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稅法總論(九版)

稅法總論(九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58157
陳清秀
元照出版
2016年9月01日
273.00  元
HK$ 245.7  






ISBN:9789862558157
  •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財稅法律-總書目
  • 規格:平裝 / 85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法律學習研究.財稅法律-總書目


  • 社會科學 > 法律 > 六法全書/法規











      •本書特色是將稅法總論的各項重要問題,作一綜合性分析探討,內容包括稅法基礎理論、基本原理、稅捐債務法律關係、稅捐稽徵程序關係、稅捐罰則以及稅捐行政救濟等稅法一般共通性問題,其內容豐富。



      •主要參酌引進德國、日本學說理論,並就我國實務見解加以分析探討。



      •可供大學研習稅法課程之使用,也可作為實務上處理稅務案件之參考。



      •如能熟讀本書,應可具備稅法基礎知識,而具有處理稅法問題之基本能力。





    第九版序

    序言



    第一章 基礎理論



    第一節? 稅法的意義及其特徵�1

    一、稅法的意義�1

    二、稅法學在體系上的地位�1

    三、稅法的特質�9

    四、稅法學的研究方法論──中庸之道與利益均衡原則、符合自然法則永續發展原則�12



    第二節? 稅法的體系�16

    一、法律體系的任務�16

    二、稅法體系研究的目標�16

    三、稅法的外部體系�17

    四、稅法的內在體系�21

    五、稅法體系思考的實益�26



    第三節 稅法上建制的基本原則�28

    一、概 說�28

    二、稅法上特殊的正義原則�29

    三、稅捐的課徵與憲法上的原則�46



    第四節 稅捐、規費、受益費與特別公課�74

    一、概 說�74

    二、稅 捐�74

    三、受益負擔(規費與受益費)�79

    四、特別公課�86

    五、環境稅�90



    第五節? 課稅權——稅捐高權�92

    一、概 說�92

    二、稅捐立法權的歸屬�92

    三、稅捐收益權的歸屬�106

    四、稅捐行政權的歸屬�114



    第六節? 稅法的法源�116

    一、概 說�116

    二、成文法源�116

    三、不成文法源�124

    四、法源的位階�140



    第七節 稅法的解釋�142

    一、稅法解釋的目標�142

    二、稅法上法律解釋的界限�144

    三、稅法解釋的方法�145



    第八節? 稅法上法律漏洞補充�160

    一、概 說�160

    二、法律漏洞的意義及其種類�160

    三、法律漏洞的認定與法外空間�164

    四、法律漏洞補充的合法性�165

    五、法律漏洞補充的界限�167

    六、法律漏洞的補充方法�169



    第九節? 稅法的適用與國際稅法�182

    一、稅法的適用�182

    二、稅法的適用原則�185

    三、稅法的效力�188

    四、國際稅法的意義及其功能�190



    第十節? 經濟的觀察法�192

    一、意 義�192

    二、理論根據�195

    三、經濟觀察法在稅法解釋上的適用情形──經濟上解釋(wirschaftliche Auslegung)�197

    四、經濟觀察法在法律漏洞補充的適用情形�199

    五、經濟觀察法在事實認定上的適用情形�201

    六、適用類型�203

    七、適用界限�210

    八、未來展望�215



    第十一節? 稅捐規避�217

    一、稅捐規避之概念�217

    二、稅捐規避行為之否認�220

    三、稅捐規避行為之成立要件�224

    四、稅捐規避之法律效果�229

    五、證 明�235

    六、個別情形�236



    第十二節? 稅法上類型化觀察法�243

    一、問題之提出�243

    二、類型化觀察法的性質�243

    三、類型化觀察法與經濟觀察法之區別�244

    四、類型化觀察法的立論根據及其批判�245

    五、類型化觀察法之種類�247

    六、類型化觀察法之作用�249

    七、類型化規定之限制�250



    第十三節? 稅法上法律不溯既往原則�252

    一、法律不溯既往原則之法理依據�252

    二、法律不溯既往原則及其例外�253

    三、真正的溯及效力與不真正的溯及效力�255

    四、德國實務上最新發展:聯邦憲法法院二○一○年七月七日判決�259

    五、程序從新原則?�261

    六、過渡規定�262

    七、行政規則之變更與信賴保護�264



    第十四節? 稅法上誠實信用原則�265

    一、前 言�265

    二、稅法上誠實信用原則之適用�265

    三、稅法上權利失效�272



    第二章 稅捐債務法



    第一節? 稅捐法律關係的基本概念�275

    一、稅捐法律關係的意義及其內容�275

    二、稅法上法律關係之當事人�282

    三、稅捐稽徵機關�289

    四、稅務代理人�291



    第二節? 稅捐債務之發生�296

    一、問題之提出──稅捐債務發生的意義�296

    二、稅捐債務的成立時期�297

    三、各個稅捐債務的成立時期�299

    四、從構成要件實現而成立稅捐債權所導出的推論�301



    第三節? 課稅要件、稅捐優惠與重複課稅�306

    一、課稅要件的意義及其機能�306

    二、課稅要件的要素�306

    三、稅捐優惠�318

    四、重複課稅�324



    第四節? 稅捐債權的不可變更性及其例外�328

    一、問題之提出�328

    二、稅捐債權的不可變更性�328

    三、不可變更性之例外�328

    四、已發生之稅捐債權,因形成權之行使而變更�339



    第五節? 稅法上責任債務(第二次納稅義務)�340

    一、目 的�340

    二、責任要件�341

    三、責任的從屬性�344

    四、責任的補充性�345

    五、責任範圍�346

    六、法定主義與便宜主義�347

    七、責任請求權的主張──責任裁決�348

    八、權利救濟�350



    第六節? 稅法上之連帶債務�353

    一、稅法上連帶債務之本質�353

    二、稅捐連帶債務之發生�355

    三、稅法上連帶債務之效力�362

    四、連帶債務之內部關係�368

    五、連帶債務之主張�369



    第七節? 稅捐債務關係之變更及消滅�371

    一、稅捐債務關係之變更�371

    二、稅捐債務關係之消滅�378



    第八節? 稅捐的附帶給付�402

    一、概 說�402

    二、滯報金、怠報金�402

    三、滯納金�404

    四、利 息�409



    第九節? 稅法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411

    一、概 說�411

    二、稅法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之構成要件�414

    三、稅法上返還請求權之發生�422

    四、稅法上返還請求權之清償期屆至�425

    五、返還義務人與返還請求權人�426

    六、返還範圍�428

    七、返還請求權之行使與消滅時效�430

    八、權利救濟�432



    第三章 稅捐稽徵程序



    第一節? 稅捐稽徵程序概說�437

    一、意 義�437

    二、一般程序原則�438

    三、稽徵程序之開始與當事人之程序上權利�448

    四、事實關係的調查�452

    五、證據方法、證據的評價�465

    六、稅捐資料的保密�476

    七、資訊公開�483



    第二節? 稅法上協力義務與稅捐申報�489

    一、稅法上協力義務�489

    二、稅捐申報�493



    第三節? 課稅處分�504

    一、意 義�504

    二、課稅處分的作成�505

    三、課稅處分的種類�508

    四、課稅處分的可分性�513

    五、課稅處分的效力�516

    六、課稅處分與變更處分�528



    第四節? 推計課稅�532

    一、推計課稅之意義�532

    二、推計課稅之性質�532

    三、推計課稅之必要性及其法規依據�535

    四、推計的對象�539

    五、推計課稅的種類�541

    六、推計課稅的指導原則�544

    七、推計課稅的方法�545

    八、推計課稅之合理性�550

    九、稽徵行政程序問題�552

    十、推計課稅與行政爭訟�553

    十一、推計課稅在處罰領域上之適用�558



    第五節? 稅法上強制執行�562

    一、概 說�562

    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的強制執行沿革�562

    三、行政執行的基本原則�564

    四、公法上金錢債權之強制執行的前提要件�567

    五、行政執行的程序�574

    六、行政執行的確保�578

    七、執行停止及撤回�582

    八、權利保護�587

    九、行政執行之終止�593

    十、執行費用�595



    第六節? 稅法上個別案件正義——以稅捐稽徵法第四十條規定為例�596

    一、問題之提出�596

    二、稅法上個別案件正義──妥當性�597

    三、稅捐之徵收「不當」的情形�598

    四、稅捐徵收不當的主張�602

    五、稅捐徵收不當的救濟�603



    第七節? 稅捐優先權與稅捐債權之保全�606

    一、稅捐優先權�606

    二、稅捐保全�610



    第四章 稅捐罰則



    第一節? 稅捐秩序罰�627

    一、意 義�627

    二、種 類�628

    三、處罰法定主義�628

    四、成立要件�634

    五、稅捐秩序罰的處罰對象主體�645

    六、處 罰�651



    第二節? 稅捐刑罰�671

    一、概 說�671

    二、逃漏稅捐罪�671

    三、違反代徵或扣繳義務罪�678

    四、教唆或幫助逃漏稅捐罪�678

    五、負責人之處罰�681

    六、主觀責任要件�685

    七、處罰量刑�687

    八、處罰程序?�688



    第三節? 自動報繳免罰�691

    一、概 說�691

    二、自動報繳免罰的正當化根據�692

    三、免罰要件�694

    四、免罰範圍�698



    第五章 稅捐權利保護



    第一節? 稅捐行政救濟�701

    一、申請復查�701

    二、訴 願�709



    第二節? 稅捐行政訴訟�747

    一、概 說�747

    二、訴願前置主義�748

    三、行政訴訟之當事人�752

    四、行政訴訟之提起�754

    五、訴訟種類�760

    六、行政訴訟之審理�777

    七、行政訴訟裁判之基準時�792

    八、行政訴訟之裁判�801

    九、行政訴訟判決之既判力�805

    十、上訴審程序�809

    十一、聲請釋憲�811



    參考文獻�815



    附錄

    一、稅法總論期中考試參考試題�823

    二、稅法總論期末考試參考試題�829





    第九版序



      本書於二○一四年第八版出版至今,已經過二年,在此期間,稅法法令變動頗多,國內稅法學也蓬勃發展,大法官最新解釋及行政法院決議及判決也有許多值得參考之處,均值得關注。為此更新相關資料,以充實本書內容,提升本書品質,爰重新修正出版。



      作者於臺大法律學系與法律學研究所初學稅法期間,惠蒙恩師 黃茂榮教授在稅法理論與法學方法論上給予諸多啟發與指導。又惠蒙恩師? 翁岳生教授在作者於研究所期間,對於行政法學的研究及處世哲學上,悉心指導,使作者受益良多,於此謹致謝忱。



      稅法的研究方法論,有概念法學派理論,著重在稅法的概念及體系建構,以及稅捐法律關係的體系化,並強調稅法的邏輯演繹與歸納,自成一完整體系,故有助於納稅人的預測可能性與法的安定性。但此僅能構成稅法體系的客觀上表相之「外在美」而已,有助於實現「形式的法治國家」原則。



      稅法研究也有利益法學派理論,強調應更深入觀察課稅事件所? 涉及之有關各方利益狀態,尤其徵納雙方的利益狀態,在法規的訂? 定及解釋適用上,進行利益衡量,以求得利益均衡狀態(大陸法學家羅豪才教授稱為平衡論)。再有價值法學派理論,強調憲法上基本人權保障價值,應落實於稅法上,將徵納雙方之利益均衡,建立在憲法的價值基礎上,以落實量能公平負擔,伸張稅捐正義。故有助於構成稅法體系的倫理上「內在美」,較能實現「實質的法治國家」原則。



      如從東方哲學觀點,利益均衡可以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形容之,這是中華文化的王道思想,稅法要能福國利民,既要獲得國家財政收入,也要給予人民生存發展空間,因此雙方應立於執兩用中的誠信公正上。再從黃老自然法思想而言,強調法律制度應當順性而為,符合事物之本質與自然法則的事理,才能使國家社會與人民均能永續發展。又從佛教思想而言,華嚴經教導人們應當心懷「大慈大悲心」,對於社會大眾「拔苦」及「與樂」,金剛經也強調「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亦即應不執著於表相,而深入觀察其事件本質的實相,並以慈悲心利益眾生,以達華嚴經中「恆順眾生」的境界,接近儒家內聖外王的思想。因此,有助於構成稅法體系的永續發展的「天道」,較能使國家國泰民安。



      稅法的體系化研究,既要求外在美,也要求內在美,更要求國家與人民均能永續生存發展。因此,在稅法的研究上,除「肉眼」觀察法規外觀文字外,必須具備「慧眼」與「法眼」,才能「明心見性」,觀察稅捐法律關係的善與惡。既要求建構完美精緻嚴謹的法律體系,也要求公平及效率兼顧,各方利益均衡,以落實憲法保障人民基本權利要求,同時應符合事件本質之自然法則,以使國家、社會及納稅人均能永續生存發展,而能利益天下蒼生,實踐佛教所謂菩薩之道。爰以此心得與敬愛的讀者共勉之。



      本書第九版在研擬修正期間,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相關編輯同仁協助編輯,備極辛勞,謹此致謝。



      本書內容仍有繼續精進空間,留待日後繼續改善,謹請各方賢達及稅法學愛好者共同雅正。


    謹誌

    於? 台北市 清淨天地

    2016.8.30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