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讀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59917
楊照
本事出版社
2017年5月04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359917
叢書系列:
WHAT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WHAT
分
類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催眠/夢
同
類
書
推
薦
聽懂未被訴說的故事:催眠,喚醒內在療癒者
催眠引導:讓改變自然發生的心理治療藝術
解讀夢境的心理學:從做夢到懂夢,探索不可思議的夢境世界,成為自己的最佳解夢人!
存在催眠治療
催眠療癒:啟動潛意識力量,擺脫負面暗示,讓你夢想成真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人格障礙解碼
我修的死亡學分
連美國人也想知道的英文問題:EZ TALK總編嚴選英文問題特刊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ISIS大解密
你快樂,所以你成功:史丹佛大學最重要的快樂心理課,打破6大慣性成功迷思,化快樂為生產力
內
容
簡
介
探索人與自我關係的巨著
回答人類「我們是誰」的終極追問
目
錄
作者序
第一章 世紀末的佛洛伊德
十九世紀三位重要的思想家�帝國瓦解,民族國家興起�維多利亞時代以降的壓抑氣氛�歇斯底里症是佛洛伊德核心的研究專科
第二章 夢的特殊性質
透過「夢」來了解自己�夢中折射的自己不會是高貴榮耀的一面�人應該回到經驗,應該處理經驗
第三章 「壓抑」的演化理由
來自達爾文的影響�文明來自性慾的壓抑�爸爸是幼兒眼中最大的敵人�和性慾有關的東西陸續被壓進地牢
第四章 人的黑暗面比光明面更值得探究
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黑暗面�夢裡出現的訊息都經過偽裝�以科學之名打破社會的禁忌與壓抑
第五章 夢在記憶這座倉庫中扮演的角色
人為什麼會遺忘,又為什麼記得?�男孩被閹割的焦慮�女性先天就被媽媽閹割了�戀母情結與唐璜情節�意識是條不停淌流進行著的「流」�夢一定是變形的
第六章 佛洛伊德對二十世紀以降的影響
夢中任何事只要和童年有關,都是重要的�本我與自我不斷辯證的主僕關係�用科學態度理解複雜多樣的個人�病人跟非病人之間的差別模糊了
第七章 佛洛伊德的養成背景
猶太人身分對佛洛伊德的影響�催眠做為精神醫學治療的工具�說話與自由聯想�夢是人被壓抑的願望的變形實現
第八章 重新認識自己內在的黑暗
佛洛伊德理論的擴散�將自己當作陌生人來看待�所謂的真愛只是替代品�為什麼你記不得自己做的夢?�佛洛伊德的解析建立在嚴密的因果關係上
第九章 《夢的解析》開發出來的敘事革命
尼采與佛洛伊德的特殊敘事風格�十九世紀小說的五大原則�「在森林裡迷路了要找路」的敘事風格�說的過程變成文學作品真正的核心
第十章 讓佛洛伊德成為陪伴者
戰爭是不是在集體層次的原慾解放?�對佛洛依德的批評來自於泛性論�戴上精神分析的眼鏡觀察世界�放掉挑剔,體會佛洛伊德可能帶來的幫助
序
自序
閱讀佛洛伊德的方法
第一次讀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是高中時,從圖書館借出來厚厚的志文版中譯本,囫圇吞棗匆匆讀過,坦白說,沒有記得什麼內容。但就像所有聽過這本書書名,或隨便瀏覽過的人一樣,被提醒了「夢」這件事的神祕與奇特之處,開始注意到自己的夢,用自己的想像,而非佛洛伊德的方法,開始「解析」自己的夢。
第二次讀《夢的解析》,已經在美國唸研究所了。修習了一門「西方現代思想史」、一門「啟蒙主義與德國思想」,兩門課都開了《夢的解析》作為必讀功課。讀的是史崔奇(James Strachey)的「標準版」英譯本,同時拿了借來的德文本在桌邊對照。「啟蒙主義與德國思想」是討論課,每個研究生都要輪到做一次閱讀報告,老師特別指定必須是「立場報告」(position paper),跟助教登記報告日程時,助教特別抬頭看了我一眼,提醒說:「那一週的主題是《夢的解析》喔!」
《夢的解析》就《夢的解析》嘛!報告中我開宗明義表明了立場:《夢的解析》的行文七零八落,邏輯漏洞百出,更重要的,暴露了佛洛伊德種種算計與野心,因而閱讀《夢的解析》,首先必須選擇靠邊站:是要對他說理不清、甚至自我矛盾的地方進行檢驗、批判,還是要予以辯護,試圖為他自圓其說。
那堂課,同學發言踴躍,討論、爭辯格外熱烈,是的,大家都選邊站了,有批判派,也有辯護派。下課前,老師先是稱讚了我的報告「有立場」(在他們的印象裡。東方學生通常不敢也不會採取立場,都只會做摘要),然後對著我問了一個問題:「如果佛洛伊德真是如我形容的那樣一個拙劣寫作者,那,《夢的解析》為什麼會變成一本重要的經典著作?為什麼發揮了那麼大的影響力?」
我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然而心中認知:這的確是個重要的問題,也是對我報告中採取的立場,致命的挑戰。我立意要好好思考,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光靠閱讀《夢的解析》。我先讀了幾本佛洛伊德的其他相關著作,整理《夢的解析》成書年代的歐洲歷史,打算接著進攻佛洛伊德的傳記資料,形成初步的想法。不過研究生生活中各種不同的功課,加上在台灣報刊寫文章的工作打擾,這個計畫不久就被遺落在書桌的角落了。
不過,我沒有真正忘掉這個題目。
第三次讀《夢的解析》,是回到台灣之後,楊澤興致勃勃發起一個非正式的小型讀書會,要研究精神分析的陳傳興帶幾位好友讀點佛洛伊德。讀書會在紫藤廬一共進行了兩三次,因為大家都忙,時間不好約,陳傳興給的文本又不算簡單,就無以為繼了。
然而,那短暫的閱讀與討論,我卻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重要的是細密地討論了「精神經濟學」的概念,讓我自覺弄懂了佛洛伊德整套理論的根源,也提示我該如何去追索佛洛伊德與十九世紀思想及學術典範之間的關係。不能用後來發展的學科分類與學科概念套在佛洛伊德身上,十九世紀當紅的「經濟學」與「動力學」對理解佛洛伊德的幫助,可能還勝過「心理學」或「精神醫學」;倒過來看,運用這些當紅學科的語言及邏輯來討論精神現象,陳述他對個體與集體精神問題的分析,或許也多少幫助了佛洛伊德的理論,在那個時代贏得更多注意與支持?
讀書會停了,我對佛洛伊德重新燃起的好奇興趣卻沒有停。花了一點時間,我讀了彼得.蓋伊(Peter Gay)的《佛洛伊德傳》及其他傳記資料,回到過去所受的思想史訓練基本信條──「讀其書,須知其人並論其世」。佛洛伊德的世界,是十九世紀歐洲輝煌文明的尾聲,是樂觀進步態度逐漸被「世紀末」頹廢不安所取代的氣氛,他的思考,以及他表達精神分析的方式,顯然和這樣的時代條件,有密切關係。
那是一九九五、九六年間,我對佛洛伊德形成了一點基本意見。那就是佛洛伊德所建構的,從來就不是一套嚴謹、統一,經得起「前提-推論-結論」邏輯考驗的理論,從最早的歇斯底里症研究,經過《夢的解析》與擴大的性壓抑說,一直到對於猶太教的討論,佛洛伊德東說西說,而且常常因應現實或辯論需要,東修西補,內中必定有許多互相矛盾的部分。不過,察覺其諸多明顯的矛盾,卻不必然可以讓我們直截宣告:根本不存在「佛洛伊德理論」。不,藏在矛盾之下,有一條頑固的論理路線,曲折穿透種種矛盾,不絕如縷,從來沒有從佛洛伊德龐雜的作品中消失過。讀佛洛伊德,要找矛盾、放大矛盾容易,然而專注找出那麼多矛盾之後能幹嘛?頂多就是告訴自己、告訴別人:佛洛伊德是不值得相信的,甚至是不值得讀的,所以同時否定了自己努力爬梳其作品的意義。這樣幹嘛!
否定佛洛伊德,比肯定佛洛伊德容易。可是否定佛洛伊德,卻無法否認關鍵的歷史事實,無法回答當年老師下課前丟給我的問題:那佛洛伊德的影響力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對他的理論、他的思考趨之若鶩,為什麼那麼多二十世紀的新藝術、新文學,標舉著他的名字,以其名行世?
尋找出那條隱伏在矛盾之下的論理路線,很難,然而更值得做,因為透過這樣的尋索,我們才能接近佛洛伊德,才能接近那些前仆後繼拜倒在佛洛伊德理論下的人的幽微心靈。
第四次讀《夢的解析》,是二○○五年在「誠品講堂」談這本書時。從一九九五年到二○○五年這十年間,西方知識界攻擊、批判佛洛伊德更加流行,簡直蔚為顯學。而且攻擊、批判的炮火,從針對佛洛伊德的理論著作,擴大到針對他的為人處世。各種傳記資料被挖掘出來,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佛洛伊德都不是個好人。對家人不好,對朋友不好,對學生不好,對病人不好,對猶太人不好,對女性更是不好。只對自己好,只在意自己的成就與名聲。
看這些新鮮的分析指控,說老實話,還蠻令人沮喪的,甚至會懷疑是否該以「經典」的態度來對待佛洛伊德和《夢的解析》。不過還好,一翻開《夢的解析》,那百年前寫下的內容,依舊充滿爭議與刺點,依舊讓人無法移開注意眼光,也依舊提醒了我真正的問題所在。
《夢的解析》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又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流傳?買了第一版書的區區幾百人,是用什麼心情態度在看這本書的?為什麼沒有多久後,原本滯銷的書突然大流行,跨越國界吸引了眾多熱情需索的讀者?我們如何透過這本書摸索佛洛伊德曲折的理論路線,又如何藉由整理出的波動理論路線,挖掘《夢的解析》文句間的訊息?
這些問題,是重要且富於挑戰的問題;藉由這些問題來理解佛洛伊德,有助於我們增加對於人間事務的觀察掌握,我深深相信。
談《夢的解析》之前,我在「誠品講堂」先討論過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馬克思的《資本論》。我清楚地察知,解釋佛洛伊德,必須用和解釋達爾文、馬克思相反的態度。達爾文與馬克思都有著極度清晰的論理架構,在作品內部解釋得明明白白,不幸的,達爾文有衍生的「達爾文主義」,馬克思有衍生的更龐雜的「馬克思主義」,這些後起、旁枝的「主義」,往往就混淆了他們兩人的本意。因而閱讀達爾文與馬克思的起點,當然就是一份「還原」的努力,去除、撥開「主義」所敷陳的刻板印象,釐清兩人真正的、嚴謹的論理核心,藉歷史資料來指認文本的原始意義,排除掉亂七八糟的道聽塗說。
佛洛伊德不是這樣。佛洛伊德的混亂,來自他著作本身的,多過來自後人的解釋。備課中第四次讀《夢的解析》,我手邊有了英文本和中文本的《精神分析辭彙》可供查考,反覆查照,就可以明瞭,如果說後人對於佛洛伊德的解說,也可以援例稱為「佛洛伊德主義」的話,那麼「佛洛伊德主義」其實比佛洛伊德原本更清晰、更集中、更有條理些。例如說,透過拉岡認識的佛洛伊德,會比現實的佛洛伊德更深刻、更一致些。
因而解讀佛洛伊德,該做的不是還原其混亂,而是提供有限的線索,標示佛洛伊德文章中真正石破天驚,言前人之所未言的部分,讓讀者不至於陷入看似無厘頭的迷宮中,同時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佛洛伊德特殊的敘述方式,進而補充歷史資料,解釋這樣的敘述方式,為什麼會從「世紀末」到「世紀初」引起了八方震動。
終究的目標,一方面是使得閱讀《夢的解析》在我們這個時代,仍然是件有趣且可以不斷刺激思考的事,另一方面藉由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暗示或明示出種種看待自我、看待藝術、看待文學,乃至於看待社會的多元可能性。
這就是當年五堂課,現在這樣一本書,試圖要扮演的角色。談《夢的解析》的五堂課,當時是和談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五堂課同歸在一期課程中,因而有不少將尼采與佛洛伊德相比較的地方,因為牽涉到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思潮的脈絡變化,所以還是保留在整理後的書稿中,順便交代一下。
這樣一本解析《夢的解析》的書,絕對無意要取代《夢的解析》,而是應該作為閱讀《夢的解析》的陪伴讀物,我陪大家讀《夢的解析》,希望因而有一天佛洛伊德會進入大家的生命,陪你去讀出自我內在最深奧最豐富的底層流蕩。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