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垃圾車,辛苦了! 黃惠綺(兒童文學工作者)
繼公車、警車、宅配車、工程車、電車等,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交通工具繪本相繼出版,這次輪到每天用音樂來提醒大家它的存在的「垃圾車」登場了!
打開書名頁,幾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在垃圾車前做伸展操,內頁一翻開,是俯瞰天光微亮的城市,商店街上垃圾集中處的烏鴉嘎嘎的叫著,接著街角駛來一輛藍色的垃圾車,清運垃圾的工作人員開始將街上的垃圾收進壓縮式後車廂,然後重複著短距離的慢速移動、收集垃圾、貼上本日無法回收的標籤,還要出動附吊車手臂的回收車來處理大型垃圾等例行工作。如果垃圾收滿了一車廂,就必須載去垃圾焚化廠傾倒清空後,再返回清運街道上的垃圾袋。最後在一天的工作結束之前,工作人員還要將垃圾車清洗乾淨,準備明天再工作。
竹下文子與鈴木守這對知名的作家夫婦,創作一系列超人氣的交通工具繪本,原因是來自於從小就對交通工具熱愛的兒子。為了兒子,讓原本對車輛沒興趣的竹下文子,開始以生活上利用到的交通工具發想出一個個故事。而負責插圖的鈴木守在構圖上更是巧妙,有沒有發現書裡每一頁都有小驚喜?是不是有同系列其他書裡出現的人物,從另一個角度被你看見了?
鈴木守說:「交通工具或是工務用的車輛都是結構複雜精密的大機器。人們駕駛或是操作它們,都是為了生活上的利益,那也正是它們存在的價值。」各種車輛為我們拓寬了生活範疇、豐富了日常活動,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也吸引了正在探索世界的幼兒目光。不過,孩子們大多著眼於車輛的功能,剛開始甚至只對車子的外觀有興趣,之後才漸漸認識交通工具所聯結的職業。
這系列的繪本有別於幼兒書常有的擬人化故事,而是結合車輛與使用它的人,真實呈現勞動與工具的合作默契、移動與速度的空間變化、動態與靜態的時間流逝等,讓讀者能在其中找到與自己生活經驗熟悉的情節而感到溫馨。
你知道我們製造了多少垃圾嗎?二十年前的臺灣,一般生活垃圾量約是每人每日一•一公斤(每年全國的垃圾量平鋪在地上可堆起一百七十公分高)。幸好這幾年推動環保觀念,實施垃圾強制分類、推動垃圾袋收費、垃圾回收與垃圾不落地等措施後,較以往減少百分之五十八。此外,每個國家在分類與清運上各有異同,臺灣分成「資源垃圾」、「廚餘」、「一般垃圾」三類,採定時收受點與垃圾車定時清運方式,多為晚間進行;日本則為「分類細微做環保」的概念,分為「不可燃垃圾」、「可燃垃圾」、「瓶、罐」、「家庭用小型電氣」、「危險器物」等細項,各項收集時間都不同,多為大清早進行。
你可以想像沒有垃圾車的生活嗎?垃圾處理是生活的重要課題,垃圾車是我們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但是,我們在大量消費之餘,是不是也應該有減少垃圾的責任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