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美的顯影:雄獅美術珍藏照片輯

美的顯影:雄獅美術珍藏照片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741465
黃長春/撰述
雄獅美術
2016年10月28日
260.00  元
HK$ 221  






ISBN:9789574741465
  • 叢書系列:攝影
  • 規格:精裝 / 256頁 / 17.1 x 22.5 cm / 普通級
    攝影


  • 藝術設計 > 攝影 > 攝影作品集











      《美的顯影:雄獅美術珍藏照片輯》收錄逾百張具藝術性、獨特性及創造性的人物群像照,是《雄獅美術》自1971年成立以來,累積的上萬張採訪照片的精選,年代多集中於1970∼90年代。這批見證臺灣文化發展史的珍貴影像,是臺灣寶貴的文化資產。本書企盼邀請讀者尤其是年輕一輩,一同來感受那個沒有電腦與網路的時代,藝術前輩們最原始的創造力,以及蟄伏在創作的背後,最真實的人生。



      礦工畫家洪瑞麟終生與礦工為伍,他彷彿化身地底之光,以畫筆為礦工捕捉動人的工作身影。礦工冒著生命危險採礦,洪瑞麟冒著生命危險作畫,雄獅美術李賢文先生也冒著生命危險以相機記錄這珍貴的一瞬。素人畫家洪通是傳奇,但在媒體的推波助瀾背後,洪通依舊日日漫步在他的畫屋前庭,腦海中的思緒可能是五彩繽紛,但日復一日的日常,才可能是他最真實的生活。此外,李梅樹將目光投向奉獻一生心力的三峽祖師廟,我們感受到他炙熱的情感;熊秉明颯然站立在大樓頂樓,彷彿超脫在這個世界之外,展現哲學家的哲思;杉浦康平與小猴的互動,讓我們看到亞洲設計鬼才的慧黠與赤子之心;奚淞在一盞燈光的照射下一刀一刀地進行版畫的刻雕,手藝人的自稱再明白也不過;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指導文化大學學生的現場演出,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隱含著薪傳的真義。



      而影像中,林風眠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風。很難想像,他在文化大革命的紅色風暴中,曾以火燒、以水沖地?掉自己的上千張心血,這些被批鬥為具資本主義,又不中不西的畫作,是他以血以淚所精粹出的生命菁華。不只是林風眠,李可染、葉淺予等人,都曾走過死蔭的幽谷。在歷經文革的種種批鬥後,他們對人性沒有失望,反而更具包容力。影像所呈現出的,是他們慈悲的面容。李可染走出牛棚後,在一片混沌的水墨中,揮灑出神聖的啟蒙之光。揮別苦牢的葉淺予,在描繪舞者肢體之美的同時,還不忘幽默地說:「我在監獄裏讀了七年的書……」



      又如為義受迫害的小說家楊逵、陳映真等,都是戰後為了和平的理念,而在綠島渡過漫長的歲月。出獄後的楊逵,晚年在東海花園勤耕的影像,忠實呈現出這朵壓不扁的玫瑰的強韌生命力。陳映真一幀走在田園小徑上的影像,是多麼地從容與無畏,就像是羅丹作品〔行走的人〕,無論在生命的旅途中,遭受何種磨難,都不會阻撓他昂首向前,大步邁進。



      本書所蒐羅影像中的余承堯、李梅樹、立石鐵臣、林玉山、陳慧坤、楊三郎、李石樵、王攀元、李霖燦、洪瑞麟、李天祿、洪通、熊秉明、席德進、高信疆、莊靈、林風眠、李可染、陸儼少等人,他們有的在大戰的混亂中,有的在戒嚴、白色恐怖或文化大革命的驚慌裡,以繪畫、雕塑、攝影或文字之美等形式,觀照自然、洞悉生命,也為心靈憂悶的人們,指引生命真理的方向。



      雄獅美術成立初期,由發行人李賢文親自擔任攝影,他與歷任攝影師王效祖、林日山、鄧惠恩、黃天強、鍾美美、林茂榮等人,忠實並成功地捕捉住這些藝壇人物的特質與風範。藉由這一幕幕溫潤而不矯情的歷史光影中,我們得與照片中的主角傾心交談,進行一趟跨越時空藩籬的藝術朝聖之旅。





    出版序—靈光再現 文�李柏黎



    一、〈老照片新看見〉—美的顯影導讀

    1【雄獅鉛筆廠創辦人李阿目與前輩美術家的友誼】

    2【洪通與畫屋】

    3【地底的光-洪瑞麟速寫礦工】

    4【「陳澄波遺作展」之前夕——陳夫人的堅執與勇氣】

    5【二二八事件後,陳澄波作品首度公開展】報導攝影

    6【熊秉明首度在臺個展】報導攝影

    7【余承堯壯遊橫貫公路】

    8【天涯倦客-王攀元】

    9【頭目的尊嚴-哈古】

    ?

    〈1975年,在「李阿目別墅」中.....〉

    1975年, 楚戈、席德進、高信疆、莊靈、王藍、劉如容、李賢文、李翼文聚會於北投李阿目別墅中。

    ?

    二、台灣前輩書畫家

    1.余承堯(1898-1993)

    2.曹秋圃(1895-1993)

    3.臺靜農(1902-1990)

    4.陳雲程(1906-2009)

    5.沈耀初(1907-1990)

    6.王壯為(1909-1998)

    7.張隆延(1909-2009)

    8.李葉霜(1922-1999)

    ?

    三、台灣前輩美術家

    1.李梅樹(1902-1983)

    2.藍蔭鼎(1903-1979)

    3.顏水龍(1903-1997)

    4.立石鐵臣(1905-1980)

    5.李松林(1907-1998)

    6.李澤藩(1907-1989)

    7.林玉山(1907-2004)

    8.楊三郎(1907-1995)

    9.陳進(1907-1998)

    10.李石樵(1908-1995)

    11.劉啟祥(1910-1998)

    12.李仲生(1912-1984)

    13.劉其偉(1912-2002)

    14.林淵(1913-1991)

    15.張義雄(1914-2016)

    16.陳庭詩(1916-2002)

    17.林之助(1917-2008)

    18.陳夏雨(1917-2000)

    19.廖德政(1920-2015)

    20.陳其寬(1921-2007)

    21.席德進(1923-1981)



    四、台灣美術家

    1.鄭善禧(1932-)

    2.侯錦郎(1937-2008)

    3.劉耿一(1938-)

    4.李義弘(1941-)

    5.董陽孜(1942-)

    6.哈古(1943-)

    7.洪根深(1946-)

    8.戴壁吟(1946-)

    9.奚淞(1947-)

    10.杜忠誥(1948-)

    11.沈秋大(1915-1995)與撒古流(1960-)

    ?

    五、藝文人士

    1.楊逵(1906-1987)

    2.李天祿 (1910-1998)

    3.李霖燦(1913-1999)

    4.鄭明進(1932-)

    5.杉浦康平(1932-)

    6.?弦(1932-)、席德進(1923-1981)、高信疆(1944-2009)

    7.陳映真(1937-)

    8.李乾朗 (1949-)

    9.石守謙(1951-)

    10.張心龍(1952-2004)

    11.李賢文(1947-) 

    ?

    、雄獅美術新人獎

    1.1979,春之藝廊吳耀忠

    2.1981,第六屆頒?典禮。

    3.1982,新人王文平、陸先銘、連建興

    4.1982,評審蔣勳

    5.1984,新人獎面談

    6.1984,評審漢寶德

    7. 1985,評審林壽宇

    8.1986,評審張照堂與黃才郎

    ?

    .大陸與海外藝文人士

    1.林風眠(1900-1991)

    2.關良(1900-1986)

    3.李可染(1907-1989年)

    4.葉淺予(1907-1995)

    5.陸儼少(1909-1993)

    6.劉抗(1911-2004)

    7.朱德群(1920-2014)

    8.程十髮(1921-2007)

    9.熊秉明(1922-2002 )

    10.木心(1927-2011)

    11.蔡文穎(1928-2013)

    12.丁雄泉(1929-2010)

    13.李澤厚(1930-)

    14.張義(1936-)

    15.賈又福(1942-)

    16.司徒立(1949-)

    ?

    後記:

    (一)〈回歸的創造〉文/黃長春

    (二) 後記—美的顯影 文/黃長春





    出版序

      

    靈光再現 文�雄獅美術主編李柏黎


      

      《美的顯影—雄獅珍藏照片輯》,是一本書,也是一個展覽。我們策畫的初衷很單純,其實就是分享。展出內容是從雄獅美術自1971年以來所拍攝上萬張照片中的精選,年代大多集中在1970∼90年代,攝影者包括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先生在內的數名專任攝影師,雖然並非赫赫有名的攝影家,但卻對那個時代所曾經迸發的藝術花火做了最忠實的記錄。不過,我們企盼的並不只是舊時代的緬懷,抑或是對前輩藝術家的致敬而已,更希望讀者�觀眾尤其是年輕一輩,感受那個沒有電腦與網路的時代,藝術前輩們最原始的創造力,以及蟄伏在創作的背後,最真實的人生。

      

      礦工畫家洪瑞麟終生與礦工為伍,他彷彿化身地底之光,以畫筆為礦工捕捉動人的工作身影。礦工冒著生命危險採礦,洪瑞麟冒著生命危險作畫,雄獅美術李賢文先生也冒著生命危險以相機記錄這珍貴的一瞬。素人畫家洪通是傳奇,但在媒體的推波助瀾背後,洪通依舊日日漫步在他的畫屋前庭,腦海中的思緒可能是五彩繽紛,但日復一日的日常,才可能是他最真實的生活。此外,李梅樹將目光投向奉獻一生心力的三峽祖師廟,我們感受到他炙熱的情感;熊秉明颯然站立在大樓頂樓,彷彿超脫在這個世界之外,展現哲學家的哲思;杉浦康平與小猴的互動,讓我們看到亞洲設計鬼才的慧黠與赤子之心;奚淞在一盞燈光的照射下一刀一刀地進行版畫的刻雕,手藝人的自稱再明白也不過;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指導文化大學學生的現場演出,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隱含著薪傳的真義。

      

      以上所舉,僅是本書與本展的一小部分,網路世代喜說有圖有真相,在編輯本書與策劃本展的過程中,我們確實有觸碰到藝術真相的踏實感。那個美好年代我們來不及參與,許多藝術前輩未曾謀面,但卻彷彿親炙了前輩們道藝一體的風範。偉大的藝術往往出自於真誠,本書與本展蒐羅的每張照片或許都可成為證明。

      

      當天地有了第一道光,萬物就有了生機。攝影作品是光與影的結合,也是各種精彩人事物的濃縮。我們衷心企盼藉由本書與本展您可以看到藝術家最為真實的一面,並帶給您關於藝術之真相的靈光閃耀。

      

    後記



    美的顯影 文�黃長春


      

      所有的歷史與人生都僅只一次,不會再重來。正因如此,更顯本書影像的珍貴性。

      

      喀擦!「光」剎那進入,所顯影出的「美」,是一期一會的記憶,留給世人的感動,更是不斷的當下與永遠的現在。

      

      這世上沒有「醜」,只有缺乏美。影像中的主角們,即使是遇上最不幸、最窘迫的時期,或是生活看似平順,但卻充滿誘惑的險境中,也都能以「美」為船筏,來安渡生命中的驚濤駭浪。他們以繪畫、雕塑、書法與文字等藝術之美的形式,默觀自然、洞悉人世,引領人們向內回歸光與愛的絕美境界。

      

      的確!真正的美是來自於心境。

      

      余承堯繪畫山水,默觀山水,李賢文拍攝出他與山水合一的超然面貌。

      

      余承堯早年北伐抗日,中年退役從商,戰後一人隻身在台,遭合夥人侵占財產而隱居陽明山,但不論命途如何,他都能「以詩言志;以心繪景」地淡然面對。他藉筆墨說法,藉山水畫德音。「回山望有情,田野更清平,坐得芳林下,安臥立餘生。」他在畫作上的題詩,提醒世人,心要回歸象徵仁智的青山綠水,也要保持在菩提芳林下的禪定,如此才能境隨心轉,太平無憂!

      

      〔地底的光〕一作,洪瑞麟在兩千多公尺以下的礦坑速寫礦工。影像中的光源多集中在蹲坐的礦工,他全神貫注地凝視著畫家,神情認真而莊重;受基督信仰影響,又具悲憫性格的洪瑞麟,則以一種冥思默想的精神,專心描畫著這位日日與他同生共死的礦工小兄弟。他所畫的,不是外在看似蹲在地上粗魯的、骯髒的礦工,而是在精神層次上,那被高舉在十字架上,隨時準備付出生命,為世人掘取生命之光,擁有神聖面容的基督肖像。

      

      有人說洪通只是個愛畫畫的普通鄉下人,因受媒體造勢,才紅遍台灣。其實不然,他並不普通,他是個天才!李賢文忠實拍攝出,在洪通畫屋的靈魅狂想之中,有著基督救贖世人的高貴精神。鏡頭下的他,在自己所繪的小聖堂前,靦腆謙和而有禮,一改他平常抽煙、翹腳又俾倪的傲世態度。可見他視李賢文為知音,相信透過他的攝影,能將他作品的精神永傳於世。

      

      楊三郎一生以自然為師,即使晚年辦展,他都謙卑地以「楊三郎學繪50年展」為展覽名稱。他在畫室創作的影像中,從窗外照進來的陽光,雖呈逆光,令人看不見他的面容,但卻光照出他一生追隨自然光影的堅毅神情。

      

      影像中,林風眠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風。很難想像,他在文化大革命的紅色風暴中,曾以火燒、以水沖地?掉自己的上千張心血,這些被批鬥為具資本主義,又不中不西的畫作,是他以血以淚所精粹出的生命菁華。在那驚恐的大動蕩中,有人不堪受辱,自殺了!但他卻泰然走過,他說:「一位藝術家要愛自然、愛人,要以精湛的繪畫技巧,來洞澈宇宙無常變化中的不變法則。」

      

      不只是林風眠,李可染、葉淺予等人,都曾走過死蔭的幽谷。在歷經文革的種種批鬥後,他們對人性沒有失望,反而更具包容力。影像所呈現出的,是他們慈悲的面容。李可染走出牛棚後,在一片混沌的水墨中,揮灑出神聖的啟蒙之光。揮別苦牢的葉淺予,在描繪舞者肢體之美的同時,還不忘幽默地說:「我在監獄裏讀了七年的書……」

      

      本書精采的影像,不勝枚舉,如為義受迫害的小說家楊逵、陳映真等,都是戰後為了和平的理念,而在綠島渡過漫長的歲月。出獄後的楊逵,晚年在東海花園勤耕的影像,忠實呈現出這朵壓不扁的玫瑰的強韌生命力。陳映真出獄後的第一篇小說〈賀大哥〉,就刊載在《雄獅美術》月刊,文詞既不批判,也無煽動,有的只有慈憫的人道精神。一幀他走在田園小徑上的影像,是多麼地從容與無畏,就像是羅丹作品〔行走的人〕,無論在生命的旅途中,遭受何種磨難,都不會阻撓他昂首向前,大步邁進。

      

      1996年,我剛進雄獅美術上班時,就被資料室所珍藏的上萬張採訪照所撼動。在整理圖像的過程中,多幀美術家及藝文人士的影像攫住我的目光,甚至我的心,但這並非因為他們在藝文史上占重要地位的緣故。而是影像中,他們眼神所迸發出的生命力吸引住我。

      

      雄獅美術攝影師的作品風格雖異,但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卻都取決於雄獅45年「美的軌跡」的歷程中,所追尋的核心價值——美的顯影。二十年下來,當初的感動早已存在我的理智、記憶與情感中,是永遠的現在,也是持續的當下。

      

      真正的美,是理想,是典範,具普遍價值,是永恆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