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安慰我的畫:41個名畫故事,在人生疲憊時感受撫慰、得到釋放、汲取力量

安慰我的畫:41個名畫故事,在人生疲憊時感受撫慰、得到釋放、汲取力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95526
禹智賢
王品涵
方舟文化
2017年3月29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9395526
  • 叢書系列:心靈方舟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心靈方舟


  • 藝術設計 > 繪畫 > 繪畫欣賞











    每一個人都能走進的療癒美術館

    41篇〈心靈書寫×名畫故事〉

    讓我們重新與「美」,也與「自己」相遇





    推薦序?

    藝術作品中的溫暖生命? 江學瀅

    繪畫,一份觸目可及的慰藉? 謝哲青

    人生糾結時,走進畫中紓憂解惑? 水瓶子??



    Prologue

    與自己面對面的時光,看看畫? ?禹智賢

    ?

    日常如畫,想要停下腳步的日子

    在畫裡,學會與悲傷共存

    無論悲喜,下個清晨總會降臨

    長伴左右,心靈的秘密基地

    好好哭一場,滌淨鬱結的心

    日常的幸福,送給自己的小小奢侈

    一杯熱咖啡,啜飲人生百味

    快樂很簡單,吃一口Soul Food就好

    人生中最不凡的,正是平凡

    慢遊美術館,探尋心之所向

    閱讀讓人知道,我們不是只有自己

    ?

    關係你和我,以及我們

    用關心與愛,創造有溫度的孤獨

    以面對取代掩蓋,溫柔地療癒傷痛

    致青春,謝我多年的摯友

    愛的顏色,是改變人生的顏色

    在真愛面前,一切無所畏懼

    我們都忘了,母親的另一個名字

    父親的守護,是孩子的堅強後盾

    雙眼所見,並非就是一切

    跳脫色彩的制約,讓心更自由

    永遠記得,成為自己喜歡的大人

    ?

    旅行為了找尋自己,而踏上這條路

    徬徨與恣意,青春獨有的專利

    路的盡頭,也是另一個起點

    挫折和雷陣雨,很快就會過去

    堅持下去,才能成為完整的「我」

    夏夜涼風,帶我重臨美好往昔

    會墜落的東西,都有翅膀

    每個偶然,其實是奇蹟般的必然

    人生,由選擇與責任組合而成

    堅實的智慧,是後天鍛鍊的技能

    真正啟程了,才能找到離開的原因

    ?

    人生無論如何,日子仍在繼續向前

    默默耕耘,終將迎向美好綻放

    夢我所畫、畫我所夢,隨心所欲而活

    沒有一種成功的速度,適合每一個人

    擺脫完美主義,對自己寬容一些

    脫下希望的假面,直視內心陰暗

    儘管如此,仍要熾熱燃燒生命

    放下我執,認識真正的自己

    生命本就有限,更要盡力而為

    做自己的主人,擁有獨立的靈魂

    動盪,也是人生的一種美

    ?

    Epilogue

    哪怕只是一絲脆弱的希望之弦





    推薦序



    藝術作品中的溫暖生命

    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江學瀅

      


      多年前,第一次在紐約現代美術館(Museum of Modern Art)看見梵谷的《星夜》(Starry Night)真跡時,我感受到一股從作品中散發出來的隱形力量。這股力量首先吸引著觀賞者向前邁步靠近作品,進而仔細觀看時,又有另一股力量從畫面中散發出來,不斷地把觀賞者往外推。在這兩股力量推拉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視覺吸引力,一直從畫中每道具有流動感的線條溢開、從每個角落竄出,讓豐富變化的色彩盈滿莫名的能量。

      

      這份吸引力讓觀賞者駐足更久、更專注地看著作品。漸漸地,力量緩了下來,畫面上的線條隱隱地動了起來,主動引領著觀眾進入這幅畫,感受初夏夜晚的涼意。村裡的人們都回家了,只有觀眾如旅人般在村路上行走,體會這神奇的夜色。這幅作品完成於一八九○年六月,正是梵谷精神疾病發作、住在聖雷米療養院期間,他是在醫生允許下外出作畫。

      

      梵谷畫中強大的情緒能量,透過獨特的色彩、線條、造型、形式、風格等樣貌,吸引著觀賞者。不同的藝術作品,各有不同的情感表達形式,並不一定都像梵谷般具有強大的情緒吸引力。這些創作者的內在情感,有時是內斂而隱微的、有時則滿溢正向積極的精神,真實反映了創作者的生命樣貌。這些無法言喻的感受,都以藝術的非語言形式,展現在觀賞者面前。

      

      身為觀賞者的我們,時常擔憂自己看畫的先備知識不足,無法從認知的層面理解作品。當我們急著尋找作品說明時,可能會遺忘了作品本身具有的述說力,需要我們用「心」去觀賞。當我們如此走入創作者的心靈世界,也正與其進行著跨越時空的精神交流;透過觀賞作品而連結起自我的生命閱歷,則帶給我們深刻的情感體驗。而牽動人心的作品,不盡然是藝術評論者筆下的世界名作,也可能只是一幅名不見經傳的小品,但其所觸發的內在情感,便足以昇華成無言的淚水。

      

      在本書中,談論的不只是畫作的背景故事,也分享了許多作者個人在看畫時同感共鳴的心靈體悟。每一幅畫在她的感受與體會下,在在皆令人動容;加以譯者王品涵優美的詮釋,相信能讓讀者更真切地體會與個人生命經驗和感受緊密連結的藝術觀賞歷程。當我們面對每一幅藝術作品時,我們的視角與藝術家創作時的視角幾乎是相同的,無論時空更替,透過藝術連結起來的生命感動與情緒體驗,將帶領我們深刻地了解作品,也更了解自己。



    推薦序



    繪畫,一份觸目可及的慰藉

    作家、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畫中,有一名孱弱的女子,孤獨地坐在荒野之上。她回頭凝望,彷彿屋子裡有什麼事情在等著她回應,但是,你隱約可以感覺到,有某種不尋常發生在女子身上。?錯,她的確不良於行,幼年時期所罹患的脊髓灰質炎,剝奪了她正常行走的能力,要回到屋內,女子唯一能做的,是伸出雙手,一寸一寸地往回爬……



      這幅名為《克里斯蒂娜的世界》(Christinas World)的蛋彩畫,是美國新寫實主義畫家安德魯.魏斯(Andrew Wyeth)於一九四八年完成的創作。枯黃的大地、蒼白的天空,魏斯以出色的透視技法,鋪展出虛曠而孤寂的空間氛圍。畫家曾在一次訪談中,深刻地為我們述說他的想法:「克里斯蒂娜的身體雖然受限,但她的精神力量依舊強韌……透過她個人無比意志想征服的,不僅僅只是眼前的乾涸,更是這看似毫無希望的世界……」



      看著這幅畫,不由得讓我想到歐洲啟蒙時代的荷蘭偉大哲學家——史賓諾莎(Baruch Spinoza)在《倫理學》中所言:「希望是一種不穩定的快樂,這種快樂源自於我們對未來某件可能不會發生的事情之結果,抱持想像或懷疑的觀念。」依照史賓諾莎的看法,所有的希望都是虛妄,都是建立在不穩定現實之上的樓閣,希望疊得愈高,往上爬的興奮也愈強烈;相對地,當現實發生地震時,也就摔得愈深、傷得愈重。史賓諾莎告訴我們,要降低失望所帶來的傷害,最好的方式,是減少錯誤的期待;更進一步地說,所有的希望、期待都是錯誤,唯有消除希望,才能徹底地「離厄厭苦」,獲得真正的超脫。



      回想我們年少時,所有的一切都新鮮,似乎所有的一切也都美好。我們都聽過師長的告誡:世界是殘酷、現實是冰冷,而生活是日復一日的單調無聊……但是,青春無敵,那些柴米油鹽還很遙遠,這些德?涼薄也不存在,我們唯一擁有的,是塗抹在心中,對未來無盡的想像。



      漸漸地,我們發現,大人世界的海洋,比學生時代的游泳池更加洶湧、也更加危險,我們收起張揚的羽翼,板起臉孔,學會在人群中隱藏自己……因為我們知道,太過強烈的自己,可能為身邊的人帶來困擾。「長大成人」,在某個程度上可以理解成學會壓抑、削弱自己的感情;對遠大未來的希望,是風中搖曳的燭火,是現實祭壇上的犧牲。有些人甚至關閉自己所有的感知,不去想、也不去感受,認真地告訴自己:希望是海市蜃樓的幻覺、是天真無邪的幼稚。



      「這世界是美好的所在,值得我們為它奮戰。」(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海明威在小說《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裡寫下這個擲地有聲的句子。我想,魏斯只同意海明威所言的後半部!當我們貶低希望的同時,也失去一個值得憧憬的未來,失去義無反顧的動力。



      透過《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我們重拾對未來小小的心動,每一種可能的累積與實現,正是引領著我們通往幸福的青鳥。即使掙扎求生,也不能放棄希望。



      這正是藝術帶給我們的療癒,一份觸目可及的慰藉。這也是作者禹智賢在本書中所傳遞的感動——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透過細緻親密的文字?事,讓我們重新與「美」相遇,從而在發現陌生自我的藝術旅程中,學習如何與世界和平共處。



    推薦序



    人生糾結時,走進畫中紓憂解惑

    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




      看畫展欣賞西洋美術作品,最常見的說法就是要了解希臘神話、基督宗教、但丁的《神曲》,並熟知歷史事件,才能看得透徹一幅畫背後的意義。這樣說起來,若要欣賞繪畫,真的非得學富五車,根本不是釋放壓力,而是增加煩惱。



      經常聽到很多人會說:「一定要加油喔!」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中承受更大壓力,此類適得其反的想法所在多有。到底去博物館、美術館欣賞藝術展覽,可不可以增加美學鑑賞能力,開拓更美好的人生?到底人與人難解的關係,是否真能在繪畫中尋求答案?



      西方自工業革命後,鐵道的鋪設使人類藉由火車得以快速移動,繪畫上隨之而來的改革,就是描繪的主角從天上的神祇、宗教的聖人,改變為平民百姓。畫家更把畫架揹在身上,搭著火車到處取材寫生,田園風景畫於是興起。與保守學院派對抗的印象派畫家們,不只讓光影躍上了畫布,在現代化交通工具、建築與設施之外,畫作背後所刻劃的,更是工業革命後人與人之間的緊迫感。



      讀完這本書,會讓你大為紓緩,原來欣賞印象派之後的作品,竟是如此地療癒。作者先是分析人生中面臨的低潮情緒,例如:孤寂、憂傷、疏離、等待、渴望等,並具體描述一幅畫的情境,帶入藝術家生活的背景、或旁徵博引當代大師的名言,默默把眾多資訊無痛地置入讀者腦中。或許這些大師的名字並非重點,重要的是這些話語和繪畫,是否能帶給我們某種啟發,讓我們的人生有所體悟與收穫。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畫作是猶太裔畫家夏卡爾的《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妻》。或許您還不太瞭解這位畫家,對猶太人來說,日落是一天的開始,婚禮往往是此時才進行,而新人則在宛如帳篷的「華蓋」內,接受大家的祝福。在夏卡爾的畫中,充滿了童年的記憶、傳統的禮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個人都輕飄飄地飛了起來,這樣恆久的愛,一眼就能看出。



      以前的人們,往往透過宗教信仰尋求慰藉,到教堂去看聖畫,並由神職人員解說,以暫時尋得心靈的解脫。後來,藝術的普及讓人人都得以欣賞,無須在神話故事、宗教教義上打轉。而這本書的詮釋,進一步開拓了藝術欣賞的視野,在人生打結的時刻,若透過畫作以第三者的視角進行思索,或許就可解開惱人的鬱結與疑惑。



      藝術可以不需要那麼嚴肅、專業,只要讓人看得開、放寬心,就有它的價值。請翻開這本書,放鬆、自在地讓畫裡的世界走入您的心中。

    ?

    作者序



    與自己面對面的時光,看看畫 禹智賢




      在我們的一生中,要承受難以數計的各種苦痛。為了活得無愧於心,為了成為好人,為了看起來強悍,為了得到更多的愛……忍了又忍、捱了又捱,咬牙撐過每一天。面對著看不見盡頭的試煉過程,無論如何都必須為了保護自己,拚命掙扎。



      如同世事都在冥冥中自有安排,我們總是得面對不幸一口氣襲捲而來的時刻,偶爾忘卻自己為何而活、根本不曉得該怎麼走下去的時刻,不知道還會遭遇多少傷心事、一切安慰的話語再也起不了作用的時刻……在這些時候,我會選擇投入畫裡。



      世界讓眼淚聚集,而畫作讓眼淚墜落。每當想要逃離世界,我會選擇凝視畫作,以度過這段時間。既然再難過都得承受,看畫便成了我慰藉自己的方式。畫,溫暖地安慰了總是感到厭煩、疲憊的心;每次看著畫,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力量。蘊藏著許多故事的畫作,開闊了你我對世界的理解;引發共鳴的畫中故事,為你我的心注入一股暖流。



      畫作不會告訴我們任何答案或提供解決的對策,它只會提問:「你覺得呢?」「此刻你心裡在想什麼?」畫作拋出的問題,讓我們不得不去尋覓答案。藉由這些過程,我們得以全然地面對深藏心底的傷痛,體會跨越傷痛的出路,領悟與傷痛共存的方法;即使傷痛永遠無法消失,至少也能學會讓它伴隨自己前行。



      看畫,是發現內在的自己。畫,發掘了內心深處,帶著我們的心前往過去難以抵達的陌生境界。所謂的「看畫」,是令人恐懼又喜悅的冥想時刻,是窺視內在世界的深呼吸,也是面對內隱自我的過程。聚精會神地凝視畫作,讓我們傾聽內心的聲音,開啟透析別人與自我的內在慧眼;最終,敲醒僵化的生活,逐漸引領我們邁向隨心所欲的人生。



      本書雖以客觀事實為敘述背景,內容卻極其主觀。閱讀前,不需具備任何相關知識或學問,只要此刻感到難過、孤單、需要慰藉,便可以走進畫中的世界。畫,不是學習,而是理解;不是分析,而是感受。繪畫的根本角色,是讓人感悟生命仍有值得活下去的價值。看畫,能啟發你我對那些無甚意義、不確定卻既存的事物產生想像空間。如果藉由這樣的思考過程,能喚醒面對人生的喜樂,對我們而言豈不是獲益良多?



      我不敢妄言自己能對任何人發揮慰藉的作用,然而,我們的相同之處、我們毫無差異的部分、所有人都必須各自承受傷痛而活著的事實,才是我真正想傳達的訊息。此外,我也想告訴大家,畫作是能帶領你我面對傷痛的方法之一。一如畫作撫慰了我,我只希望透過書中介紹的畫作,也能帶給任何人一點小小的慰藉。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