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戰爭、空間、六堆客家: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第2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489227
施雅軒
麗文文化
2017年2月20日
93.00 元
HK$ 83.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7489227
叢書系列:
台灣研究
規格:平裝 / 233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台灣研究
分
類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通史
同
類
書
推
薦
臺灣開發史(增訂七版)
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22)
契約與歷史:清代臺灣的墾荒與民番地權
歷史B(五版)
少年臺灣史 二○一九年增訂版【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
內
容
簡
介
本書第一版中,作者從地理學的角度,尤其是人文主義地理學,來看現代的「六堆」的空間意象相當清楚,那就是人體投射在防衛空間上的實踐,但是這樣的「區域」實踐過程,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因為「六堆」原本是一個武裝的防衛「組織」,其會隨著不同的戰役而有所不同,那從「組織」到「區域」,地理學的空間操作,能帶出怎樣不同於歷史學的六堆客家火花?本書將使用「長時期」的時間距,來推導空間的移轉過程,藉此來展演六堆客家的演變。
第二版的內容新增三篇論文,來自於這些年作者對於六堆客家新的討論,雖然裡面的問題,大體在第一版有稍微觸及,但是在第二版中有更細緻的討論,如第一篇〈神聖空間的政治二元性-以清代客家忠義亭為例〉,是專文討論忠義亭(祠)裡面所供奉的歷代忠勇公與清代官員的長生牌位。第二篇〈前六堆時期屏東平原的客家邊區劃界〉,主要討論屏東平原「豎石」與「土牛溝」的相關性,探討黃叔璥「康熙六十一年,官斯土者,議凡逼近生番處所相去數十里或十餘里,豎石以限之;越入者有禁」說法。第三篇〈林爽文事件府城戰場的政治戰爭--一個六堆粵民出征的適宜性論戰〉,主要討論六堆義民前往臺南遠征所發生政治效應,有別於傳統六堆義民受到政治高層歡迎的說法。
?
目
錄
壹、專論
第一章 渡海
第二章 濫觴
第三章 初戰
第四章 銘刻
第五章 分類
第六章 成形
第七章 逆轉
第八章 絕役
第九章 重構
第十章 再現
第十一章 辨明
貳、論文集
一、神聖空間的政治二元性-以清代客家忠義亭為例
二、前六堆時期屏東平原的客家邊區劃界
三、林爽文事件府城戰場的政治戰爭--一個六堆粵民出征的適宜性論戰
附錄一? 題義民效力議效疏
附錄二? 請追粵砲議
附錄三? 《六堆客家鄉土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四? 《臺南縣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五? 《嗚呼忠義亭》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六? 《臺南東粵義民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
序
再版序
從我第一次發表南部客家的研究議題,也就是在 2007 年5 月7 日在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所舉辦的「高中人文學科教學研討會」上,發表「客家戰場空間的歷史建構─以十八世紀屏東平原為例」開始,已經九個年頭了。
還記得當時這篇文章的摘要是這麼寫的:
「近年來臺灣的學術界興起一股客家研究的風潮,在「客家學」的號召之下,每個學域皆希望貢獻一份力量,在眾人腦力激盪的結果,逐漸有多個面貌出現。在地理學界,莫過於對「客家區域」有著十分的好奇與憧憬,它如何產生?它如何延續?甚至是它如何擴散?學界所定義的『客家區域』,依其屬性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談,即原鄉、新鄉與僑鄉三類,雖然區域的劃分明白,但是缺乏細緻的史料下,前者所談的三個問題,很難有細緻的討論空間。在臺灣我們可以輕易指出哪些地方是屬於客家區域,但是是經過怎樣的歷程而蛻變成「客家區域」,卻是鮮少人去討論,因為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要滿足『動態』的區域成形過程,那資料何在?在歷史地理的研究上,重建古代戰場的場景是相當困難的,本研究以客家屏東平原做為研究範疇,來討論十八世紀朱一貴事件所引發地域衝突的可能性,所使用的研究資料將透過各式樣的一手資料,試圖建構出原始場景,進而分析當時戰場空間的對峙情況,以對應現今各鄉鎮發展的情況。
然而,似乎這個目標並沒有完全達陣。
雖然現今,「先鋒堆」為何在「六堆」堆屬的後方,謎底也解出來了,原來「先鋒」指的是運籌帷幄的腦袋;六堆的歷史再也不是單一的屬性,而是分成三個重要的階段,即:(一)前六堆時期(93 年):康熙31 年(1692)─乾隆51 年(1786);(二)組織觀的六堆(67 年):乾隆51 年(1786)─咸豐3 年(1853);(三)區域觀的六堆(151 年)─咸豐11 年(1861)到現在,這些相關的論述,將交代於本書第二版後面的論文集裡,不過這些還不夠,因為六堆在歷史的長河裡,還有未解的謎團。
第二版的內容新增三篇論文,來自於這些年我對於六堆客家新的討論,雖然裡面的問題,大體在第一版有稍微觸及,但是在第二版中有更細緻的討論,如第一篇〈神聖空間的政治二元性-以清代客家忠義亭為例〉,專文討論忠義亭(祠)裡面所供奉的歷代忠勇公與清代官員的長生牌位,現在這些都不見於忠義亭(祠)內,這是相當可惜的事,因為這是延續南部客家相當重要的歷史軌跡,如何間接證明南部客家,從高拱乾在供奉之內,就可以證明。
第二篇是〈前六堆時期屏東平原的客家邊區劃界〉,主要討論屏東平原「豎石」與「土牛溝」的相關性,或是在屏東平原的地表上,可能用「豎石」來代替「土牛溝」的劃設,導致文獻資料如近年出版的《紫線番界》一書,雖有畫線卻在地表上不如桃竹苗地區,留下任何的跡象可供追尋,而重要的討論是,一般所認知的黃叔璥「康熙六十一年,官斯土者,議凡逼近生番處所相去數十里或十餘里,豎石以限之;越入者有禁」說法,在本文受到挑戰,主要是在屏東平原的劃設工作,要到「雍正七年臺灣總兵王郡所進行立石畫界工作」才得已完成,換言之,「康熙六十一年」的年份是被追加而來。
第三篇〈林爽文事件府城戰場的政治戰爭──一個六堆粵民出征的適宜性論戰〉,主要討論六堆義民前往臺南遠征所發生政治效應,有別於傳統六堆義民受到政治高層歡迎的說法,文中提出遠征過程雖然受到常青的重用,但是卻受到其他人,包括乾隆帝的懷疑,一度要被遣回屏東,不允許留置臺南征戰,最後被提及「緣廣東各莊士民,其祖父於康熙、雍正年間,曾為義民,隨征逆匪,均邀褒獎」,才得以逆轉,受到乾隆帝硃批:「既有此等情節,何不奏明?今既奏明,昨已降旨矣。」才峰迴路轉成就現今所提之歷史。
這一切的一切,在這九年裡,感謝所有對南部客家的研究者,能夠包容一個來自彰化,完全不懂客語的福佬人,不斷地挑戰既有的六堆客家論述,也感謝客家委員會與下轄的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屏東縣客家事務處,讓我有機會能夠對客家鄉親介紹最新的研究與看法,畢竟晴耕雨讀的這個氣氛,一直吸引我努力地向前,讓南部客家研究成為我一生的職志。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地理思想.思想地理
2.
戰爭、空間、六堆客家: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
3.
看懂六堆客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