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荀子的美學

荀子的美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1886
陳昭瑛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6年12月13日
150.00  元
HK$ 150  






ISBN:9789863501886
  • 叢書系列:身體與自然叢書
  • 規格:精裝 / 544頁 / 15 x 21 x 2.9 cm / 普通級
    身體與自然叢書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荀子思想以美學始,以法哲學終。不論是美學或法哲學,其思想的精髓皆是「類」。







    導論

    一、本書的兩個核心概念:「類」與「美學」

    二、當代荀子學中的相關論述

    三、「天人之分」的核心:分配、分擔與分享

    四、人作為「類」的存有(Species Being):與青年馬克思的對話



    第一部分 類的自覺

    導言

    第一章 荀子與儒家的宗教性

    一、前言

    二、黑格爾論中國宗教、自然宗教、民眾宗教與自由宗教

    三、古代中國的自然宗教與先秦儒家的天命觀

    四、「天無本體,工夫所至,即其本體」──從「不求知天」到「知天」

    五、聖心:自由的心

    第二章 從宗教性宇宙到詩性宇宙

    一、前言

    二、維柯的三時代說:神的時代、英雄時代、人的時代

    三、大一(太一)的多重性:從太古、太一神到太極

    四、詩性宇宙:以詩性解除神秘性

    五、圖騰、占卜、神話、傳說:道德論述與政治論述中的詩性智慧

    第三章 《荀子》與《易傳》、《中庸》的系譜關係

    一、前言

    二、人參天地:聖王的角色與工作

    三、誠:不息的生命維持力

    四、類:仁愛的客觀基礎

    五、象:模仿與象徵

    六、漸:教化之功效

    七、結語



    第二部分 類的本質

    導言

    第四章 性:性之惡及其克服

    一、前言

    二、從神話思維中的「惡」到理性思維中的「惡」

    三、「惡」的敘事:憂患意識與罪惡意識(罪己自惡的意識)

    四、化性之潛能與限制:聖人與元惡

    五、結語

    第五章 心:從主體性到公共理性

    一、前言

    二、心的「知、情、意」三面

    (一)心之「知」:「道」是絕對的對象

    (二)心之「情」:心的感性經驗

    (三)心之「意、志」:道德主體與良心

    三、從階級論心:君心與民心

    四、仁心、學心、公心:公共領域中的「心」與語言的共同體

    第六章 情:從自然感性到公共感性

    一、前言

    二、孔孟論「情」與荀子情論的突破

    三、情、氣的存有狀態:感動、感應

    四、情、氣的工夫論:以禮樂「養」情「治」氣

    五、「情」的昇華:在「智、仁、勇」三全中安頓「情」

    六、情與公共感性的養成



    第三部分 類的生活

    導言

    第七章 禮:倫理的藝術

    一、前言

    二、禮的宇宙論內涵

    三、模仿與抒情:禮儀的呈現方式

    四、形式與內容︰情文俱盡

    五、禮的風格︰中和

    第八章 樂:從宇宙論到公共感性的培養

    一、前言

    二、模仿:比較美學的視野

    三、儒家音樂宇宙論的開端:荀子的樂論

    四、荀子與儒家的音樂發生學

    五、軸心時代的脈絡

    六、音樂與公共感性的培養

    第九章 法:從道德向倫理世界的轉化

    一、前言

    二、儒家法哲學的屬性

    三、荀子的「法」思想與自然法

    四、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的對象:道德與倫理

    五、邠國的故事:孟荀的「主權在民」思想

    六、罪的主體及孝作為個人權利

    七、結語

    結論:荀子思想的整體特色

    一、充滿美文的世界

    二、通變觀

    三、非同一哲學



    主要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本書的構想經歷漫長的醞釀,我在大學時代,即醉心於儒學與馬克思主義,驚覺兩派在美學、詩學方面極為神似。為了深入馬克思主義,我自臺大中文系畢業之後,考入臺大哲學研究所,專攻黑格爾哲學,碩士論文研究黑格爾與盧卡契的美學傳承。之後於臺大外文研究所研讀比較文學期間,開始具體構思儒家與馬克思主義的美學、詩學的比較研究。博士論文以《文心雕龍》為儒家詩學的代表,從文類(genre)理論入手,嘗試會通儒家與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理論。於1993年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即嘗試從青年馬克思的「類的存有」(species being)概念探討「仁」作為「個人與族類之統一」的意涵。我當時指出,從孔孟到荀子的轉變在於,荀子明確以「類」作為「仁」的客觀基礎。

    ?

      在荀子的「類」與馬克思的「類的存有」的基礎之上,去進行一次儒家與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綜合的願望是年少時期對自己的承諾,這個願望二十多年來始終縈懷不去,今天所完成的這部書只是對這一承諾的一部分交代,我相信當年的自己不可能對我今日的工作感到滿意。不僅比較哲學的工作極為艱苦,平反荀子的工作更是艱鉅。荀子所蒙受的千年冤屈又豈是我們當代幾個人的研究工作所能完全洗刷,這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1993年我回母系臺大中文系任教之後,因一顆感時憂憤之心,投入臺灣文學與臺灣儒學的研究,歷時將近十年。1993年起參與劉述先先生、李明輝先生主持的「當代儒學」整合型研究計畫,擴大了儒學研究的國際視野。1998年起參與由黃俊傑先生主持的一系列與東亞儒學相關的整合型研究計畫至今,更在國際視野中聚焦於東亞觀點。因參與這些計畫的機緣,在當代儒學與東亞儒學方面也投入許多心力,為荀子寫書的心願一直延宕著實現的時間。

    ?

      2006年在臺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與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合辦、由我負責的「體知與儒學」的學術會議上,我開始回到荀子研究,提交〈情與氣:荀子工夫論試探〉論文,該文只是簡單粗疏的初稿。此後多年我於科技部執行與荀子的心性論、美學、法哲學相關的研究計畫。2010年至2011年我申請科技部短期出國計畫,回到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學一年,該計畫亦以荀子美學為重點。所以這本書能夠完成首先應感謝科技部長期的補助,以及臺大中文系同仁對我的出國研究申請案的支持。

    ?

      本書的全部架構、三部分的題目與九章的篇名皆成形於2010-2011年重回燕京學社訪問的期間,第一部分的三章亦完成於這一年。2011年返臺後,家父失智症病況逐漸惡化,研究工作也趨於緩慢。從2011年至今,陸續完成了其餘六章與導論、結論,其中第六章〈情:從自然感性到公共感性〉改寫自2006年的〈情與氣:荀子工夫論試探〉;〈導論〉改寫自2010年參加哈佛大學“Humanistic International: Humanism, China, Globalism”會議時發表的英文稿“Human Being as Species Being: A Reconsideration on Xunzi’s Humanism”。

    ?

      過去十三年,我先後失去三位至親。2006年家母過世時,我尚能打起精神,因為尚有年邁的父親需要照顧,2013年家父亦隨家母而去,我方體會古人所說父母雙亡之悲。三次的喪禮也使我更加體會到荀子禮論「志意思慕之情」的深刻,以及「禮」如何發揮節制哀傷情緒的作用。



      對於荀子思想,我的研究態度可以用徐復觀先生說的「追體驗」和班雅明的「翻譯者」來說明。徐先生的「追體驗」除了提醒我應該懷有設身處地在荀子其人其世對其思想進行考察的詮釋態度,我認為也可指涉研究者從個人生活世界出發對研究對象的體驗,如我在至親喪禮中的體驗。班雅明所論「翻譯者」的任務對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也極具?發性。

    ?

      班雅明說:「翻譯的最後目標乃是表達各種語言相互之間最內在的關係」,荀子的古文和我的現代中文確實不能視為完全相同的語言。現代中文自晚清以來已經融會太多西方語言、思想。尋求荀子的古文與我的現代中文相互之間之最內在的關係確實是本書的目標。班雅明又說:「譯者的任務是在翻譯的語言裡找出可以在原作內喚出迴響的意向。」他又說:「翻譯,那點燃作品永恆後續生命以及讓語言永遠復活的翻譯,要在語言這種神聖的成長過程中,不斷重新的檢測:那些語言所隱藏的東西,距離展示之日還有多遠,而在此距離之下,如何把那隱藏的東西作最大的展現。」沒有錯,我所能做的只是讓《荀子》一書在此時此地將隱藏的東西作出我能力所及的最大的展現。至於此刻距離真正的「展示之日」還有多遠?那「展示之日」何時會破曉?我並不知,但我至少相信只要大家繼續努力,總會逐漸趨近那一日。

    ?

      在1970年代的臺灣,許多大學的文學院出現了一些新儒家青年,我是其中的一位。大三時讀徐復觀先生著作受到極大震撼,忍不住寫信向當時在香港的徐先生報告心得,沒想到獲得長信回覆與贈書。徐先生的鼓勵與厚愛對我之後由小說創作轉向儒學研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每思及徐先生,內心總是充滿感激,更期勉自己在徐先生開闢出來的園地中繼續耕耘。我還想感謝我的儒學?蒙導師黃俊傑先生多年來的提攜,感謝張永?先生在宋元明清儒學方面對我的啟發,感謝張柯圳先生在黑格爾哲學方面以及廖蔚卿先生在中國文學理論方面對我的教誨。

    ?

      近年來兩岸三地荀子研究蔚然成風,多位學者完成專書,為平反荀子做出了努力。1998年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時認識的好友林宏星兄一直是我的戰友,五年前他出版的《合理性之尋求:荀子思想研究論集》為荀子研究開闢了新境。平反荀子絕對是萬里馬拉松之路,一群人跑也絕對比一個人跑來得有力。我衷心感謝這些同道多年來孜孜矻矻的工作,以及在學術交流時不吝給予寶貴的意見。最終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讓荀子復祀孔廟。如果作為全臺首學的臺南孔廟能率先做出此一創舉,將寫下歷史的新頁,而這會是臺灣儒學對中國儒學史的一大貢獻。

    ?

      一本書的完成依賴許多人的辛苦工作。青春可愛又認真用功的助理群為這本書的完成付出許多心力,他們是許富淞、李金縈、鄭雅勻、陳微稀、陳芝吟、楊慈慧、林士耘、楊雯雅、呂旻勳、林鴻堰。另外,張梅雅也協助編輯、校訂的工作。我非常感謝他們的辛勞,也期待他們在繁瑣的打字、校對、編輯的勞務中,能對荀子產生一絲興趣。

    ?

      最後我想感謝楊儒賓兄、林宏星兄、陳明兄對這本書的催促與期許,也想感謝吾兒晴川在本書涉及音樂的方面提供諮詢。在陪伴他學習電吉他的十多年光陰裡,我從支持阿多諾的反文化工業、反流行音樂的態度逐漸轉變,如今深信「感覺的共同體」不僅存在於阿多諾所論的交響樂演出的音樂廳,也存在於搖滾音樂的演唱會與跨界音樂的音樂會。




    其 他 著 作
    1. 徐復觀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