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微物誌:現代日本的15則物語

微物誌:現代日本的15則物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430821
蔡曉林
獨立作家
2017年1月25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9430821
  • 叢書系列:Do歷史
  • 規格:平裝 / 276頁 / 普通級
    Do歷史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文化史











    日本如何從戰敗最痛的硬日子裡,無損尊嚴地活下來?

    一段從牛奶糖與巧克力展開的歷史;

    一部越讀越堅硬的「知日」之書。





    推薦語

    推薦序 一本關於軟硬曖昧的文化社會學之書�蘇碩斌

    自 序 牛奶糖:開啟日本的多面想像�蔡曉林



    1945-1950年代>>>從戰敗的廢墟中重生

    巧克力:暴力的甜味

    零式戰機:難以面對的過去

    扶桑花:沖繩物語

    燒肉:離散的深夜食堂



    1960-1980年代>>>熱血新日本 從飛躍到泡沫

    電車:都心的動脈

    門票:華麗的盛會

    頭盔:紅色的青春

    汽車:華麗的年代



    1980-2000年代>>>民眾的生活常景 泡沫後的新挑戰

    模型:二次元的力量

    櫻花:大學之道

    履歷表:生存遊戲的成績單

    房間:下流的人們



    2010年代──>>>日本,下一步?

    生魚片:我們還能相信誰?

    麥克風:你聽見人民的聲音了嗎?



    結語 一九四五之後

    ?





    推薦序



    一本關於軟硬曖昧的文化社會學之書




      探索日本社會的書很多,取名《微物誌》的這本書,何有價值?雖然翻開就是牛奶糖、然後巧克力等等都是輕鬆的事物,可是這書以輕鬆開始、絕非以甜美結束。那麼讀進字裡行間會是什麼?我看到的關鍵,是文化社會學的角度。



      所謂文化社會學,並不特指一種學術專科,而更是一種觀察生活習俗的眼力,可以更深、更廣地看到表層蘊含了諸多社會勢力的交錯。文化一字的意義,其實由淺到深頗為複雜。英國思想家Raymond Williams說「文化是人類社會最複雜的幾個字之一」,因為這個來自西方culture的字源變化,可以是指普遍的人文精神、可以是精緻的藝術產物,也可以是獨特的生活方式。



      亦即,文化並不只是很高級、有氣質、真美麗的事物,更應該要注意,文化是一群人長期互動而留存下來的最必要、最根本的生活產物。或許稱不上菁華,不過絕不能視為糟粕。借用京都學派代表人物戶?潤的名句,「風俗是社會的皮膚」,就是這種視角的鮮活比喻。能從皮膚看出症頭,就會知悉社會本質是鬱積或通透。



      文化社會學的想像力,就像看到皮膚異狀便想求助外科手術醫師或摸骨師,是因為期待知道人的整體生存境遇。本書顯然是對日本文化有感而發,進而觀察、思考的成果。書中的巧克力,是用來觀察吃慣金平糖的日本人何以戰後爆發為衷愛巧克力的國度?答案既然不可能是日本人味蕾改變,就必須潛入日本人社會的幽暗歷史。



      構成本書的十五個小章節、四個大時代架構,就透露本書皮膚與骨肉的深意。十五個小章節是「微物誌」的卡司,萃取自日本人生活世界的流行物,具有稀鬆平常的軟?。然而四個大時代,卻代表日本戰後政治經濟的挫敗、重生、泡沫、崩壞、停滯,乃是無力頡頏的堅硬。在戰敗最痛的硬日子裡,日本如何能無損尊嚴地活下去,確有一種矛盾卻又必要的詭譎。



      日本是最專精於自我討論的國家。日本書店永遠有一種「日本論」及「日本人論」的專書整櫃擺著,不斷集體探索自身的本質與命運。而日本也熱切閱讀外國人的日本論, 一九四六年Ruth Benedict著名的《菊花與劍》,就由電影、戲劇以及長聊,觀察到日本兼備恩情與義理的複雜國民性格。戰後日本的曖昧更加深化,既要承擔恥辱地尊奉天皇,還要痛在心底地親愛美國,這種心性竟又發展出全球最傲人的經濟動能。屢屢夾在恥辱與榮光之間,真是詭譎難解的文化現象。



      這本《微物誌》透過觀察小小的「物」,具體而微分析了日本的糾葛。由一位在日本習得文化社會學視角、來自與日本歷史深深糾葛的台灣之年輕學者寫出來,旨趣更是豐富。各篇章中,每個輕軟的文化現象都受到審慎的尊重,作者引證大量厚實的學術內容,卻不會沿路掉書袋,篇篇都用心在解釋日本文化。日本絕對不是甜甜的,這本書會愈讀愈堅硬,最終並可能會有一種傷感的錯覺,以為這裡是將要到來的台灣社會。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蘇碩斌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