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播磨丸

播磨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36015
李旺台
圓神
2016年12月01日
90.00  元
HK$ 76.5  






ISBN:9789861336015
  • 叢書系列:圓神文叢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圓神文叢


  • 文學小說 > 歷史/武俠小說 > 華文歷史小說











    它大得像一座島,

    泛著墨綠的深藍船體如大海般雄偉厚重,令人生畏。

    靠近看,它的身上有許多的撞擊和彈孔,泛著死亡的氣味。

    他們稱它作「地獄船」。

    而如今,它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自? 序

    探索一座島嶼一艘巨船上的台灣心情──創作緣起



    序?

    台灣南部幾個農村裡,一群婦女聽到銅鑼聲就跑上馬路,看能不能等到丈夫或兒子回來。同時,成千上萬的台籍日本兵和流亡中國的台灣人還在返鄉的路上掙扎求生,兼程趕路,他們也都能感應到家鄉那股深切的企盼和等待吧。



    第一部? ?瓊島

    那些年,台灣和瓊島(海南島)同屬一個殖民政府。台灣人有的應徵去海南島日本會社工作,有的去做小生意,為數多達兩萬一千。直到有一天日本戰敗了,全都陷入絕境,據說乞食度日或淪為竊盜者不少。他們都想回家,回台灣的家,偏偏回家是一條萬分艱難的路。



    第二部? ?播磨丸

    播磨丸是一艘超級大的油輪,大得像一座島。它載著七千多人回家,在台灣海峽不停地搖晃動盪,大小風暴連番來襲。船上的人用力吸氣吐氣,聞到死亡的氣味,也呼吸到生命的氣息。

    ?





    自序



    探索一座島嶼一艘巨船上的台灣心情——創作緣起




      二○○九年春節期間,我在屏東一位涂姓朋友家喝茶閒聊,記得在座一位朋友感慨春節到處吃喝,天天肚子發脹,另一人接話,說我們這一代人真幸福,從來不知飢餓滋味。這個話題把涂家老爸涂榮芳從房間引出。他已高齡八十八,但身體硬朗,坐下來加入聊天,跟我們說一個許久許久以前,他和七千多人在一艘船上餓了十幾天,餓到想一頭撞死卻沒有力氣的故事。他從頭到尾稱呼那艘船為「地獄船」,講講停停,依然清澈的老眼裡閃著異光,像一位退休老船長虛構什麼遙遠的歷險故事給我們聽。



      能容納七千多人的船是一條什麼樣的船呢?那個年代能有那麼大的船嗎?東南亞的日本兵、台籍日本兵不是都由美日兩國合力疏運回國了嗎?我帶著許多疑問,過幾天再去涂家,又多談了一些,他說那地獄船名叫「播磨丸」,我回家上網搜尋之後,確有此一巨輪。次日再去,用了一些採訪技巧,誘導他努力回憶,又說了一些。那個月,我一共跑了涂家九次。



      我感覺這故事會是很好的寫作題材,專程跑一趟台中圖書館。一位館員陪我在地下室戴著口罩逐櫃翻查,找到民國三十五年四月十三日《台灣民報》上所刊登關於「播磨丸」抵達高雄港的報導,僅數百字,小標題,新聞中包括當天緊急送醫的名單。



      後來我多次上網搜尋,在浩瀚的電腦檔案裡一關關一頁頁進入,最終只查看到下列幾則封塵的記載:



      ——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後,強徵台胞入伍。戰後流落中國各省者達十餘萬人,皆生活艱困,掙扎於餓死或回鄉之途。

      ——瓊島約兩萬一千台胞,有乞食度日者,或集結四處求賑,或因病而死,或淪為竊盜。

      ——播磨丸由海南島載七千餘台胞返台,中途因機件故障,致日僅行數浬,船中餓死或病故者數十人。



      或許播磨丸上的七千多人,也有檔案裡所說的台籍乞丐、台籍盜匪吧?淪落在大戰剛結束的中國,行乞行竊並不奇怪,但我開始對他們上船之前在海南島的生活情況好奇了起來。像一個探險家在河流的下游探勘完畢,我想去更荒原的上游看看,但是並不順利。我另外找到幾個當年待在海南島的台灣人,他們有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的只吞吞吐吐一些傳聞,都因年歲太老而記憶模糊了,或仍有什麼顧忌吧。訪問他們,感覺自己像驚擾了阿公午睡的頑童,有點過意不去。



      不過,越了解播磨丸,我越發感覺這艘巨輪不只是承載七千多個歸鄉的台灣人,也承載著一種奇特的集體情緒。那一個世代的台灣人,是我的上一代,血肉相連著;他們一出生,國家就是日本,自幼習慣那太陽旗,習慣朝拜天皇,認定內地就是日本;而我這一代,習慣青天白日滿地紅,習慣有兩位英明偉大的蔣總統,長年被教育內地就是大陸錦繡河山。我們這一代有時會罵他們「皇民」,罵他們「奴性」,不大願意去理解他們。但在了解播磨丸的過程中,我忍不住會想,當播磨丸滑進高雄港的那一刻,他們有什麼樣的心情呢—是興奮?忐忑不安?有點像回國又有點像出國?



      這是台灣歷史正要翻頁時被人忽略的「台胞」的故事。夾在日華兩個截然不同的統治者中間,既是戰敗國臣民也是戰勝國國民,他們是如何努力為自己找到一條活路?又是用何種精神力量一路支撐到台灣家中?



      我後續又做了一些研究,逐漸把播磨丸的前因後果搞清楚,可以開筆大吉了。接下來,要怎麼寫?專注事情始末,是歷史書;想把他們的集體心情好好表達出來,那應該是文學的任務。我決心用小說來書寫它,小說比較能探索他們當時那些困頓、疑惑、掙扎、跌撞、當危難臨頭,即使打過架也要互助、政見不同也要互相加油打氣的種種種種的心情—這些似乎是台灣人共同的心情,還一直濃濃地留存在這個島國之上,以至於今日,不是嗎?



      小說是虛構的。虛構的創作過程,感覺非常自由,沒有顧忌與束縛,但書中那些人那些事,會進入我的心靈裡面,跟他們產生感情,變成我的人我的事,自然而然會敬謹而真誠地寫作他們。本書初稿完成後,重讀一遍時,我心裡浮出一句以前念過卻不大能體會的英文:「Only fiction can tell the truth.」



      本書於二○一一年二月寫成,儲存在電腦桌面,寂寞地擱著,偶爾點開來潤飾幾頁,自娛一番。直到二○一五年八月逢「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舉辦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寄出去,得佳作獎。



      最後成書前,本書曾獲得下列幾個人的幫助。李喬兄,一位老經驗的傑出小說家;馮賢賢小姐,資深的電視工作者也是深藏不露的文學評論家;吳靜怡小姐,圓神出版社主編;賴真真小姐,圓神出版社專案企畫經理;周奕君小姐,圓神出版社編輯。他們分別給我許多出色的建議、珍貴的提醒,讓最後的完稿更臻完善。



      還要感謝我的老同事,自由時報國際新聞中心日文編譯林翠儀小姐協助處理書中相關的日語運用。



      最後必須感謝我太太李錦珠。她曾經是一位教小朋友寫作文的老師、童話作家。她仔細為本書校對,抓錯別字,抓錯用標點,像在有機菜圃戴著老花眼鏡抓蟲子那般專注。

    ?




    其 他 著 作
    1. 小說徐傍興
    2. 蕉王吳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