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描述金融科技發展最完整的一本書 文�洪茂蔚(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FinTech可以說是近年來跨領域最熱門的一個議題,其能在短短兩、三年間引起風潮,反映了近年很多經濟社會現象及生活模式的轉變。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陷入疲弱,消費者薪資不漲轉而追求低成本生活模式,之後智慧型手機開始高階化及精緻化,行動通訊上網變成基本配備功能;宅經濟電子商務大行其道,資訊社群平台勢力興起,快速、方便、安全、客製化以及隨時隨地的消費模式逐漸興起。
?? ?
本書的特色是以集體創作的方式出版,由歐美從事各個專業FinTech領域的重量級人士共同撰寫完成,很符合FinTech跨領域協作的特性及商業模式,可以說是近年描述金融科技發展內容最完整的一本書。
?? ?
代表網路及行動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人口在美國已超越嬰兒潮世代佔總人口的33%,這群1980年到2000年代出生的人口接棒嬰兒潮世代逐漸成為社會所得中堅,他們的財富雖然不如上個世代但更具有創意,其原生環境及價值觀影響現在乃至主導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的重心。晉升金融消費族群的世代對於成本及品質要求愈來愈高,金融業如果不趕快因應,新世代消費者會對這個「傳統產業」的品牌信任降低。大型資訊社群平台(Google、Facebook)、智慧手機(Apple)及電子商務(Amazon)等非銀行(non-bank)好感度逐漸攀升,甚至有凌駕銀行的趨勢,目前全球FinTech有超過50%的投資都在支付產業,FinTech對金融業的重要性及經營發展不言可喻。
?? ?
觀察近年FinTech的發展,「平台」的角色很重要,目前FinTech的發展大多是從包括作業系統平台、資通訊社群平台、電子商務平台延伸出來的,例如「Pay(寶)」、「Lending(貸)」字輩的公司是第一代FinTech成功的例子;而未來用大數據技術將消費者在各種平台傳輸的資料上傳至雲端資料平台,再透過雲端所提供之智能分析回饋給經營階層及消費者,以及結合物聯網應用發展智能行銷(smart marketing),是金融業數位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
?? ?
本書還提到區塊鏈(blockchain)的發展,這對銀行業十分重要。目前歐美主要國家銀行大舉投入區塊鏈以及建構「帳聯網平台」,這是銀行業讓交易兼顧安全,且能大幅降低成本及縮短認證時間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重要技術,未來貿易融資、數位帳簿、稅務及智能合約觀念逐漸擴展到企業及政府機關乃至個人,將加速實現資訊共享的新經濟發展模式。
?? ?
這幾年我在台灣金融研訓院推動數位金融研究,兩年前研訓院的金融研究所成立大數據與數位金融研究中心,也於今年發布台灣金融創新指數(Financial Innovation Index, FII);研訓院兩年一度的菁業獎特別設立「數位金融獎」,凸顯數位金融對台灣金融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以金融研究的觀點來看,金融業要在FinTech當中取得優勢有幾個重點,第一是FinTech投資,第二是監理科技(Regtech),第三是平台,第四則是資料,想要透過金融科技轉型變革,要突破的環節很多,成功絕非易事,特別是人員、組織、風險和文化都要一起改變。銀行創新教父布雷特.金恩(Brett King)也曾說:「要先改變那些拒絕改變的銀行家」。
?? ?
本書作者均為國際上目前致力於開發FinTech的專家,合力呈現本書完整的脈絡,深入淺出,並輔以大量詳盡的譯註,架構完整,觀念新穎,且從產業結構創新轉型的角度來看這個議題,內容豐富且翻譯文字流暢,本書內容對於關心FinTech發展趨勢以及金融業人士都會有深刻體會,相當值得一讀。
推薦序
FinTech 的即時掌握力 文�廖世偉(台大金融科技暨區塊鏈中心召集人)
FinTech時代來臨,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金融科技俱樂部(Wharton FinTech Club)定義FinTech為:由一群使用科技來增加金融系統效率(use technology to make financial systems more efficient)的公司們組成的經濟體。本書是FinTech第一本全面性的專書,其創作的過程發揮了FinTech 強調的創新、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精神,由全球86位專家一起完成,不但各自術業有專攻,也共同以成其大,正是FinTech 所謂的分享分權精神之體現。
我在本書中不只讀到了金融系統效率提升的部分,也看到了真正的創新。如果只是把金融服務移到手機上,如此轉換流程的確會提高用戶使用效率,但並無法創造金融科技的顛覆性創新。因此,本書並不滿足於上述金融科技俱樂部對金融科技的定義。金融科技不只是提高金融系統效率,並不只是「換湯不換藥」,把東西移到手機上而已。如本書討論的區塊鏈(blockchain) 及智能理財(robo-advisor)即為創造式破壞的兩大金融科技領域,將會基礎建設式的「換湯換藥」,達到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嚴格來說,將紙本作業移到手機上並不算是突破性創新,這只達到自動化、行動化而未達到智能化、創新化的FinTech必要條件。對這類神來之筆式的突破,本書有深入淺出的介紹,我學習頗多。本書闡述金融科技的精髓:創新與分享、分權,讓讀者不止步於流程明確化、提升業務效率而已,而能眼睛為之一亮,領會金融科技的精髓,看到比金融科技俱樂部更深入的金融科技內涵。
本書除了上述的區塊鏈及智能理財(理財機器人)之外,也對大數據分析著墨甚多。這三個的確是台灣各金融單位向台灣大學金融科技暨區塊鏈中心要求的三大主力成果,所以將來推送我們的實作成品時,也期盼一起推廣本書,幫助台灣。蓋金融科技時代,顧名思義,就必須強調實作。這個時代已不是「有想法、沒辦法」的時代,必須金融與科技結合,與時俱進的拿出辦法(成品)來,這本書重視實際案例,將提升動手文化,讓國人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新思維更了解。如果讀了書,能更加領會矽谷的「跨領域,做中學,玩真的」文化,即是國家之福。金融科技,顧名思義,原生就要金融與科技跨領域結合,並玩真的做出來,否則徒為金融理論。
本書講述金融科技的內涵(以第2章為例)十分到位,為金融科技勾勒了一幅宏觀美景。數位經濟正在興起,如果「美麗新世界」到來,每個人的數位經濟供應鏈上將有許多時時刻刻在競爭的服務提供商。銀行將只是數位經濟供應鏈上的一個節點,與其他FinTech公司、甚至個人激烈競爭。世界走向自動化,智能化,隨時線上服務的數位經濟服務網路。我認為在這美麗新世界,隨時、隨地、任何提供者的數位經濟服務網路需要以下三大機器,而本書都有很好的講解。
第一,AI machine:人工智能機器如理財機器人。各大公司紛紛投入聊天機器人(chatbot )及虛擬助理(virtual assistant )研發。這將帶來不只是使用者介面(User-Interface)革命,也帶來自動化, 智慧化革命。我們將深度學習應用在理財機器人上,效果顯著。本書對 AI machine 或智能理財提出深入淺出的綜觀與論述。
第二,Trust machine:信任機制。隨時、隨地、任何提供者的數位經濟服務網路勢必需要一個信任機制。區塊鏈身為信任機制,將是數位經濟服務網路的基礎建設之一,因此,現今許多先進國家已投入大量資金於區塊鏈的技術研發中,群雄並起令人眼花撩亂,而本書提供了迫切需要的參考指南。
第三,Data machine:數據機制。本書講述大數據平台及分析與產業十分貼近,讓讀者能看到數位經濟美麗新世界中,大數據預測分析能依據用戶行為做定向廣告。並且Data machine 能提供商務情報,也就是提供對業務經理人具洞見的指標指數。我在大數據公司Google總部工作時,大數據的文化深植人心,而本書勾勒的願景將讓國人急起直追,對這三方向有了解,有期待,進而有追求。
最後,本書提供了新興科技如金融科技迫切需要的全面成果策展,相信將為國人邁入FinTech時代最重要的參考指南,使我們對FinTech更具即時掌握力。即時掌握力也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提到金融科技的區塊鏈時,強調新加坡必須特別重視的,由此可見本書的即時重要性。Let’s keep up to date and up to scratch with FinTech!
前言
我們倆幾乎是同一時間開始鑽研FinTech領域。不過我們很快就發現,在這個領域裡根本沒有單一、具體或是權威性的資料來源。於是,我們選了個難得陽光普照的日子,在倫敦的咖啡店見面,確認彼此對金融科技都有著難以形容的熱情,並且想要挖掘更多的內容。我們像是典型的創業家,決心要去填補金融科技相關的知識缺口,並且寫一本這主題的書,一本為希望在金融科技領域大展身手的菜鳥、先進、或是老手提供必要知識養分的書。這也成了本書出版的背景。
讀者在閱讀本書後會發現,這是第一本「全球專業者協力寫作」(globally crowdsourced)方式完成的書。我們之所以會決定從全球金融科技社群中尋找資料提供者的原因,在於金融科技本身與生俱來的分散特性。沒有一個或一群作者,或是世界上某個區域的專家能夠完全掌握金融科技的所有現象和細節。並且,經由和全球社群的人員真實接觸,我們不僅忠於金融科技的精神,運用科技在社群中聯繫、挑選、檢視可能的人選,並且讓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機會發聲。因此,我們為本書設定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給那些隱身在網路世界中不為人知、以及不屬於金融科技社群的高手們一個表現的舞台,向全球的讀者表達他們的想法。我們非常享受編輯本書的時光,也希望讀者也能感同身受。
本書蒐集來自27個國家,超過160個作者,共189篇摘要文章。我們在全球金融科技社群中徵求有意將這些摘要為本書擴充為完整論述的人,在所有的回覆中我們選取了其中86名作者的文章,並將其收錄在本書當中。我們相當榮幸能有如此高素質的作者群,他們擁有強大的專業背景以及金融科技的高度熱情,成為創業者的一份子,或是在全球金融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不會缺席的大型機構內,扮演「內部創業」(intrapreneurs)的角色。這些優秀的人才在本書中分享了他們的洞見。
?
蘇珊•契斯蒂、亞諾•巴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