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意雲教授序言
共同吹響了愛的號角??????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做《馬友友絲路音樂會》。非常感人,非常好看,尤其令人開心的是,他正好見證了華夏文化中共有、共生、共存、共享的共融性。
馬友友是當今國際知名的最好的大提琴家之一,從小在國外出生、受教育、接受極為專業的音樂訓練,但進入大學時,他拒絕申請美國著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而申請了哈佛大學的人類學系。此後,他表現出強烈的、對人、人類的關心,並藉著音樂尋找人類共同的語言、心聲、情感。
這部電影就是拍攝他以歐亞大陸原有的交通,找出世界頂尖的各國、各民族的音樂家,他們以各自的樂器、各自的音樂、音樂風格,自由、不經意、順其自然的串連融合成一首首驚人、動聽、激情的大交響曲,展現出人類共有的心聲、情感、對生命幸福的渴望。
而帶領的人、推動的人是馬友友。他從他的心靈出發、自然的走向期待全人類的融合,平等的相待相愛。他說他從小、從年輕就有這願望。
這願望,就人類世界的文化中,正是孔子學說:以「人」、以「仁」為中心主軸的儒家思想。這以「人」、「仁」的儒家思想,不是歷來世俗學者所強調的、帶著約束人的禮儀規矩規範。而是充滿愛、充滿自我生命覺醒,認為人類天生平等、是上天創造的最靈秀的生命體。
馬友友幾乎已是一純粹的、專業的西方音樂家,但畢竟是華人,天生就對「人」、「人類」關懷,隨著「生命自覺」,展現出這人類共同的願望。
我看完了電影,在課堂上趕忙介紹學生去看。而我正好也在某書院講傳統中國哲學思想史,談到傳統華夏民族因在這古老廣大的土地上,配合天時從事農耕,看著生命的滋養、繁盛、並孕育養活了這麼多的人,那份感謝生命之情,在生命自覺中,了解到唯有人有了「生命自覺」,和平、幸福才能到來。
我用了馬友友這部電影為這文化、學說做了一份見證。
回頭來看,能在IC之音講傳統中國充滿智慧的經典,這是令人開心的事。而這真是要感謝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暨曾董事長、許峻朗執行長、還有IC之音同仁們,我們似乎共同吹響了「愛」的號角。
辛意雲敬志於人學齋
十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