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國境之北•遇見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68269
瑪亞納
時報出版
2016年11月22日
107.00 元
HK$ 85.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1368269
叢書系列:
VIEW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VIEW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II:先替自己勇敢一次,再為對方堅強一次!
療鬱:不吃藥的憂鬱解方 The breakthrough depression solution :a personalized 9-step method for beating the physical causes of your depression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處世.人際.簡樸(第一卷)
為自己出征(中英對照) 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
在信仰之外:從科學角度談信念
耶穌在哈佛的26堂課:面對道德難題如何思辨、如何選擇
內
容
簡
介
從老梅到馬祖,從小愛到大愛,
遇見這片土地上最溫暖人心的身影。
目
錄
第一章:兩個葬禮
■尊嚴地告別──婆婆的人生故事
我們看似準備好接受死亡,卻沒準備好接受失去。
■沉默的愛──父親的人生故事
第一次我放下了害羞、距離與畏懼,帶點撒嬌地勾著他的手,那時我才明白:我有多怕他,就有多愛他。
第二章:死亡是怎麼回事?
■早殤的生命──同窗的故事
沒有同類,沒有死黨,被全世界孤立,無人了解。她的人生,早已被貧窮擠壓成苦役的零落碎片。而年僅十三歲的我們,沒有人懂得死亡是怎麼回事。
■夢想的微光──老師的一句話
大多數人都會快樂積極地擁抱夢想,而我總是消極地竭力隱藏。「你有一枝不平凡的筆!」是嗎?但願我有。
第三章:洗腳X 悸動
■生死思索──病劫過後
原來生命只是一場充滿虛無而孤寂的旅程,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在死亡來臨之前,是不是得先想想要怎麼好好的活?
■去做點什麼──開啟生命之旅
突然,我好像找到了開啟神祕國度的那把鑰匙,原本空虛的心靈角落似乎也被觸動,要「去做點什麼」。
第四章:尋根•重返老梅
■無悔的付出──堅毅勇敢的母愛
母親張開羽翼忍受各種苦難與折磨,緊緊牽繫著三個女兒,堅強地守護這個家不被摧毀。
■眷村人情味──「虎風新村」與「銘德一村」
昔日眷村的一磚一瓦,一門一戶,讓我此刻彷彿能感受到從每家的盞盞昏黃燈光下探照出來的濃烈人情。
第五章:聖堂之愛•念文懷德、巴昌明神父
■溫柔的慈悲──文懷德神父
親自為中風老婦洗澡、撿拾沾血的穢紙,動手去做沒人願意做的事,所有的一切都願意給。他的雙腳踏遍國境之北的土地,付出最慈悲的愛。
■信仰是無法被囚禁的──巴昌明神父
曾兩度被囚禁,困蹲苦窯長達六年,靠著堅定的信仰與意志力,熬過蹂躪與迫害。
第六章:國境最北聖堂•最後一位天主教徒
■守護的心──一座沒有彌撒的教堂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守護著這座空無一人、沒有彌撒的教堂幾十年,因為她相信:只要還有一個教友,天主堂就不會消失!
■將哀痛化為力量──郭霞媽媽
她漸漸明白,以往生命中的破碎只是人生道路的一部分,終究都會過去。
第七章:劫後餘生
■戰火淬鍊──黃金晟神父
當那帶著暖暖溫度的米粥緩緩灌進了乾荒的喉嚨時,這才覺得自己還活著。
■身心安頓──兩個故鄉
「四腳亭,就像我們的另一個家,神父,就像我們的爸爸!」
第八章:你們不要的都給我
■特教的園丁──江明珊
「如果這個團體是接納他,沒有人嘲笑他,那麼孩子的改變與進步就是最快的。」
■每個獨一無二的孩子們──自閉症女兒
「我懂了,因為妳知道我有能力照顧,所以妳給了我這樣的孩子。」
第九章:從徬徨少年蛻變為神父
■離開的意義──從繁華到離島
「我若貪圖現在的方便生活,留下來也沒有價值。」
■打開生命的出路──一朱修華神父
背負幼弟死亡的陰影、無人了解的慘綠青春,直到走上神職之路,不僅打開了生命出路,自己也獲得了救贖。
第十章:重生
一只領洗證所開啟的回溯之旅
?
序
推薦序
聽見無聲之聲
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有一種聲音,不以語言的方式存在,但感染力比文字還要強,年少時讀到曾國藩《求闕齋筆記》裡面的一句話:「一念不生謂之誠」,覺得有道理,但始終不通透。特別是台灣目前處在一種極度焦躁、忙碌與對立的社會氣氛中,我們每天感受到科技資訊的便利,我們每天不停的討論、溝通與承諾,但是我們不快樂,我們懷疑人生,我們對彼此不信任,我們在富裕中感到不安心。閱讀瑪亞納的新書《國境之北•遇見愛》,回憶過往的教學與寫作的經驗,讓我有很深刻的體會:幸福生活來自真誠面對人生,不妨先讓自己處於安靜的狀態,追尋自我存在的價值,讓生命在沒有私心與正直的付出中,堅持真誠,會讓你更喜悅與充實。
二○○一年我在一個教會學校教書,第一次體悟到真誠與召喚的力量。那年我在外語學院開報導文學課,最後一排有個英文系的男孩,目光炯炯,樣貌清秀。他連著三週缺席,在出現時,依舊坐在老座位,披著袈紗,微笑著聽同學和我熱烈討論文學的社會責任和實踐。他出世的氣質,我入世的教材,顯得特別拉鋸。
下課後,法師前來施個禮,告訴我,因為讀台大法律系的妹妹出家,他送生活用品到寺院時,忍不住和副住持爭執,副住持很平和地解釋一切,問他:「如果你不能理解,要不要來打個禪七?」
他本來就出身於一個佛教家庭,又抱著挑戰的心情答應了,一面靜坐,一面默照,第四天突然全身振動,他心中沒有哀傷,卻止不住放聲大哭。禪七完畢,他便決定出家。
那一年的期末作業,他和一位同學一起採訪了七位修女與修道人,寫出了一篇〈地上行的天使〉,娓娓道出一群豆蔻年華的少女,或是青春正盛的青年,如何受到聖召,在無聲與無語的啟發下,把一生奉獻給天主、教義與世人的過程。
〈地上行的天使〉彷彿是一顆種子,跨越了宗教的藩籬,讓我認識到安靜的自省,會讓人能夠聽見一種召喚,走向無私的人生。十二年後,我和一群朋友合作寫作《台灣的臉孔:11位帶來愛、希望與勇氣的天使》,起心動念,就是想把在人煙罕至的偏鄉,或是乏人問津的藝術領域,或是有待開發教學現場,一群外國的傳道人、藝術家與慈善家以一生的青春,投身貧弱者照顧、傳統藝術保存、原住民文化傳承甚至生態保育工作。他們以樸素、滄桑與溫情的面容,在台灣人都不知道的小村莊中,以無比的堅持,傳達出一種跨越族群的愛。
捧讀瑪亞納的新作《國境之北•遇見愛》,讓我再一次聆聽到無聲之聲,感受了一個又一個真誠的故事,讓我忍著淚水,才能夠往下閱讀,才能追索她的哀傷、疼痛、懷疑與追尋。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構成了這本動人的報導文學作品?我想核心應當是真誠,而透過追尋、感召與堅持三個歷程,構成了一部無比動人的作品。
面對生命的無情與殘酷,我們往往都選擇逃避與視而不見,瑪亞納則以細膩的文筆,帶領讀者貼近她婆婆、父親與國中同學的三場葬禮,體會人世無常的虛無感受,加上她的父親兩次入獄,家庭變故,使她無暇悠悠漫步在文學的道路上,甚至也無從沉澱心情於信仰中。五十歲的她開始寫散文,傳述聖母聖心會修道人的傳奇的同時,宛如展開一場奧德賽的追尋之旅,和我們一樣,她也曾流浪到精神生活匱乏的蠻荒世界,以為自己擁有的幸福足以抵抗親人離去的哀痛,能夠忽略自己遠離文學夢想的失落。但該來的還是會來,死亡與歲月的滄桑連番逼問她生命真諦的問題,讓她無從招架。
在懷疑、黑暗與苦痛中,瑪亞納選擇透過採訪與寫作,以澄靜的心意,在黑暗中探索光,她開始追憶童年往事,梳理母親的困頓、父親的波折、婆婆的體貼以及傳道人的堅持。讀者會在她追尋之路上,隨著她出走與復返,閱讀到人物深刻的心思,體會她幽微細膩的體悟。
《國境之北•遇見愛》講述了許多傳奇故事,需要讀者用心體會。我常會在課堂上提醒同學,淚水或歡笑帶來的感動是淺層的,文學與哲學往往追求更深層的觸動。瑪亞納選擇介紹聖母聖心會(Congregation of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CICM)的神父、修士與傳道人的故事,無非告訴我們其中「感召」的力量。
一八六二年聖母聖心會成立於比利時魯汶近郊,以向中國傳教為目標。創會的神父南懷義到中國大陸未滿三年,就病逝於內蒙古,這似乎成為這個傳教團體苦難重重的象徵,傳道人在明清兩代殉教者,為數眾多,到了當代,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三年間,中國共產黨大舉逮捕外國傳教士,傳道人遭到逮捕、刑求、下獄、驅逐出境者,大有人在。但他們沒有放棄傳教的使命,在一九六○年代來到貧困的台灣,其中石仁愛修女(sister Madeleine Severens,一九一八年-二○一○年六月四日)最為知名,在馬祖服務超過二十五年,馬祖人暱稱她為「姆姆」,超過五成的馬祖人是他接生的,人稱台灣的「德蕾莎修女」。
為什麼一群來自比利時的傳道人,願意將一生奉獻到異國?瑪亞納娓娓道出環繞在她童年與當下的傳道人,創辦老梅聖家堂的文懷德、巴昌明神父,重視特殊教育的潘爾溫神父,他們或者受到聖召,或者受到老神父的精神感召,於是來自越南的黃金晟神父,台灣本地的朱修華神父,與守護老教堂的教友郭霞媽媽,願意接續服務貧病的人們,讓一個老教堂能夠維繫不墜,真誠的心意就像一條繩子一樣,牢牢地將一群善良的人們,都牽引在相同的道路上。
《國境之北遇見愛》並不只講述愛,更把傳道人所遭遇的困頓與挫折,詳盡摹寫。台灣人無從經歷的文化大革命,老神父經歷過。文懷德神父曾遭拘留兩年,巴昌明神父更有六年的囚禁生涯,肉體的折磨,精神的壓迫,讓人驚心動魄。特別是文革時,紅衛兵逮捕巴昌明神父遊街,教友們一起加入鬥爭的行列,用語言污辱他,用皮鞭子抽打他,把他一路拖行到暗巷,才跪著求神父諒解,真是讓人感動。在台灣服務的期間,生活的清貧,騙徒的狡詐,信徒的星散,社區民眾的冷漠,都沒有澆熄傳道人的熱誠,甚至動脈瘤爆開,讓野狗咬了,神父依舊不顧流血,繼續傳道或服務,他們以行動展現了大愛與真誠。
這不但是一本見證了聖召奇蹟的書籍,更是見證台灣社會中,一群善良、浪漫與無懼的傳道人與信徒,他們堅持實踐誠意的故事。我讀到瑪亞納引用聖經的故事,摩西舉手的時候,以色列就打勝仗;放下手的時候,亞瑪力就打勝仗,他只得一直舉著手,直到日落的時候,約書亞戰勝亞瑪力,他才能放下手。瑪亞納形容,在台灣的傳道人,縱使他們「雙手舉乏了的時候,沒有人可以托著他」,但他們依舊在國境之北堅定奉獻,我不禁想起我曾採訪過那些「台灣的臉孔」,無一不是一直面對困厄但不放手,可見最大的真誠來自於不懈的付出。
瑪亞納雖然一直謙稱自己是文學創作的素人,她長期從事新聞工作,求真與求實的專業訓練,加上深刻與豐沛的情感,初試啼聲的《國境之北•遇見愛》一書,用王國維的話「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應當是很貼切的評價。好幾個場景,都讓人難以忘懷,像是母親奔波在老梅的身影、婆婆為她洗腳的細膩溫柔、老人家在病中不麻煩孩子的堅忍、文懷德神父為中風老婦沐浴的悲憫身影、或是巴昌明神父製作冰淇淋的思鄉心切,在在都點出了人物寬厚或溫暖的心意,或展現出親情,或突顯出信仰,作者善於說故事,更擅長評點,真是說故事的高手。
《國境之北•遇見愛》帶讀者回到一個純真的年代,一個國境之北的教堂中,重新讓我們體會「一念不生謂之誠」的道理,特別是中國的哲學可以和書中所引〈聖詠集〉的警語:「不是語,也不是言,是聽不到的語言。」相印證,且讓我們澄清心思,重新追尋真實的自我,從堅持的付出中,體會造物的無聲之聲。我並不是天主教徒,我誠摯推薦這本好書,書中的故事見證了,原來有一份超越國界、民族、文化的誠意、信念與愛,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治癒時代的病痛。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