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環島的意義:一個哲學教授的社會觀察(正反雙封面)

環島的意義:一個哲學教授的社會觀察(正反雙封面)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00363
謝青龍
方寸文創
2016年9月27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9200363
  • 叢書系列:心無限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心無限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用哲學之眼看遍臺灣的每一個角落。





    推薦序──勇者無懼

    自序──環島的意義



    【2014年烈暑】──騎野狼的哲學家

    回家就是為了離家

    為高雄氣爆祝禱

    伯勞鳥與核電廠

    生死一瞬間

    被放棄的教學現場

    富里第一美女

    勇闖蘇花公路

    光陰催人老

    貪婪與孤寂

    憶昔青衿求學日

    樂生何處尋

    公義路上的張藥局

    第一次家庭訪問

    看不到盡頭的六輕



    【2015年盛夏】──孤獨的流浪哲人

    自由人的渴望

    第一天的跋涉

    揹起大字報

    沒有事先安排的聚會

    環島又不是比賽

    為什麼一個人環島

    遇見包不同

    鸚鵡吃剩的早餐

    被學生「堵」到了

    在人間尋求證道

    不同方向的相遇

    有緣再相逢

    年輕的生命

    日出東方

    近鄉情怯

    臺灣實在太小了

    把孤獨留給自己

    哲思漫步

    生命存在的真理

    ?





    自序──環島的意義



      在這兩次不同方式的環島經驗中,我親眼目睹與接觸許多「環島客」,其中有低著頭猛走,完全不理會周遭一切事物的;也有拖著一只行李箱,就像出國觀光的;有大張旗鼓地在T恤印上斗大的「我在環島」字樣的;更有一大群人報名旅行社,猶如觀光團,沿路的補給與住宿早有先行人員準備,一路更有隨行車輛戒護的;有為減重而走,有為失戀而走、為打賭而走,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走,……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各自的環島目的為何,但是目標卻是一致──走過一圈臺灣!



      那麼,身為一個大學教師,人生走過半百的歲月,我的環島意義又是什麼呢?



      雖然教書已歷15個年頭,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學生的事務,但真正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卻是在兩年學務長任內,曾舉辦過幾次的青年圓夢計畫。在這個計畫中,我鼓勵大學生要勇敢走出舒適圈,秉持服務利他的精神,超越自身的囿限,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向自己的夢想逐步前進。所未料想到的是,這些鼓勵同學的話,每一句都好像是有後座力般地襲向我自己而來!



      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一生未曾離開家鄉,但卻寫就了影響西方哲學極為重要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及《判斷力批判》);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坐在狹窄的專利局辦公室裡,只憑一顆不受拘限的頭腦,發明了穿越宇宙時空的「相對論」。從事哲學與科學思考以來,我一直沒有把自己定位在行動派的角色上,大概就是深受上述這兩位人物的影響,但是兩年的學務工作卻完全改變了我的想法,讓自己卡在進退維谷的兩難困境中──作為老師,當我鼓勵同學行動時,我卻是不行動的;作為行政主管,當我看到不合理的學校政策時,我卻不得不去執行它;作為臺灣高等教育的一分子,眼見臺灣的大學精神淪喪,我卻無法去改變它。



      於是,2014年8月甫卸下學務長的行政職務,我便迫不急待跨上我的野狼150,一個人、一輛摩托車,載著簡單的行李與睡袋,像逃難一般的心境,愴愴惶惶從南華大學出發,開始了環島旅程。曾有人問我:在擔任學務長的期間中到底受到了怎樣的傷痛,不然怎麼會用難民的心情逃離這個職務?其實,我並不是厭倦學務工作,也不是為了逃離學校,當然也沒有受到什麼迫害。那麼,我到底在逃避什麼?我想,我真正無法忍受的是臺灣高等教育的沉淪吧!於是,我仿效切.格瓦拉(Che Guevara, 1928-1967)在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旅程,希望在環島的過程中,重新找到臺灣的生命原動力並思索臺灣教育的未來。



      環島期間,我造訪了達仁的南迴醫院基金會、蘇花公路上的臺灣水泥廠、臺北迴龍的樂生療養院、大埔的張藥局、麥寮的六輕石化廠,當然還有萬里的核能發電一號廠、金山的核能發電二號廠、後壁湖的核能發電三號廠……。我常常靜靜地一個人坐在路邊,任由路過的砂石車捲起漫天塵土,思索著臺灣新住民的在地化、思索著臺東南迴段的醫療缺乏、思索著大量的工程建設如何掏空臺灣的砂石、思索著都市更新中公眾利益與個體利益的矛盾、思索著痲瘋病中的權力意志、思索著公權力的無限上綱、思索著現代石化工業帶來的汙染、思索著臺灣對核能發電的複雜情結……。



      漫長的旅程,不斷地思索,慢慢地我似乎意識到了:臺灣過去10年來的高等教育演變,其實是消失的黃金10年!隨著政府的鎖國、政黨的惡鬥、經濟的蕭條、財富分配的不均不公……,使臺灣民眾不僅在目前的生活出現困頓,也對未來的生涯感到迷惘。所謂的「少子化」不過是反映出臺灣民眾對未來的絕望而已,它並不是「因」而是「果」啊!可惜的是多數人把「少子化」看成了原因,看成是必須改變教育本質的原因,然後就出現了這十年來的教育質變,教育逐漸變成了只為了謀職找飯碗的工具,各教育機構也爭相以畢業後的就業率作為招生的宣傳重點。於是,教育不再是公民意識的基礎,教育不再是培養作為一個人的主體性彰顯,教育不再是重估社會價值的批判基礎,教育也不再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命脈……,那麼,我們如何還能冀望前述那些困擾著臺灣未來發展的問題可以被理性思考與公開論辯呢?



      猶記得2015年8月第二次環島出發前夕,臉書上有一位朋友問我:「這次又要流浪去哪裡?」面對上述諸多的困境與難題,原本我以為流浪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在環島的歷程中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直到徒步環島時,當我有更多的時間、空間與自己相處之後,在某一天無意識地忘我漫步時,突然一個念頭閃過我的腦袋:流浪本就不該有目的地啊!



      對流浪者而言,流浪既然稱之為流浪,那就不應該有目的或所謂的目的地;他不同於歸鄉者,歸鄉者的流浪在找尋,找尋他的原鄉之所,即使他的足跡踏上多遠的國界,或是他的旅途多麼曲折蜿蜒,他的目的地永遠是指向他生命的原鄉之所。可是,流浪者他沒有這樣的原鄉之所,如果他的流浪是有目的地,那就不該稱之為流浪。



      如果真的要為流浪定一個目的的話,那麼這個目的也只在每一個步伐腳下的道路而已,它看起來是那麼微不足道,根本無法讓我們覺察它未來的方向。那麼對我而言,流浪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想的是:當下每一個步伐的無目的性,或許在遙遠的未來,將不知不覺帶著我,走到我從未踏足的境地!



      在徒步環島的過程中,有個早我一個多禮拜出發徒步環島的哲學系學生傳來一則訊息,他說:「環島第14天,我決定回家了,謝謝一路上幫助過我的所有人。」很多朋友提出疑問:「為什麼要放棄?」甚至有朋友還把我拿來與他比較:「和青龍老師拚了,年輕人,你別輸啊!」但是我看到他的回答是:「不了吧,這個又不是比賽!」



      環島又不是比賽,說得真好,不是嗎?或許每個人對環島的意義與目的不盡相同,但若環島本身已經失去意義,或是環島的意義已經達成,那為什麼要執著於走完全程?難道只是為了怕丟臉或被嘲笑嗎?回想我出發前一晚,曾心情激盪地在日記上寫著:「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去流浪,用最貧窮的環島方式(徒步或搭便車),喚醒自己內心最早期的記憶,更堅定自己未來該努力的方向。」我知道不論是否能走完全程,但我都必須用最真誠的態度面對自己。



      或許我的流浪正是凸顯出我內心的不安狀態!長久以來的哲學思考,其實反映的是我從小到大的不安心靈,因為我不知道生命的答案為何,所以也就不斷地追尋──在哲學思索的過程中,透過與古今哲學家的對話,逐漸安撫了自己內在的不安,也讓自己慢慢習慣於與孤獨共處。



      在環島行囊裡唯一隨身攜帶的一本書──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的《荷爾德林詩的闡釋》書中序言說到:「這些闡釋乃是一種思與詩的對話;這種詩的歷史唯一性無法在文學史上得到證明,而是必須通過運思的對話才能進入這種唯一性。」或許,在孤獨的環島流浪旅途中,我所追求的正是一種沉思、一種詩歌,當這分沉思與詩歌相遇而開展出孤獨的美感時,我渴望可以驚鴻一瞥地切近這個唯一性!

    ?




    其 他 著 作
    1. 咖啡香
    2. 府城街角的哲學香:大學教授的鐵馬咖啡攤日記(精美書衣版)
    3. 咖啡中的哲學沉思:孤獨,他者與自然
    4. 精粹中的博雅:經典、教育與經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