命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567859
彼得.魏格納
林淑真
橄欖
2016年9月09日
100.00  元
HK$ 95  






ISBN:9789575567859
  • 叢書系列:生命與事奉叢書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生命與事奉叢書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神學/教義學











    新思維,大轉變!





    前言:? 思維模式和模式改變

    第1章:從雙管道到耶穌是真正的人

    第2章:從屬人的能力到屬靈恩賜

    第3章:從神學教育到裝備聖徒

    第4章:從消極傳福音到務實傳福音

    第5章:從單一文化神學到跨文化神學

    第6章:從計劃性佈道到權能佈道

    第7章:從忍受撒但到向撒但宣戰

    第8章:從改革宗的聖別到衛斯理的聖潔

    第9章:從宗派治理到使徒治理

    第10章:從希臘心態到希伯來心態

    第11章:從典型神論到開放神論

    第12章:從教會異象到國度異象

    第13章:從教會事奉到職場事奉

    第14章:從延伸教會到改革社會

    第15章:從一個社會到七座山頭

    第16章:從逃避式末世論到得勝的末世論

    第17章:從貧窮的靈到富足的靈





    前言

    ?

    思維模式和模式改變


    ?

      我們先來談一談思維模式。

    ?

      本書中我所說的思維模式是指一個心理網格,在吸收資訊的同時,也對資訊加以處理。不知你是否注意過,兩個人接收同樣的資訊,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解釋?這種情況經常發生,皆因他們有不同的模式。

    ?

      不要以為有些人有思維模式,有些人沒有。每個人都受到思維模式的影響,而且不是一個,乃是很多個。政治是一個最普遍的例子,幾乎人人皆知。在一個像美國這種享有言論自由的民主社會中,對於某些事實的解釋,民主黨和共和黨經常大相迥異,看得人一頭霧水。我們傾向於相信某些政治人物的說法是對的,其他的人不對。但事實上,根據他們各自所接受的思維模式,可能兩個人都對。我們相信他們的說法是對的人,也是我們會把票投給他們的人,當然是模式和我們最相近的人。

    ?

      與墮胎相關的思維模式

    ?

      現在我要舉一個特定的例子,方便大家討論。比方說墮胎。我不知道你的立場為何,但基本上我相信生命是從受孕的那一刻開始,所以對於任何墮胎的討論,我是根據這個模式來詮釋。那些看法和我不同的人,他們接受不同的模式,他們認為任何在子宮中尚未出生的物體只是一個受精卵、或胚胎、或一團組織,沒有獨立的生命,不是一個人,可以隨意割除,像割盲腸一樣。

    ?

      我舉墮胎為例的理由之一是因為從這個例子大家很容易看見思維模式對個人有多大的影響。我認為墮胎是一個謀殺的行為,但意見和我相左的人認為這是女性行使自主權,割除她不想要的一些組織。是的,我們的思維模式不同,但我舉這個例子是因為我相信我的模式在道德上是正確的,社會應立法保護未出生的嬰孩,如同它保護所有其他人的生命一樣。

    ?

      我的思維模式源自於一個更早出現、更具重要性的模式,就是宇宙間有一位創造主,祂的創造包括人類,祂將引導人類社會的基本原則啟示在聖經中。例如,我在聖經中讀到,馬利亞因聖靈成孕,腹中懷了耶穌,她去拜訪親戚伊利沙伯,伊利沙伯腹中懷著施洗約翰。在她們彼此問安的時候,約翰在伊利沙伯腹中跳動。伊利沙伯感受到了,她說:「因為你問安的聲音一入我耳,我腹裏的胎就歡喜跳動。」(路加福音一章44節)。伊利沙伯腹中所懷的顯然是一個人類,不是一團組織。

    ?

      關於墮胎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議題,但那不是我的重點。我想要解釋的是思維模式的本質和模式的改變。墮胎的思維模式顯然是屬於極端的例子,因為如果墮胎是謀殺的話,那就是犯罪。身為牧師,我必須特別指出,墮胎不是一個不能饒恕的罪,帶著憂傷痛悔的心悔改認罪,上帝能夠、也會饒恕曾經墮胎的婦女。

    ?

      我為何要提這一點呢?我之所以提,是為了處理另一個進一步的原則。並非所有的思維模式選擇都像墮胎一樣具有道德的絕對性。比方說,政治。我這樣說有點過度簡化,但假如說民主黨的模式讓他們傾向於相信政府有責任更多規範人民的生活,而共和黨的模式較看重個人的自由和自由企業經濟。根據各自模式的不同,民主黨一般傾向於比共和黨課更高的稅。這裡我們看見政治上重大的歧異,但我希望大多數人會同意,其實兩者的立場都不牽涉到道德上的對與錯。

    ?

      模式光譜

    ?

      因此我們看見思維模式可以被放在一個光譜上,左邊我們稱為絕對的道德,右邊我們稱為個人喜好。當你想到這一點,你可能會同意你個人的模式可以放在這個光譜中許多不同的位子上。越靠近光譜的右邊,你對與你模式不同的人的忍受度越高。

    ?

      我認為這一點十分重要,因此本書的副標題是:神如何可以改變你的思維和生命。筆者的年紀早已過了聖經所說的「七十歲」(詩篇九十篇10節),現已是八十高齡。當我回顧自己在本書中所列舉的模式改變,我發現自己從未有過在光譜的左邊。這是什麼意思?這意思是說我不認為在任何這些議題上想法與我不同的人,他們的道德有問題。相反的,無論我們的想法是否一致,我們都可以做朋友。

    ?

      文化模式

    ?

      我對模式光譜有這些認識,部分要歸功於我在玻利維亞十六年的宣教經歷。內人桃樂絲和我在1956年抵達玻利維亞的叢林,我們經歷了一場很大的文化震撼。我們發現當地人的生活模式和我們截然不同。

    ?

      跨文化宣教最常遇見的挑戰之一就是要儘快融入另一種文化模式。舉一個例子來說。這個例子對很多美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可能爭議性頗高,且無絕對對錯。我向來高舉女權,支持女性在基督教界擔任領導地位。事實上有位見解與我一致的女使徒初見本書大綱時,她說:?彼得,你在書中要不要討論一下女性領導地位的問題??我只是微笑的回答說:?本書主要是在談模式改變,對我而言,有關女性在事奉中的地位,我的立場向來始終如一!?她懂我的意思。

    ?

      我想略談吾友柯瑞福(Charles H. Kraft)的大作《文化的基督教》(Christianity in Culture),我認為這本書是有關文化模式的最佳著作。柯瑞福在書中有談到女性在文化中的角色。他一開始先講到美國的模式,亦即,男女地位平等,女性可以自由去做任何男性可以做的事情。他寫道:?我們將平等和自由畫上等號。?? 他又解釋:?我們認為到目前為止,男性比女性擁有更多自由,我們認為因為女性和男性所擁有的自由程度不同,因此女性和男性的地位不平等。?? 他說因為這是美國的文化,所以美國人覺得無論如何一定要設法保障女性更多的自由。沒問題。

    ?

      然後柯瑞福請我們想像一個不同的模式,而事實上這是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其他文化的模式,亦即,女性所最需要的不是平等,而是安全。?我們可能會說:『女性身為獨立個體,其價值無可比擬,因此應擁有最大的自由。』但相反的,其他社會文化卻認為:『女性是社會中的重要成員,因此應得到最大的保護。』?

    ?

      在那樣的文化中,社會要提供給婦女的是婚姻和家庭的保障,固定的行為規範和保護孩童的安全。在這些社會中,男性擁有最大的自由(例如︰在某些社會中,男性可以光頭,女性卻一定要包頭),但女性卻擁有最大的安全保障。柯瑞福的結論是:?在這些社會中,他們不覺得一定要賦予男性和女性相同的東西,因為他們認為男性和女性的角色互補(亦即,沒有重疊的部分)。?

    ?

      當然有人可能會質疑是否其中一個模式在道德上正確,而另一個模式在道德上該受譴責。我不想在此討論是非對錯,只是用其做為例子說明模式的重要性。

    ?

      ?工作是為了生活?

    ?

      再回到玻利維亞的叢林,對於認識不同的模式,我從電鋸學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功課。我們住在貫穿巴西科倫巴(Corumba)和玻利維亞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兩大城鐵道路線上的一個小鎮,當時的火車還是燃燒木柴的蒸氣引擎(我們有一套專門旅行時穿的衣服,因為點燃引擎的火星常會噴到我們身上,把衣服燒出好幾個洞……我離題了。)

    ?

      我們有個朋友叫做伯拿度(Bernardo),他專門在樹林中砍伐木柴販賣給鐵路公司,以此維生。他的工具是一把斧頭和鋸子。有一次我們在美國的朋友知道內人每天要用木柴生火煮飯,大老遠從美國寄給我們一把電鋸。當時我們那裡從未看過電鋸,我迫不及待想要拿給伯拿度看。我跌跌撞撞地衝進樹林去找他,讓他試用我的電鋸,他覺得好稀奇,我永遠忘不了他說的話。他說:「用這把電鋸,我不到一天就可以做完一整個禮拜的工作!」

    ?

      我聽了簡直無法置信。以我的模式來思考,我覺得他應該要說:「有了這把電鋸,我的產量可以增加六倍,多六倍的收入。」但他可不是這麼說。?

        ???

      他比較有興趣的是多了六倍的休閒時間,而不是增加六倍的產量。他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很滿意。在經過比較深入了解他們的文化之後,我發現在那個地區的玻利維亞人之中,對於這種模式的不同,他們的說法是:「美國人生活是為了工作,我們工作是為了生活。」我學到一個很大的功課,但我必須承認,直到今天我還是為了工作而生活。即使有一部分的我很羨慕伯拿度,但是我的生活模式還是紋風不動。

    ?

      模式可能消滅聖靈的感動

    ?

      說實話,工作是為了生活,還是生活是為了工作,這兩個模式的差別影響不大。但讓我們來看一個比較嚴重的歧異,這個歧異事實上會阻礙救贖福音的傳遞。針對這個有趣的個案研究,我想再度引用柯瑞福的說法,他曾一度在奈及利亞宣教。

    ?

      當時有一些宣教士蒙神差派到奈及利亞東北部的某一個部落傳福音。這些宣教士都是好人,對神忠心,多方禱告,對靈魂很有負擔。但雖然如此,情況卻不大對勁。其他很多部落的宣教士都在植堂,帶領很多人得救,但相對的在這個部落卻沒有看見太多果效。部落居民非常友善,但他們卻不希望和宣教士所傳講的這位耶穌有任何關係。

    ?

      後來宣教士們終於發現問題所在,原來是跟他們的文化模式有關。宣教士們犯了一個大錯,他們告訴部落居民耶穌是好牧人,卻不知道部落中人大部分都不會願意委身於一位牧人。為什麼呢?因為在他們的文化中,只有小男孩或心智有障礙的成年人才會去當牧羊人!他們知道耶穌不是一個小男孩,所以他們的結論是耶穌一定是一個心智有障礙的成年人。誰會想要跟從一個這樣的人呢?

    ?

      在聖經的希伯來文化中,好牧人備受尊崇,但在這個非洲部落,好牧人卻受人藐視。兩個模式大不相同!在這個問題最後被發現並加以糾正之前,非洲部落的模式完全消滅聖靈的感動,阻礙了傳福音的工作。

    ?

      這個非洲部落的居民一旦明白宣教士們所傳講的耶穌是一位好牧人,但不是一個有心智障礙的人,他們就必須修正他們傳統對牧羊人的看法。換言之,至少那些成為基督徒的人必須做出模式改變。

    ?

      模式改變

    ?

       關於模式我們已經討論許多,現在我們要來看模式改變會牽涉到哪些問題。這個過程可能不會太容易,讓我們來舉例說明。比方說把食物從盤子裡送到嘴巴的一個過程,這個模式並不複雜,也非關道德。我的習慣是用叉子把食物送進嘴巴,這是我自小的模式。但我知道有些人的模式是習慣用筷子,我自己也嚐試過一兩次,但每次都不成功。所以每次到中國餐館吃飯,我會跟餐廳要一根叉子,也吃得很愉快。

    ?

      我非常習慣這樣的生活模式,直到1960年代的某一天,我首度應邀到台灣服事。聚會的場地不是在台北、台中這樣的大都市,而是在山上一間旅館。第一次和招待我們的台灣友人圍著大圓桌用餐,我跟他們要一根叉子吃飯,可惜方圓幾里之內找不到一根叉子!在那種情況下,我被迫做出一個很大的模式轉變。當時我唯一的選擇只有用筷子吃飯。朋友看我不會用筷子,就開始教我,盡可能將使用筷子的訣竅告訴我。那頓飯吃得很不順利,但在四天的聚會快要結束的時候,我至少已經知道該怎麼用筷子吃飯。但那次的經歷實在太痛苦,太丟臉,即使過了四十年,到現在還歷歷在目。順帶一提,從那時起我就做了一個模式轉變,現在我去中國餐館吃飯,如果他們給我叉子,我會要求他們給我筷子。

    ?

      各位讀者看到我的故事,我相信你也會想起在你生命中也有類似的經驗。這麼多年來你做過的模式改變肯定不只一個,所以現在我們要來分析一下模式改變的過程。

    ?

      改變從哪裡開始?

    ?

       一開始我們應該問一個問題:「模式改變從哪裡開始?」答案是:從思想開始。本章開宗明義指出模式是一個心理網格,同時吸收和處理某些特定的資訊。這一點非常基本,我們可以說你的思想若不改變,模式就無法改變。模式改變不是情緒、意志或情感的問題,而是思想的問題。當然,它也會牽涉到情緒、意志和情感,但這些都是次要的。

    ?

      聖經怎麼說呢?我想大部分人都很熟悉這節經文:「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十二章2節)「心意更新」是描述模式改變過程的另一種方法。這裡所說的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例如用筷子吃飯,而是足以「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的大事。在我們的基督徒生涯中,願意做出模式改變可能是事奉生命成熟的主要過程之一。

    ?

      但這個過程不一定容易,很多時候事實上是很困難的。何以然?因為模式改變無可避免會要我們離開我們的舒適圈。大部分人大概都喜歡舒服的過日子,不喜歡不舒服。大部分人會抗拒模式改變是因為他們知道心意更新是一個令人不舒服的過程,維持現狀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

      我的經驗就是如此。我剛好是那種比較喜歡改變的人,我也知道在這一點上我可能和別人不太一樣,因為很多我認為是朋友的人,在我做出某些模式改變之後就開始反對我。他們顯然不喜歡改變,因此在我沒有得到他們同意之前就改變模式,他們覺得很不好受。而他們表達反對的方法之一就是批評我,和我唱反調。會做這種事的人當然也不會願意做出任何類似的改變。

    ?

       儘管我知道心意更新的改變有時會很痛苦,但我就是願意接受這樣的改變,因為我相信聖經說我們應當如此。事實上如果你有看這本書的目錄,你會發現在我個人的生命和服事中,我做過很多的模式改變。當你在讀我的每一個改變時,你會看見我的改變如何帶領他人離開他們的舒適圈。在接納新觀點時,我會經歷和他人的辯論、對話、爭論,甚至衝突,在本書中我會對部分做出詳細說明。

    ?

      聖經的例子

    ?

       聖經中有任何模式改變的例證嗎?當然有,聖經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其中一個最具戲劇性的例子是被鯨魚從口中吐出的約拿;另一個是往大馬色路上的掃羅。我不想舉太多例子,因我想提出一個我認為是聖經中最重要的模式改變,而且也是被大多數基督徒領袖所忽略的一個重大改變。

    ?

      我所指的是記載在使徒行傳十五章著名的耶路撒冷會議和在耶路撒冷的雅各。請容我用一些篇幅來說明這個精彩的聖經故事,作為前言的一個結束。

    ?

      這個故事從安提阿開始,巴拿巴和保羅(掃羅)首度被差派出去宣教,向外邦人傳福音。? 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就是在此之前所有耶穌的信徒都是猶太人,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相信彌賽亞的猶太人。因耶穌接受過割禮,因此跟從耶穌的人理所當然也要接受割禮。這裡我想擴大解釋割禮,用它來作為猶太族群一個根深蒂固觀念的象徵。當時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存在極大的文化差異,和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種族隔離有過之而無不及。細節就不詳述,我只提一點,猶太人不會進外邦人的家,反之亦然;猶太人和外邦人不會一起吃飯;如果是外邦人擠的牛奶,猶太人也不准喝。這樣說應該夠清楚了吧!

    ?

      因此巴拿巴和保羅向外邦人宣教這件事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他們要怎麼處理這件事情呢?外邦人如果聽見福音就重生,進入神的家,他(她)必須先變成猶太人嗎?如果信主的人是男人,他需要先接受割禮才能受洗嗎?保羅和巴拿巴都是受過割禮的猶太人,他們在聖靈的感動下決定他們要尊重外邦人的文化,外邦人無需受割禮就可以受洗。這個決定帶來驚人的成果,福音廣傳,教會在很多地方拓植,其中一個就是加拉太地區。

    ?

      我要提加拉太是因為這裡是事件的引爆點,至少根據聖經所提供的資料是這樣。保羅和巴拿巴結束他們第一次的宣教任務,暫時回到安提阿,有些外邦人的家中也開始設立教會。保羅的夢靨就在這裡開始,而造成這種最壞情況的主要人物不是別人,正是耶路撒冷的使徒雅各。請容我再提醒大家一下,我提這件事是為了描述雅各接下來的模式改變。

    ?

      雅各是誰?

    ?

      雅各並不在原先的十二使徒之列,他是約瑟和馬利亞的兒子,亦即,他是耶穌的弟弟。他在耶路撒冷教會被興起,成為使徒領袖。他是新約雅各書的作者。耶路撒冷教會如眾所預期的都是猶太人,裡面幾乎沒有外邦人。他們認為每一個真實跟隨耶穌的人都應該改信猶太教,而證明他們改教的方法就是在受洗之前要先接受割禮。

    ?

      可想而知,雅各聽到加拉太的外邦人沒有接受割禮就受洗,當然很不高興,所以採取激烈手段,在沒有知會保羅的情況下,他派了一群猶太教徒去加拉太,告訴他們保羅的做法是錯的,他們如果真想得救,就應該盡快接受割禮。你猜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消息一傳到人在安提阿的保羅耳裡,保羅震怒!他立刻提筆寫下加拉太書,他說:「……誰又迷惑了你們呢?」(加拉太書三章1節)。措辭何等強烈!

    ?

    如果有人對雅各是此次衝突引爆者的說法有所質疑,請容我借用保羅的說法。首先我要說這件事情也在保羅和彼得,甚至保羅和巴拿巴之間製造嚴重裂痕,你看保羅說了這段話:「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從雅各那裏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加拉太書二章11-13節)如果保羅擺明了說彼得和巴拿巴裝假,事情一定相當嚴重!

    ?

       為了這件事情後來召開耶路撒冷會議,由我們的朋友雅各主持。雅各甚至願意召開會議來討論這件事情,是不是表示他的模式已經發生轉變?我們不知道,但我們來看後來發生的事情。使徒中的名人都出現,包括保羅、巴拿巴和彼得,只有雅各沒有出現,使徒行傳十五章路加只提到這三個人。我們不知道這場會議開了多久,但應該是開了很久,因為雅各讓所有的使徒都發表過意見,「他們住了聲」,然後雅各站起來說話,他說:「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使徒行傳十五章13節)

    ?

      模式改變

    ?

      這裡發生了模式改變,雅各是不怕心意更新的人之一,在聽取所有其他使徒的意見之後,他顯然願意順服聖靈的啟示。先前我說過這是一個重要的模式改變,請容我進一步延伸說明。我認為這次的改變創造了最重要的一個宣教法令。事實上如果你想一想的話,今天每一個不是信奉彌賽亞的猶太人,我們能得救都要歸功於雅各的決定。

    ?

      雅各說:「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上帝的外邦人。」(使徒行傳十五章19節)意思就是說外邦人不需要先改信猶太教,受割禮,然後才能被神的家完全接納!對雅各而言,這是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

       耶路撒冷的雅各因此成為我最敬佩的聖經英雄和模範之一。讀者在後面章節中會看到在我的模式改變之前,我也曾做過和雅各旗鼓相當的事情,派人去干擾對手的陣營。我覺得我了解雅各的想法。我希望在有必要的時候能繼續被改變,我相信你也是一樣。怎麼做呢?如聖經所說,我們要「心意更新」(羅馬書十二章 2節)。

    ?




    其 他 著 作
    1. 尋找你的屬靈恩賜(2版)
    2. 尋找你的屬靈恩賜
    3. 教會在職場(二版):信徒轉化社會的秘笈
    4. 財富大轉移(精裝):釋放財富,拓展神的國度
    5. 教會在職場:信徒轉化社會的祕訣
    6. 爭戰的禱告(二):擊垮黑暗掌權者的有效方法
    7. 禱告的盾牌
    8. 爭戰的禱告(一):地區性的黑暗權勢
    9. 教會增長的七個動力(7 Power Principles I Learned After Seminary)
    10. 禱告的教會
    11. 同得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