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看懂孩子的畫中有話:跟著心理學家一起進入孩子的塗鴉世界

看懂孩子的畫中有話:跟著心理學家一起進入孩子的塗鴉世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48809
荷內•巴爾第
陳文瑤
聯經出版公司
2017年3月13日
127.00  元
HK$ 101.6  






ISBN:9789570848809
  • 叢書系列:圖解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圖解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兒童/青少年心理

















    培養孩子的藝術美感,先從父母懂得欣賞開始。





    推薦序 林千鈴

    推薦序 克勞德•龐堤

    備註

    前言



    - 這本書的每一章在說什麼?

    - 你都怎麼畫圖?

    - 你的小孩都怎麼畫?



    1- 圖畫的關鍵

    - 你的小孩與塗鴉

    - 塗鴉的重點是??

    - 終於,你的孩子真的在畫圖了!

    - 畫裡的色彩是童年的光芒

    - 尤其是,不可以畫超過!

    - 畫圖想表達的是??



    2- 小人與小人的發展

    - 三歲到四歲畫的小人

    - 四歲到十歲畫的小人

    - 畸形的小人

    - 小人去找他的裁縫師



    3- 當小人動起來,有了情緒

    - 你的孩子是保守派、冒險派,也是創造派

    - 小人動起來,轉向側面

    - 小人有了靈魂



    4- 畫一隻動物給我

    - 動物的誕生

    - 常見的動物模樣

    - 初期的畸形與後來的特徵鮮明

    - 動物動起來

    - 故事裡的小人與動物



    5- 房子與風景

    - 透視畫的關鍵

    - 房子畫

    - 風景畫



    6- 普遍性、文化性與獨特性語言

    - 從普遍性語言到文化的寫入

    - 孩子的畫是否有性別之分?

    - 歷史與文化的變遷

    - 圖畫與個人獨特性

    - 從圖畫到文字



    結語

    參考書目

    ?





    推薦序



    傾聽畫中的無聲語言



      人人都有繪畫天分,都有揮灑童年




      畢卡索說過一句很有意義的話: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如何讓他們長大後,還是藝術家。



      曾經年幼時,我們每一個人拿起筆來畫圖,幾乎都像呼吸一樣自然又容易,但不知不覺間,藝術創作的魔法無聲無息消失無蹤,甚至全然都不記得自己也曾是個小小藝術家。



      這個遺忘真是忘得徹底。



      到底歲月如何一點一滴奪走我們的繪畫才能,我們又是如何自動與藝術創造源頭切斷聯繫,如今一個一個的成年人,又如何逐漸變成為繪畫的絕緣體?



      我們向來忘了去發問,可也沒人能回答。



      正因為這樣,人人都具備的繪畫才能,被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人們開始相信,或許是某些被揀選的天才獨得上天的眷顧賞賜,才能擁有一生的藝術天份。但如果每一個人都曾有過揮灑的童年,每個孩子幾乎從一歲開始都能以塗鴉揭開繪畫的序幕,而這是舉世共有與普遍性的事實,那麼這所謂上天揀選、特殊天份之說,並不存在。



      創立蘇荷兒童美術館十多年來,我們持續做過同一個測試,讓入館的人包括父母親、老師與兒童,每個人畫一張含有房子、山、樹、花、草、人等的圖像,佔絕對多數的84.5%的參觀者畫出一模一樣的茅草屋、三根草、五花瓣等概念畫。我們發現,成人的繪畫程度不超過六歲,與他自己幼稚園孩子的圖像一樣幼稚,這也正應驗了以多元智能理論聞名於今的哈佛學者霍華•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研究。他在右圖「藝術發展趨勢圖」研究中,從U形與L形兩種軌道中發現,大半曾處在創作高峰的5歲孩子,就在6歲入小學以後跌入L形的谷底。由於錯亂視覺環境的干擾、不適切的審美教育條件,逐漸長成為一般碌碌缺乏藝術感的成年人。



      畫是無聲的語言,要學習才懂傾聽



      對於遺忘繪畫這件事成人無能為力,幼兒期腦部的成長發展,不管是記憶、觀察、分析、聯想,種種能力根本都還在萌芽階段,我們對於自己是如何開始繪畫,又如何失去繪畫,一切都是模糊不可記,但對於現在在我們手中撫育的下一代,我們卻變得很警覺,百般思考如何使這莫名的消失不再重演,而願為孩子盡心保有一生繪畫的才情。可惜一個人不能把自己不會的教給孩子。教育者若要破解讓繪畫熱情持續長久的密碼,解讀幼兒的繪畫語言,明白人的藝術發展過程,自身的學習功課就不能不認真勤作。



      人類用聲音的語言來表達,但是還有另一種表達方式——使用圖畫說話。孩子的繪畫是一種無聲的語言,由內而外,孩子在畫中表達他內心逐漸成型的思考和理解,他們的繪畫裡有豐富的資訊等待被解讀。



      兒童畫在說話,要諦聽!否則就會錯過關鍵時刻。透過看畫來聽話,是一門大學問,沒有再學習,我們無從理解、更無從教導起。



      理解內心變化,破解繪畫創作養成密碼



      所幸幾十年來大量的腦神經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協助我們解決了這些難題。本書《看懂孩子的畫中有話》作者透過幼兒繪畫網站收集龐大數量的兒童畫資料,從心理學角度研究出發,運用具體明白的觀念和方法,提供了一條清晰明確的線索,協助大人成為一個繪畫創作的推手。



      兒童在成長過程的外貌內心,都處在不斷變化中,兒童繪畫也一直在演變。作者利用圖例,說明不同階段繪畫語言的特徵,並解釋兒童畫隨著成長發展,所展現的不同面貌。針對每個階段的兒童心智、情緒、能力、興趣、關心、意圖,作者做了詳細的分析,並附帶引導方法,不只幫助我們訓練兒童觀看,也訓練父母觀看兒童畫。



      信任是教育環境的沃土



      兒童的發展從來不是單項或靜態的,繪畫涉及手、眼、腦各部的協調合作,所以兒童畫面中糊亂一片,是因為手部揮動比眼睛看到更快,眼到手不到之故,當手學會配合眼睛的速度,才能掌控圖形。因此,要到三歲才可以畫出密合的圓形,畫三角形要到五歲。光是要畫出密合的圓,不只要有精準度,更需要有極大的專注力來穩定手部動作。在第32頁中作者強調形狀的抽象性,繪畫的困難度不只是視覺上的,還包括意識上的,要能重新組合出物體的空間結構,需要一段漫長的摸索歷程,孩子需要時間來練習和演化。



      如果缺乏確切的理解,我們就會成為神經質的教育者,不知覺變得急躁和評斷,過度的期望失望、不合宜的比較批評,不當的指導干預,都會挫折傷害幼小稚嫩的創作心靈,繪畫創作的魔法,就是這樣漸次在成人情緒化的教導中磨損消失。如果父母師長的眼睛和心態經過訓練學習,自然會有一份安然的信任,能退讓出一大段的學習空間與時間,讓孩子有足夠的自由摸索,足夠的勇氣冒險,足夠的信心表達。



      所以,在本書前言裡作者有很重要的提醒,他要家長在閱讀之前,先自我檢測一下,自己畫出一些圖像,畫一個小人、一間房子、一隻動物??。



      他要你想想,你自己都是怎麼畫圖的?



      繪畫能力像語言一樣,是每人的自然天賦,它是圖形的語言,但以作者的比喻,沒有環境養分的培養,就會造就圖形的啞巴,繪畫藝術的絕緣體絕對是環境造就的。天賦重要,教育的環境更重要!本書作者提出觀察和觀念,也提出練習和方法,希望我們有美好的教育觀念和環境,提供一個藝術的沃土伴隨成長,讓隨手繪畫成為孩子一生的資產和良伴。而最好、也是唯一的教育方法,正是成人我們自己自我再教育,與兒女同步學習再學習。

    ?
    林千鈴(台北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