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暢銷30年,為德國人帶來心靈慰藉的智慧經典

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暢銷30年,為德國人帶來心靈慰藉的智慧經典
9789861372297
弗爾克.佐慈
劉于怡
究竟
2017年1月01日
97.00  元
HK$ 82.45  





ISBN:9789861372297
  • 叢書系列:第一本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第一本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無數理性德國人隨身捧讀、再三咀嚼,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醫師、心理治療師長期運用推薦,幫助各類身心病患迎向人生的轉機!




      德國最受歡迎的覺醒經典

      佛陀的生活指導之書




      渴望專注、平靜和自由的時代,正是讀佛陀的時代!

      佛陀關注的焦點不在哲學思考,不在來生。

      他的教導,一如2500年前,直白、實際,徹底貼近生活。



      ◆關於相信──

      要知道自己相信什麼,而不是相信自己知道什麼!



      ◆關於當下的修練──

      身而為人,我們只是在一段時間內,生活在這一個世界上。

      只有接受此世,並當成自己的責任看待,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世上一切都是短暫的,所有的機會,都不可能重來。

      努力,不可停歇!



      ◆關於影響──

      無論是多麼微小的事,都具有影響力。

      當我們努力成為一個警醒、自由且幸福的人時,並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整個世界!



      ◆關於「我」一定得失敗──

      越是全心全意專心一志,「我」就越容易失敗。但坦然接受失敗就離真正的自由越近。

      意識會擴展,並超越自身的限制。

      最沉重的失敗,也可能正是「新生」的時刻。



      ◆關於留戀舊有的自己──

      不想打破任何框架限制,並非出於惡意,只是害怕變化而已。

      一個原本虛實難辨的人突然不再說謊,或原本嗜酒者不貪杯,會造成旁人的不安。

      不再抽菸、不再炫耀、不偷懶、不長舌,都可能變成一種挑釁形式。



      老、病、死無可避免,只帶來痛苦、哀傷和困惑?

      外在騷亂,內在煎熬……什麼是持久的幸福與真正的平靜?

      如何時時抱持醒覺明澈之心?

      生而為人唯有屈於造化,還是能掌握命運?

      單調灰暗的日常生活怎麼活出精采充實的人生?

      什麼樣的智識帶來真正的自由?



      上述所有問題,2500多年前誕生於世的印度智者──佛陀,已經給出完美的解答。

      每個人都必須自己決定,是否願意走上追求幸福自由之道,或者繼續做周遭環境的奴隸,淪為藉口的犧牲者。

      佛陀簡單明了且貼近生活的教誨,指引人們掌握自己的人生,找到人生的意義。



      身為歐陸備受肯定的哲學家與佛學研究者,佐慈用非宗教的觀點,帶你透過佛陀的教導,在追求之路漸趨成熟,擁抱更專注、自由、平靜的你。





    〈中文版序〉幫助無數德國人度過艱難時刻的人生指引

    〈序〉從務實需求出發的改變之書

    〈初版序〉佛陀對日常生活的訓示



    第一章 喬達摩的修行之旅

    生命的代價

    道路與歧途

    覺悟

    智者

    不可盲從

    判斷標準

    挑戰覺悟

    覺悟的進程



    •練習1??? 一日回顧

    •練習2??? 清醒訓練

    •練習3??? 確認生活流程



    第二章 法則與自由

    知道與相信

    只是相信並不夠

    人生大哉問

    存在的法則

    「苦」──第一聖諦

    「苦」之因由──第二聖諦

    人生可以不苦──第三聖諦

    解脫之道──第四聖諦



    •練習4??? 找出時間靜坐冥想

    •練習5??? 「信」與「知」

    •練習6??? 我之所以為我



    第三章 業力究竟是什麼?

    所有事物都是因緣際會

    業力的法則

    業力不是一切

    鴦掘摩羅的啟示

    意念決定一切

    思想為先

    訓練思想的方法

    五種方法之實踐



    •練習7??? 思維訓練

    •練習8??? 留意口說之言

    •練習9??? 不自欺



    第四章 死亡與輪迴

    苦澀的真相

    死亡,然後呢?

    佛陀怎麼說「輪迴」?

    佛陀怎麼說「前世」?

    存在的多種形式

    剎那重生

    涅槃

    恐懼死亡



    •練習10??? 轉移視線

    •練習11??? 面對恐懼

    •練習12??? 面對死亡



    第五章 人類的依賴原型──十結

    錯誤的自我認知

    多疑

    禮儀與規矩

    流連於感官享樂

    怨氣與惡意

    對形色的欲求

    對無形的欲求

    比較之傲慢

    浮躁不安

    無知



    •練習13??? 找出束縛自己的結

    •練習14???? 開拓視野

    •練習15??? 學習暫時割捨



    第六章 靜坐冥想

    如何開始?

    呼吸的意義

    靜心安坐

    數算呼吸

    觀察呼吸

    觀察情緒

    觀察自我

    日常生活中的專注



    第七章 五戒

    不故意傷害任何生命

    不取非分之物

    純潔的生活

    不說謊,不講粗話

    不使用毒品混淆意識



    結語





    中文版序



    幫助無數德國人度過艱難時刻的人生指引




      從全球化的角度而言,同在兩千五百年前活躍於世的孔子、釋迦牟尼和蘇格拉底,這三位不同地區的偉大人物,構成全人類最重要的大師。孔子在東亞一直被視做至聖先師;釋迦牟尼在南亞發揮無比的影響力;蘇格拉底則為歐洲思想及生活傳統立下基礎。



      我們越來越明白,三位大師的哲學思想及實踐各有各的重點,對人類全體發展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正是基於這個脈絡,我在文章中經常使用「歐亞人文主義」一詞。這是一種正在形成的世界觀,融合東方與西方生活智慧的精髓所建立。



      孔子、釋迦牟尼及蘇格拉底三位大師的思想差異,最重要的是側重不同時間層面。也就是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三個時間面向,各有著重。



      孔子教導我們,要懂得重視「過去」的價值,須珍惜前輩世代的辛勞成就,並尊重傳習已久的規範習俗,而不是一味追求創新。蘇格拉底則強調「未來」,批判所有過去流傳下來的思想與習慣,並認為人類及個人生存意義的終極疑問,尚未出現圓滿的解答,有待世人開創解決。從歷史發展可以得知,這兩種不同的心態必須相輔相成,不能獨偏一方。若嚴格遵循孔子之法,可能會對有益的創新視而不見、棄而不用。但若完全遵從蘇格拉底的方法,敵視所有既存的價值,可能造成為進步而進步,無視這些進步對人類、對自然可能帶來的災難,而失去所有的歷史傳承。



      能調和兩者思想的,無疑便是釋迦牟尼所倡導,以「現在」為重心的教誨了。他曾告誡弟子,過去已然過去,未來猶是未來,該掌握的,不過是「現在」這個當下。不要只是沉湎於過去,或者老是夢想著未來,要確切地意識到,只有現在、當下的存在,才是人真正擁有的。



      因此,保持覺察且警醒地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刻時光,可以說是釋迦牟尼的中心思想,並表現在所有他的教誨、道德觀,以及靜坐冥想的修習之中。若能真正做到活在當下,便能了解個人自身在大環境中的各種面向,並在無法改變的過去與未知卻仍能形塑的未來之間找到平衡點,真正活出自己真心所要的生活。



      三十年前,當我提筆寫下這本書時,主要是希望能將釋迦牟尼對人生的具體教誨介紹給歐洲人。我希望能從古印度經文中提供讀者一個新的方向,引導大家不再將目光與希望放在未來,而忽略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只有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知道如何珍惜自身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並能以此生與此身,生活於當下、眼前的每一刻。除了古印度經文裡關於釋迦牟尼的記載之外,書中尚有一些是我自己的修習心得,及因此發展出來的各式建議與忠告。畢竟,在本書動筆之前,我個人的修習經驗已超過十五年。



      我所無法預料的是,本書出版後,竟受到歐洲讀者如此厚愛。這些年來,此書儼然成為一本暢銷書,一本以釋迦牟尼思想為基底,提供讀者具體建議,使自己的人生更清明警醒、更自主且更具責任感的暢銷書。在德國,本書幾乎年年再版。身為作者,我持續不斷地接到讀者來信,告訴我這本書如何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幫助他們度過生活難關。這些讀者來信,大約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讀者,是我自己在寫作時,心理所預設的閱讀對象。這類讀者對哲學思想與實踐都有興趣,不讓人生任由命運帶領,也不被外界五光十色淹沒,清楚自己的意志,不願盲從,並希望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事。



      第二類在本書找到共鳴的讀者,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些年來,我接到無數的讀者來信,告訴我這本書如何在他們陷入人生困境時,指引他們找到出路。例如,有人在癌症患者自助團體裡,引用本書指引同伴感知自身生命仍然保有的各種可能性。而書內某些想法及修習方式,也適用於戒除酒癮或毒癮。就我所知,有許多醫生和心理諮商師推薦本書給患者閱讀,像是德國巴伐利亞一家精神科醫院院長,多明尼庫斯.本旭教授,便是其中一例。



      無論是助人在順境中尋求自我、掌握人生,或是在逆境中找到出路、重掌人生自主權,對作者來說,這本書能夠帶給人幫助,就是最美好的回饋。



      釋迦牟尼對佛教徒的意義,自然不僅僅只是教導人如何自主且自由自在地生活而已。而本書聚焦於具體實用的人生指南,對釋迦牟尼教誨的其他面向,並無任何貶抑甚或否定之意。局限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只是為了體現釋迦牟尼兩千五百年前在印度給予人們的基本忠告,至今仍然適用於實際行動上。



      對於究竟出版社決定出版本書,並透過譯者劉于怡的翻譯,使本書能與中文讀者見面,身為作者的我,深懷感謝。


    弗爾克.佐慈

    2016年11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