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中醫藥學植根於民族文化。當民族文化受到過頭的衝擊,再加上民族虛無主義者的興風作浪,中醫藥學雖然堅強地活了下來,沒有像在日本那樣被消滅,但是終免不了受盡被輕視、歧視與排斥的不平等待遇。
新中國成立前中醫藥已奄奄一息!不少人認為中國科學自 15 世紀以來便落後了,中醫作為中國文化科學,當然也落後了。甚至有人說中醫雖然能治好病,也不能算科學,把中醫學排擠在科學殿堂之外。所以新中國成立後有人提出要用西醫學改造中醫學。這種思想,直到今天在中國醫學界,甚至在中醫隊伍中仍有市場。在國內,這種思想毒害不可輕視。
中國社會科學家田森教授於 20 世紀 90 年代就提出:中醫藥學是中國文明的第五大發明。遙看國外,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後,美國開始出現針炙熱,其後出現中醫熱,針灸已經進入醫療保險。美國的中醫院校,至 2000 年已有 40 所。
澳洲、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已經承認中醫的專業地位,德國的中醫院病人很多。中醫藥在 20 世紀末正大步走向世界。可以預測,這個第五大發明將於 21 世紀發出耀眼的光輝。
中醫學有獨特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20 世紀的實證科學技術對這個理論體系的證實尚一籌莫展,無法說明其內涵獨特、超前的科學性。只有到了 21 世紀,新科技與中醫相結合,才能促進中醫藥的飛躍發展,成為未來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藥的理論來源於「宏觀」的研究,西方醫學的根本在於「微觀」的研究。科學發展到 21 世紀,將是「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世紀。這是中醫藥學 21 世紀重放光輝的理論依據。
李致重教授,是熱愛中醫藥學的中年一輩的中堅學者之一。他和我們老一輩一樣,是把中醫藥學的發展,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人。我們對他那種對中醫藥學執著的熱愛感到欣慰。祈望中醫藥界這樣的學者越多越好。
當此《中醫復興論》行將出版之際,我願意向讀者推薦,這是一本用心血寫成的好書。故樂為之序。
?
鄧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