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

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64088
蕭琪
秀威資訊
2017年4月07日
107.00  元
HK$ 96.3  






ISBN:9789863264088
  • 叢書系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
  • 規格:平裝 / 26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父親與母親對子女之恩,豈有輕重之別?

    儒家的喪服禮制,「父服」重於「母服」,是否有違人情?





    序�林麗月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回顧

     三、研究取徑與章節安排



    第一章 服有等差:明以前母服制度的變遷

     第一節 喪服制度與人倫關係

     第二節 《儀禮•喪服》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節 唐代《開元禮》中母服的改制



    第二章 孝順父母:明代《孝慈錄》的制訂及其孝道觀念

     第一節 明太祖對孝道的提倡

     第二節 《孝慈錄》的頒行

     第三節 《孝慈錄》中的孝道倫理



    第三章 禮情之間:子為母服的議論與實踐

     第一節 士人對《孝慈錄》的評價

     第二節 私修禮書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節 「父母同斬」的折衷與實行



    第四章 嫡庶之辨:庶子為生母服的落實

     第一節 康妃杜氏之死

     第二節 周之夔(1586-?)的母服經驗

     第三節  「厭於嫡母」說對庶子為生母服的衝擊



    結論



    徵引書目

    附錄 歷代母服相關規定一覽表

    ?









      明清時代由於朝廷旌表孝行、推行孝道教化的努力、儒家家禮改革與實踐,及宗族建設與文化的向下滲透,是中國孝文化深入社會各階層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形塑許多我們今日所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階段。是故,在此時期中,統治者所倡導的孝道內涵之變化,及其所造成的影響,實為了解中國傳統孝道思想的重要關鍵之一。



      本書在研究取徑上擬從性別史的角度切入,以和明太祖孝道觀念密切相關的《孝慈錄》為討論核心,探討「母親」在喪服禮制中的地位與明代統治者、士人所理解的孝道觀念之間的關係。在時間斷限上,以明代為主,著重明太祖在位期間對其孝道理念的闡發,以及此後嗣君與士人討論及實踐《孝慈錄》的情況,並將分析範圍跨至清初士人對於《孝慈錄》的看法,以期看出明清禮學的轉向在母服制度討論中所留下的痕跡。



      本書所指稱的明清士人,採取較為寬鬆的解釋,包括現任及致仕的官員、進士、舉人、生員等等,他們共同的特色在於都受過儒家教育的薰陶,並且知悉當時科舉考試的內容,他們雖然不一定有極高的政治地位與學術涵養,但皆熟習傳統儒家精神,與一般百姓相較,是更易接觸、明瞭國家政令的知識階層。《孝慈錄》由禮入律,隨著《大明律》頒行天下,這些士人是否能明確掌握《孝慈錄》的母服規定?是否能接受《孝慈錄》「父母等恩」的孝道內涵?在他們的知識體系之中,除了《儀禮•喪服》等古典禮經的規定外,是否還有其他喪服禮制體系足以與《孝慈錄》抗衡?這些士人的知識背景皆可能左右他們落實或違背《孝慈錄》的選擇,也影響了他們透過服喪為母親盡孝的態度與看法,為本書研究的重要核心之一。



      本書所運用的史料,包括詳載先秦喪服制度的《儀禮•喪服》、《禮記》,以及《大唐開元禮》、《新唐書》、《舊唐書》、《文公家禮》、《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大明令》、《通典》等有助於說明《孝慈錄》頒布以前,歷代母服制度變遷之資料。而欲探討《孝慈錄》所蘊含的孝道觀念,《皇明祖訓》、《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大明集禮》、《孝慈錄》、《教民榜文》、《大明律》等明太祖御纂或敕纂之書籍,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明實錄》、明人文集、清人文集、地方志、日用類書與明至清初士人私修的禮書,則是本書觀察明代嗣君與明清士人是否接納《孝慈錄》,以及《孝慈錄》的母服改革是否得到落實的重要憑藉。



      基於以上研究方向,本書除緒論與結論以外,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將概述《儀禮•喪服》中所勾勒的人倫譜系與宗法原則,分析其中母服規範之禮意,並論及唐代母服制度的變化及其意義。



      第二章擬探討明太祖所提倡的孝道內涵與《孝慈錄》的關係,並說明《孝慈錄》制訂的原因與經過,以及其在歷代母服制度變遷中的重要意義,希望藉此彰顯《孝慈錄》所蘊含的性別意涵。



      第三章將聚焦於明至清初士人對「子為母服斬衰三年」一制的看法與實踐情況。士人們是否支持《孝慈錄》突破「父系至尊」的改革,他們贊同與反對的理由分別為何,是否將《孝慈錄》條文納入他們私修的禮書當中並實踐之,皆是本章分析的重點。



      第四章將以嘉靖康妃喪服禮與明末士人周之夔(1586-?)生母喪服禮的實踐過程為出發點,探析「庶子為生母服斬衰三年」一制施行於皇室與士人群體的情況,希望藉此更加深入的了解處於不同禮法身分的母子,在遵守《孝慈錄》規定是否遇到困難,並藉此考察嫡庶禮法對孝道實踐可能產生的影響。



      本書將從呈現中國喪服制度制訂原則以及前代母服制度開展,比較其與《孝慈錄》所蘊含的理念,探討《孝慈錄》中母服規定所造成的迴響。希望透過本書的研究,探尋明清時期孝道文化中母親的角色與地位,並在呈現明清時期禮制與情感之間不曾中斷的互動過程之中,更深入了解傳統中國母子鏈結與孝道倫理的關係。

    ?
    *以上節錄自本書〈緒論〉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