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東漢張仲景(150-219年)著《傷寒雜病論》,雖然著作有近二千年歷史,但仲景建立辨證論治臨床理論,為中醫辨證論治的奠基人。東漢末年,社會動亂、戰火綿延,加上天災頻頻發生,導致連年疾疫流行,使得張仲景面臨拯救橫夭的責任;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理論經驗,不斷豐富自己的臨床經驗,也給大量醫療實踐應證,著作《傷寒雜病論》一書。傷寒,仍指廣義的外感熱病統稱,即是急性傳染病,當時嚴重大流行,給人民帶來極大的危害。仲景有大醫精誠、豐富的智慧及臨床經驗累積,著作立說,建立理、法、方、藥的特點,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造《傷寒雜病論》劃時代臨證醫學經典著作。
《傷寒雜病論》成書後不久即散失於戰亂,直到北宋校正醫書局校訂,始有今傳本《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前者專論傷寒,後者專論雜病。歷代研究兩書相當多,有注釋、發揮、方論及歌括等。
今讀劉希彥撰《道鑒傷寒論》,以道家思想來學習仲景之法,道家思想盛行於漢代之前,而仲景是東漢之前經方的集大成道鑒傷寒論──病怎麼好?人體自己知道4者,東晉葛洪曾說「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道家醫學是大道至簡,化繁為簡,仲景以六經辨證,用藥以方藥對證,用藥只有76味,基本治法有汗、吐、下、和、溫、清、補、消、澀等,在方劑則繼承古人著作《湯液經》的內容,所載112方,選藥精準,組方嚴謹,配伍優良,藥量恰當,療效可靠,至今仍廣泛應用。知《道鑒傷寒論》將以繁體字在台灣出版,樂為序推蔫。
?
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 張永賢 教授
2016年3月17日 八十六屆國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