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開台戰史:東西方首戰之勝(有故事的台灣史 第1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412636
蘇國
如果出版社
2017年2月23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412636
叢書系列:
begin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begin
分
類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通史
同
類
書
推
薦
臺灣開發史(增訂七版)
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22)
契約與歷史:清代臺灣的墾荒與民番地權
歷史B(五版)
少年臺灣史 二○一九年增訂版【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
內
容
簡
介
台灣一出場,登上的舞台就是國際舞台,打得就是國際戰爭!
一六六二年,世界海上強權No.1荷蘭,在台灣被鄭成功徹底打爆,
荷蘭戰敗,不僅震驚歐洲,跌破西方人眼鏡,更讓台灣一夕間紅遍全世界!
第一個統治台灣的勢力,不是中國,而是地球另一端的荷蘭?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說荷蘭話?
除了跟荷蘭人一樣愛吃高麗菜,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為什麼台灣根本沒有荷蘭的影子?
開啟台灣歷史第一頁的是荷蘭人,完成第一章的卻是鄭成功!
到亞洲插旗撈油水的荷蘭人,在澳門被葡萄牙人趕、在澎湖被明朝軍隊趕,最後心不甘情不願來到台灣,想不到台灣果然是個寶島,光鹿皮這無本生意就讓荷蘭大賺特賺,意外撿到個寶……。
然而,好日子總有結束的一天。鄭成功來了,大軍突然出現在海面上……東西方首次對決,一觸即發!當代世界海上強權荷蘭,有最尖端的巨艦、有訓練最有素的陸軍,鄭成功率領傳統海陸軍,要怎麼取得勝利?
默默無聞幾千年的的台灣,一登場,就是令人眼花撩亂的國際版!
中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日本、跨國海盜集團,全都在四百年前來這兒插上一腳。你不講理我就打,你講理我還是打,亂成一鍋粥的東亞海域,讓台灣瞬間成為世界焦點!
競爭激烈的台灣海域,各個列強爾虞我詐,使出渾身解數
◎誰在搞鬼?想來中國做買賣撈一筆的荷蘭人,暗中阻擾的是誰?
◎最強嘴砲?大海商李旦開個金口,荷蘭人就跑來台灣乖乖待著?
◎最富海商?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年總收入,比不上鄭芝龍一個人的年薪?
◎最強經濟制裁?鄭氏家族一紙命令,差點讓荷蘭人永遠放無薪假喝西北風?
◎最強海軍?東方傳統中式船隻vs. 西方新銳科技巨艦,為什麼荷蘭人輸了?
◎最威陸軍?手持斬馬刀的鄭家軍,如何讓持槍射擊的荷蘭軍全軍覆沒?
看台灣如何從遺世獨立的小島,一躍而上,成為國際新聞頭條!
看中日台三方共同認證的蓋世英雄鄭成功,如何運籌帷幄,耍得荷蘭人團團轉,
最後讓他們捲鋪蓋回老家去,搶下震驚世界的東西方首戰之勝!
本書放入許多小說閱讀的元素,希望讀者在閱讀台灣史時,能像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般,從文字中看見歷史人物的性格,從中融入歷史的情境,也希望可以引發讀者對過去人物或事件的興趣,引發繼續往下深入探求的好奇心,從中了解台灣這塊土地的精采歷史。
台灣史三部曲第一部,從打贏第一場國際戰爭開始!
?
目
錄
第一章 史前時代
圓山貝塚�遠征�宣揚國威
?
第二章 荷蘭占台
甫登場,就站上國際舞台�荷蘭數度叩關�不流血和平背後,暗藏玄機�夾縫中求生存的荷蘭人
?
第三章 海商控台
鄭氏家族崛起�官商強人�物極必反
?
第四章 時代強人
強人之最�知難不退�封鎖�當斷則斷�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第五章 開台聖王
改變歷史軌道�登陸�老天爺助國姓爺�傳統兵器對戰火槍兵�海上首戰�威懾�城擊�援助�危機�最終之戰
?
附錄
淺談鄭成功之忠孝不能兩全�淺談鄭成功之死�鄭成功之為兒命名�鄭成功與台灣地名
?
後記
序
後記
鄭成功一腳踢走荷蘭人,看著荷蘭人離開後的台灣,從原本擁有很多梅花鹿到如今必須把梅花鹿列為保育動物的土地,恐怕連鄭成功自己都沒想到,被他拿下勝利的這一仗,在歷史長河中的意義有多重要!
從鄭成功決定擊敗當時的海權強國荷蘭時,已經拉開東、西方會戰的第一仗,只是當時雙方恐怕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
這一仗,由東方的鄭成功拿下勝利獎杯!
亞洲人有能力擊敗歐洲人,在東、西方會戰的第一仗,我們已經清楚知道這個結果。
當時鄭成功採用的武器中,有部分使用當時的傳統武器,恰好補足當時現代化武器的不足,巧妙靈活運用各種兵器,以及搭配出奇制勝的戰略與戰術,是鄭成功拿下此勝的重要關鍵!
這場戰役中,初期登陸作戰,鄭成功採取部分士兵登陸北線尾,第一步搶下監視荷軍的據點,再把主要戰力部隊從北方──荷蘭軍隊相對較少的地方,安全登陸。
接著,鄭成功順利拿下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軍隊在此駐紮,與對岸的熱蘭遮城遙遙相望。
戰役中,荷蘭人曾經派出數艘援軍,前來支援揆一,當時鄭成功大可把這些軍艦攔在外海,不過,援軍最後順利地進入台江內海,將砲口對準鄭軍駐紮之地──普羅民遮城附近。
這是一招頗為成功的「請君入甕」!
荷蘭軍艦經過熱蘭遮城時,眼中緊盯著普羅民遮城,卻忘了看看四周環境狀況,導致自己已經深陷危境而不自知。
荷蘭軍隊北上支援,目的不在拯救熱蘭遮城內的荷蘭人,而是希望一舉殲滅鄭成功。
當然,鄭成功也是這麼想的,只是受詞不同。
讓支援的荷蘭艦隊進入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之間的水域,雖然離鄭成功自己軍隊駐紮的地方比較近,但其實對鄭軍更加有利!
因為荷蘭艦隊雖離鄭成功紮營的地方比較近,但只要在船炮射擊距離之外,並不會對鄭軍產生太過負面的影響。
不過,荷蘭軍隊那邊可不是這麼回事!
支援的荷蘭軍艦,基本上可以說是被困在兩城之間的狹小水域之中,想打鄭成功打不到,想退也沒地方。
再加上當時的船是靠風帆運作的,此處的風不能算大,而且水域狹小,幾乎可說這幾艘荷蘭軍艦闖進兩城之間的水域那一刻,軍艦能發揮的作用已經被鄭成功掐得很小、很小……。
聽說鄭成功最愛兩本書的其中一本,正是《孫子兵法》,看來人家真沒白唸書啊!
不管是禮義廉恥,還是作戰效率都能做到知行合一,摸透理論,巧妙善用。真真是高人!
對現代人來說,比較可惜的是,當時作戰過程中,一艘荷蘭軍艦起火燃燒後沉船,即使現在想打撈古船上來研究,也沒有足夠多的殘骸可以參考。
不過,台灣周圍仍有不少沉船,希望研究人員能成功打撈沉船上岸,讓台灣人能更加瞭解當時相關歷史訊息。
話說回來,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台灣開始以漢人為主體。
有人或許想問,當時的康熙為什麼這麼沒有遠見,不懂得把鄭氏王朝的勢力收歸旗下,好延續鄭氏王朝的海上霸權?
理想上,聽起來似乎可行,但實際上並非這麼回事。
單就當時清朝和鄭氏王朝的海軍軍艦狀況來看,其實當時鄭氏王朝的船艦,已經用了幾十年沒汰換,清朝的船艦剛新建好,專門弄來打算滅了鄭氏王朝,雙方面對面作戰,光船艦新舊就有一定程度的落差。
不過,鄭氏王朝和清朝統治下的台灣是下一本書的範圍,在此先不多述。
這本書能和大家見面,中間經過不少波折,算是促進筆者成長頗多的一本書,積累不少寶貴的寫作素材,十分幸運。
不過,這也是另外一本書的內容。
同樣的,在此先不多述。
感謝所有的一切,感謝一路上所有幫過筆者的老師、律師和所有朋友,以及協助這本書曲線出版的每一個人! 謝謝你們!
最後,看完這本書的讀者們,你們可以自行決定這本書是小說、故事,或是你們認為更為恰當的文體都行。
不過,與其思考它是什麼文體,更希望大家以這本書為一個小小的契機點,多多了解台灣歷史。
畢竟當我們走出台灣這個小島,遇到世界各國的人時,大家口中討論著自家的歷史,台灣人時常是沒有聲音的。
但這也不完全是我們的錯,求學時代課本中的台灣史實在令人印象模糊,似乎遠遠不如唐宋明清史精彩?
其實台灣史很精彩,有很多東西可以和國際接軌!
像筆者和法國人就聊中法戰爭,先壓他一下,和英國人就聊下午茶、淡水和大稻埕,和荷蘭房東就聊……。
聊什麼大家看過這本書就知道,聊到梅花鹿的時候氣氛會比較往下沉,聊到高麗菜時,氣氛就變得很熱絡。
美食和微笑,果然是最好的國際交流。
其他荷蘭人什麼情況,筆者不清楚,不過筆者的荷蘭房東超愛吃高麗菜,據說台灣本來沒有高麗菜,是荷蘭人帶過來的,看房東熱愛高麗菜的模樣,實在讓人有理由相信,當初荷蘭人似乎真把高麗菜搬過來台灣種了。
附帶一提,筆者和荷蘭房東聊到荷蘭在台灣的那段歷史時,荷蘭房東想也不想,立刻道歉。實在讓人好奇荷蘭人的課本,是否已經對那段歷史做出一定程度的反思?
這點,日本人可能還不能做到。印象中,電影《南京大屠殺》似乎寫過一句話: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被遺忘。
筆者和荷蘭房東沒有遺忘過去的歷史,因為記得,所以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一句「已經是歷史,不是新聞」,讓我們可以對彼此微笑──因為我們知道,祖先輩們犯過的錯,如果我們再重蹈覆轍就太傻了。
過去的殘酷歷史,不會成為今日或明日的新聞──這便是歷史最美麗的存在意義。
台灣史可以很熱鬧,可以很精彩。
只要我們往後退,把視野拉開成國際舞台,會發現許多台灣的有趣歷史。
請永遠記得,台灣一出場,登上的舞台就是國際舞台,打得是國際戰爭──還打贏了,做得是跨海生意。
我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曾祖父母輩很敢拼,很敢衝,純樸又勇敢,不了解他們生活過的歷史,實在可惜!
這本書放入很多小說閱讀的元素,希望可以更容易入口閱讀。
如果對書中哪個人物或事件產生興趣,歡迎和筆者一樣,繼續往下深入瞭解,有許多書籍或研究論文都可以滿足我們對台灣史的好奇心。
嚴謹的歷史相關研究,已經有許多相當優秀的人才投入大量心力,筆者書寫這本書的初心,是每次觀賞三國時代的任何相關作品時,忍不住想起立鼓掌感謝羅貫中先生。沒有他,筆者恐怕會和三國時代的精彩絕倫失之交臂。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