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現今人口老化的社會,健康照護已經是人人關心的議題,也是政府必須重視的社會問題。時常聽到中年夫婦們聊天,當他們彼此問到兒女的職業時,只要一方回應醫師或護理師,另一方就會投以羨慕的眼光,再繼續聽下去,就會了解他們所羨慕的,是對方未來的健康問題,能夠有子女的細心照顧。因為即便有錢可以住高級病房,請二十四小時看護,卻買不到一雙能夠溫暖到心房的雙手。
大部分的人沒有作為醫護人員的子女,少子化的社會,甚至可能連子女都沒有,於是當自己身體虛弱地躺在病床時,自然會把心中那股渴求溫暖的希望,寄託在醫護人員身上,特別是整天在病房穿梭,最常遇到的護理師。其實每個醫護人員剛踏進醫院的實習期間,都有著一顆敏感的心,因為接觸的病人少,反而更能夠體會病人的心情。只是隨著越來越重的工作負擔,越來越多的醫院評鑑、越來越不合理的制度規劃,讓醫護人員時常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哪裡還有時間去聆聽病人訴說病情之外的事情。
當這樣的工作環境已經是常態時,有一位護理師透過文學的方式,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感,也延續了那一顆敏感的心,讓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還不忘去貼近病人,挖掘那些被包覆在身體病痛之內的心理變化。雖然她的力氣還不足以跟死神拔河,但是她透過文學創作所記錄下來的點點滴滴,是足以撼動人心的。
白紙前的你(妳),如果也跟我一樣,用心地閱讀每一個篇章,或許你(妳)也會猛然發現文中所描述的情節,不就是自己某一位親朋好友的故事!
2011年駐非洲布吉納法索醫療團許文澍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