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麻醉科醫師的憂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32462
主動脈
晨星
2017年3月31日
87.00 元
HK$ 69.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432462
叢書系列:
勁草叢書
規格:平裝 / 232頁 / 25k正
勁草叢書
分
類
醫療保健
>
常識/概論
>
傳記/雜論
同
類
書
推
薦
百年守護:「生命之星」香港救護發展史
我的戰場在產房: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伊拉克迎接新生命的熱血救援記事
東臺灣頭頸癌診治專家:花蓮慈濟醫院陳培榕醫師傳記
當愛別離: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挺在疫浪的前線:臺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守護愛
內
容
簡
介
別離需要勇氣面對。
再不捨,也要學著放手。
因為,悲傷永無止境……
目
錄
序曲 急診室裡不會有春天
CHAPTER 1
每位病人背後都有一個悲傷的故事� 14
病患教我的事� 18
愛情的力量� 23
許一個未來的希望� 30
死後會有翅膀嗎� 34
你還好嗎� 38
不知道怎麼說抱歉� 38
希望� 43
CHAPTER 2
醫者最大的敵人� 50
失去不只是失去� 53
失去� 57
簾子裡外� 62
孩子,我們修補好你的心臟了� 66
麻醉前訪視� 73
抉擇� 78
病人自主權� 82
家屬需要病人活著� 87
安樂死� 90
不想活的病人最難救� 94
孩子的天堂� 98
CHAPTER 3
不知道怎麼說再見� 104
人生本是悲傷的常態� 111
束手無策� 114
我的心有傷� 118
悲傷� 123
心受了傷� 127
輪迴� 132
破滅� 138
放棄� 143
明天過後� 148
CHAPTER 4
童年� 152
背負� 160
最遠的距離� 164
陰影� 171
母親� 176
器官移植的血與淚� 181
羅老闆的夢與咖啡� 186
走出開刀房� 191
鐵花村的燈籠� 197
沒有喜悅的治療� 201
序
序曲
急診室裡不會有春天
小鎮醫院的周邊是一畦又一畦的稻田,尤其是在北方的稻田,一望無際,其中少有人家,所以也就不需要電,當然就沒有電線桿和路燈,有另一種說法是,為了種出最好吃的稻米,必須要讓稻子在一整天的日照之後獲得充分的休養,所以那一區的稻田特別不設路燈,晚上沒有光害,稻子才能充分的休息,種出來的稻米才會特別好吃。
在那一區的稻田裡,有一條彎彎的小路貫穿其間,路的這一端是197 縣道,地勢較高,下了班若無事,我時常喜歡站在這個制高點上,往路的另一端望去,路的另一端是中央山脈,山巒層層起伏,夕陽西下時,常有不同的光影,好像山的背後就是天堂,裏頭住著神仙,而因為視覺角度錯覺的關係,你會以為這條路的盡頭便是通往那層層的山峰,當地的居民便稱之為天堂路。
無線電傳來救護車即將送來一個病人:車禍,病人到院前死亡。
是一位阿公騎摩托車載著阿嬤,阿公的腳腫成原本的兩倍大,照了X 光,竟然沒有骨折只是挫傷,阿嬤大概是從後座被摔了出去,掉到兩公尺深的山溝裡。救護車的大哥說,「那地方很不好下去,要先繞過橋,再從後面爬下去。」他形容的真切,就像是我很熟悉的場景,一個每天都會經過的地方。
我想起每次沿著197 縣道騎腳踏車,最後要彎進小鎮的時候,也是要過一座小橋,再渡過一個山溝,那個山溝極深,又有一個大轉彎,若不小心是有可能掉到山溝下面。
他說,到現場的時候,阿嬤呈半坐臥的姿勢,躺在她鄰居的懷裡,也是她的鄰居打電話求救的……他形容得好有畫面,讓人覺得好像在看一場戰爭電影,活著的軍人抱著在戰爭裡死去同袍的軀體哭泣……他說,他花了八分鐘才把阿嬤拉上岸來,又花了六分鐘才到達醫院,意思大概是,至少有十幾分鐘的時間,阿嬤沒有接受有效的心肺復甦術,這樣的病人救得活嗎?
我又幫阿嬤壓胸壓了額外五十分鐘,阿嬤的身體冰冷,衣服是濕的,她是怎麼死的?第一時間就摔死了嗎?還是先摔昏了過去,又掉到水裡無法掙扎才溺死的?書上說溺水低體溫的病人,有時候會有奇蹟,急救時不受三十分鐘就放棄的限制,低體溫可以保護病人的腦部,這種病人長時間急救有可能救得回來,可是阿嬤的心跳一點都沒有想跳的跡象,不管我怎麼壓,打了多少強心劑,一點反應都沒有,該繼續?還是放棄?
我都不知道該不該停止。我並沒有等到奇蹟,床前聚集了一大群家屬,說要等到她的兒子來才要拔管,其實阿嬤已經走了,但是台灣一直有這個習俗,等到所有的家人都到齊,象徵性的見過最後一面才拔管。
她的兒子來了,我告訴他,阿嬤心跳呼吸都已經停止了。兒子開始哭泣,他突然間吶喊起來:「媽!你要呼吸!要呼吸……」那場景實在令人不忍卒睹。我看過很多家屬,面對病人猝死時,因為沒有心理準備,常有很多在醫學上看起來違反邏輯的「可笑」,卻也是真情流露的行為,讓人感到心酸。阿嬤已經走了,再也聽不見任何聲音,也不是你叫她呼吸就會呼吸的,兒子再多的呼喚也喚不回母親了。
阿公說要看阿嬤最後一眼,我們把他們兩張床推在一起,用簾子圍起來,讓他們可以獨處最後一段時間,只聽得到簾子裡傳來悉窸窣窣的低語聲,倒也聽不清楚說什麼……
我常常想,急診室裡永遠不會有春天,就好像天堂路其實並不會通到天堂。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