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代文學研究,本身面對的就是一個個開放性的問題,我們既要避免走入理論前置、強制闡釋的誤區,又要以積極的姿態、跨學科的視域來對現代文學若干問題進行有意義的研究,這顯然是一件有些吊詭的事情,但並非不可嘗試。
筆者從事中國現代文化史、文學史與思想史研究已有十餘年,一直堅守師出無門、轉益多師的研習態度,儘管對於若干問題的思考亦只能算是浮光掠影,但卻是自己近五年來苦心探索所得,期盼能夠為現代文學研究者們提供一個拋磚引玉的機會,懇請諸方家不吝賜教。
感謝《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外國文學研究》、《中國出版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與《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等學刊發表、轉載了敝著中的部分篇章。此外,向讀過敝著部分論稿並予以支持指教的王德威教授、周華斌教授、張隆溪教授、趙毅衡教授、Robin Visser教授、聶珍釗教授、李金銓教授、范繼忠教授、陳子善教授、陳思和教授、曹順慶教授、陳丹丹助理教授、楊遠承先生等師友致謝,內子張萱博士曾就書中若干問題與我反復研討,所賦予我的學術靈感,銘感至深。
此外,向資助敝著出版的秀威資訊總經理宋政坤先生、副總編輯蔡登山先生虔誠致敬,感恩我們十餘年來的學術合作,諸君為學術、文化而付出的努力,是我前行的動力。
韓?
2016年3月20日颱風過境時,於深圳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