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城市地底的城市:文明會在地上湮滅,歷史卻必在地底集結,全球八十大地底建築大解密,喚起你的希望、恐懼與記憶。

城市地底的城市:文明會在地上湮滅,歷史卻必在地底集結,全球八十大地底建築大解密,喚起你的希望、恐懼與記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443258
保羅•多伯拉茲克
廖桓偉
大是文化
2017年5月25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9443258
  • 叢書系列:Real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Real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文化史











    打開「地底」的歷史,為什麼往往能知道未來?





    推薦序一 地下世界是人類歷史得以延續的保護傘

    推薦序二 隱藏於城市表裡的輝煌壯闊

    推薦序三 城市地底是發掘真我的祭壇

    推薦序四 是隔絕,也是連結



    導讀 留心地表的徵兆,地底是事實的起點



    前言 閱讀本書的三個目標



    第一部 輝煌的城市地底,必深鎖一個記憶寶庫

    第一章 歷史的起源

    1.?? ?西方文明發源於沼澤——馬克西姆下水道

    2.?? ?中國皇帝從我開始——秦始皇的地底軍團

    3.?? ?完美保留的中世紀——聖彼得山隧道

    4.?? ?查士丁尼大帝的豐功偉業——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殿

    5.?? ?「地下」信仰的由來——卡帕多細亞的地底城市

    6.?? ?兩千年前的墨西哥城,就在墨西哥城正下方



    第二章 做工的人寫歷史,但權貴留名

    1.?? ?威廉森隧道以他命名,大批工人亂蓋三十年

    2.?? ?費城地鐵通車百年,黑人死傷慘重無人提起

    3.?? ?沒有災變的奇蹟鹽礦——錫帕基拉與地底大教堂

    4.?? ?西班牙帝國輝煌,波托西銀礦童工拿命去換

    5.?? ?多倫多百萬人地底流動,竟有車站蓋了沒用

    6.?? ?彰顯貧富差距的捷運——印度德里地鐵



    第三章 青史留名的地底市民

    1.?? ?澳洲,庫伯佩地——意思是洞裡的白人

    2.?? ?定居拉斯維加斯地底疏洪道,三餐無虞

    3.?? ?躲進波哥大下水道,打一場骯髒戰爭

    4.?? ?墨爾本下水道,複雜到市政府也不明瞭

    5.?? ?流浪漢的胡佛旅館——芝加哥下瓦克街

    6.?? ?轉戰敖得薩地底的六千蘇聯大軍



    第四章 都市地底,全長數千公尺的近代史

    1.?? ?去布萊頓下水道目睹英國的壯闊近代史

    2.?? ?紐約市下水道的奇幻與文學

    3.?? ?挑逗國家地理雜誌的布魯克林大西洋大道隧道

    4.?? ?世界七大工業奇蹟——倫敦下水道

    5.?? ?聖地之下貯藏核廢料,能否保用百萬年?



    第五章 目前是記憶,還不知能否載入歷史

    1.?? ?從殉國烈士變成無人聞問的柏林快鐵工人

    2.?? ?沒有窗子的三層樓,誰記得曾用來幹嘛?

    3.?? ?諾丁漢的歷史——政府百姓各挖各的

    4.?? ?開普敦的歷史起源——豪宅區裡的納骨塔

    5.?? ?你的雲端在我的地底——香港資料中心

    6.?? ?難民營、集中營、文創、豪宅——柏林水塔



    第六章 史冊不記載鬼、和給鬼用的設備

    1.?? ?見鬼了的愛丁堡地底蜂巢

    2.?? ?倫敦地下墓穴的家族史進行式

    3.?? ?廢棄的倫敦地鐵有如博物館,法老王遊蕩

    4.?? ?大家爭相認養骸骨——拿坡里豐塔內萊墓園

    5.?? ?保加利亞地震學實驗室——恐懼的總和

    6.?? ?水電衛浴俱全、宜開店——布拉格的地下劇院



    第二部 還沒發生,卻成為歷史

    第七章:恐懼,於是留下這些作為

    1.?? ?瑞典因此成為向下發展的國度——核彈防禦工事

    2.?? ?容納二十萬人——不夜城上海民防避難所

    3.?? ?幾萬德俄軍地上廝殺,幾千挪威人住進地下

    4.?? ?裝得下全國的軍隊——瑞士國家堡壘

    5.?? ?沒有官方歷史加持,邱吉爾戰情室只是廢墟

    6.?? ?陸龜、柳橙、水泥蘑菇——阿爾巴尼亞的碉堡們

    7.?? ?日式暴力典型——東京地鐵毒氣事件



    第八章 安全導致的不安,從地底冒出

    1.?? ?美西飛彈發射井,改作資安大本營

    2.?? ?機器人鑽進地底隧道執行偵測

    3.?? ?法院直通監獄,別想越獄劫囚——牛津法院隧道

    4.?? ?不跟著人潮流動就成監視目標——智利地鐵

    5.?? ?川普築高牆,我們挖隧道——提華納

    6.?? ?見一個殺一個——加薩走廊隧道防禦



    第九章 得以見天日的地底城市

    1.?? ?寮國共產黨軍大本營——萬賽的隱藏之城

    2.?? ?容納臺灣三分之一兵力——金門馬祖地下城

    3.?? ?備有陳屍間?布拉格地鐵的真正用途

    4.?? ?莫斯科地底的神祕河川網

    5.?? ?被隱藏了一百年的紐約鋸木廠河

    6.?? ?收藏建築的博物館——曼徹斯特厄克涵洞



    第十章 過去的史蹟表現當代的藝術

    1.?? ?大地藝術,我懂——亞利桑那的羅丹火山口

    2.?? ?閃電戰與地底曼徹斯特

    3.?? ?地鐵讓布宜諾斯艾利斯成了掏空之城

    4.?? ?黑市商人的快遞路線——維也納下水道

    5.?? ?蓋個地下空間,把撕碎的開普敦連起來

    6.?? ?「浮起的質量」,這大地藝術,誰懂?

    7.?? ?巴黎底下的這個巴黎,全球最出名



    第十一章:史詩級的地底城,與史詩級蠢事

    1.?? ?巴黎地下墓穴網、地下派與地下警察

    2.?? ?安特衛普蓋了不用的地鐵隧道

    3.?? ?雅典建商難為,因為總是挖出古蹟

    4.?? ?我闖入國防部封鎖的地下城,留下前科

    5.?? ?科學家幹的蠢事——格陵蘭冰蟲計畫

    6.?? ?墊高西雅圖,創造出「城下之城」



    第十二章 在地底網路的邊緣,找回本質

    1.?? ?聖彼得堡地鐵窺見的城市宣傳與日常

    2.?? ?開羅地鐵裡的戰爭與和平,與有去無回

    3.?? ?哪裡都去不了的布拉提斯拉瓦地鐵

    4.?? ?紐約大中央車站,一堆通道沒人知道通哪裡

    5.?? ?人孔蓋下的七座城市:這裡本來很像威尼斯

    6.?? ?在溪流與泉水上,興建開普敦



    第十三章 地底的樣貌,反映對未來的期待

    1.?? ?希望北韓領導人永遠都姓金:平壤地鐵

    2.?? ?羅馬古城下的大強子對撞機:探索宇宙

    3.?? ?希望階級、不平等永遠存在:杜拜地鐵

    4.?? ?偉大城市該有偉大浪費:華盛頓地鐵

    5.?? ?寧種紫苜蓿,不願蓋捷運:索菲亞地鐵

    6.?? ?內華達萬年鐘:提醒人類看長看遠

    7.?? ?基因改造與農藥公司贊助全球種子庫





    前言



    閱讀本書的三個目標




      城市正在下沉。這裡不是指海平面上升,而是人類欲求不滿的挖掘欲。現在有無數的隧道蔓生、延展、穿越全球各大城市的下腹,這個空間用於運輸、公共事業、通訊、避難與貯藏。開鑿和地底不斷增加的深度與速度,已經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式,但我們卻習以為常。本書廣納八十個地底的故事,它們橫跨各大洲、穿越數千年,是截至目前為止,最包羅萬象的地底故事總集。



      這種書絕對不可能完全收錄,但彙編這些故事時,還是帶著三個清楚的目標。第一,我們希望延續揭開地底歷史的腳步,承繼文化歷史學家羅莎琳•威廉斯(Rosalind Williams)的精神,她著有極具開創性的《地底筆記》(Notes on the Underground)一書,而這本書闡明了人類與地底空間的關係,會隨著時間流逝,變得親密且多元。我們希望能對抗,只將地底視為難以進入的公共建設空間的想法。第二,我們想挑戰,只有稠密的都市地區才有地底世界的概念。我們整理出幾個地底空間,它們乍看之下位於郊區、農村,甚至可說荒蕪之地,但想像力相互激發,讓人們可以在這個機動性空前的時代,更加了解都市的概念。第三,我們希望從時空方面,喚起大眾對地底世界的想像,它們可能只是概念、「半地下」或尚未實體化,卻能讓大家更清楚理解,城市底下的城市是進行式。透過這三個目標,我們希望能擴展人們的思維。居住於地表上,實體物質持續在腳下流動,這代表著什麼意義?地底有層層堆疊的事物、人與物質的循環、夢想與生活。換句話說,我們想說明人類與地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地底集結了希望、恐懼、勞力、記憶與反抗,而這些空間不只在物質上與地表的日常生活相連,還與人類糾纏在一起。雖然對一些人來說,地底空間很稀奇、古怪、散發不祥之氣或生人勿近,但這本書會告訴大家,地底是我們在世界上生存的中心,而且當城市下沉、延伸,以因應不斷增加的人口和物質時,地底世界就越顯重要。本書收錄的地底空間,代表了超越時空的廣度與多元性,就連它們的建造過程也包含了漫長的歷史與未來。



      然而,並不是只有我們全心鑽研地底世界,在或許可稱為「垂直轉變」的思想下,一群思想家逐漸開始關注地底政治。都市學家史蒂芬•葛拉漢(Stephen Graham)與露西•希維特(Lucy Hewitt)表示,在英語世界中,扁平化的論調與想像,依舊主宰重要的都市研究,而這種思維一定要接受挑戰。葛拉漢與露西建議大家。將地理的想像力轉移到地下公共建設與超高的建築物,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對抗「水平主義」(Horizontalism)。水平主義把社會問題歸咎於都市水平延伸,但它忽略了我們頭頂上與腳底下延展開來的世界。建築師亞爾•懷茲曼(Eyal Weizman)的著作《虛空境地》(Hollow Land)承襲了推動垂直概念的理念。



    ??? 書中他以約旦河西岸區當作例子,描述世界各地漸增的非對稱作戰。對懷茲曼而言,領空與地底是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空間。自從《虛空境地》出版後,一批新類型文學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都在探討垂直概念的地緣政治學。不過,這些作品很多都繼續將地底空間,視為超乎我們認知的空間,也就是繼續把它們描述成概念性、類似禁區的空間,甚至有些作品還將之視作「化外之地」。地理學家蓋文•布里吉(Gavin Bridge)則為地底世界的研究,帶入了更政。



      里吉的管道與聯繫概念,至少在三方面對我們的研究有幫助。第一,我們將本書匯集

    的地底世界,視為交互纏繞的空間,並拓展對垂直概念的想像力,但也不否定水平概念,因為兩個維度之間交織的文化密不可分。第二,管道也聯繫了地點與精神意義。地底世界是動人故事的載體,小至勞工的個人故事與探索避難所,大至探討階級、性別、財富永久不平等等結構性主題。第三,地底世界具體實現了循環功能,而這對今日連結全球網絡的城市最為重要,這個功能就是循環。我們不是要介紹一個孤立的設施,不但拒人於外,也只專屬於都市規畫者、隧道或水利工程師與勞工,這種概念將人、商品、資本、資訊、廢棄物的循環,與街頭和日常生活動盪的節奏,完全區分開來,而是要強調在地底世界匯聚的空間與政治,和其中有什麼連結。

      

    ??? 我們盡可能以過往經驗為基礎來整理各種故事,建議你閱讀本書時,可以發揮想像力,

    以編年史的角度,把地底世界想成時間與事件的集合處,同時也把它想成地表與地下、事件與物質之間的連結處。物質,正如同字面上的意義,包括人類留下的臭氣與殘骸、考古學上的發現、火車車廂、種子與核廢料都算。事件則包含戰爭、宗教迫害、政治迫害的避難所,或日常的移動。透過觀光或另類、迷人的路線,探索生人勿近之地、重新探討與揭開隱藏的本質。這種方法,讓我們遠離點、線、面的概念,並依哲學家彼得•斯勞德戴克(Peter Sloterdijk)的球體理論(按:Sphere,這個理論是有關於「共存的空間」。空間常被忽視或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它其實包含了發展和理解人類行為著關鍵資訊。



      想進一步的認識地底世界,最重要的,就是反映出人們在哪裡構築地底空間的論述與實務,以及過去至今是如何轉變的。這種觀點,會讓我們優先考量有權力計畫、改變和操作都市空間的人,也就是建築師、工程師、皇帝、國王、教宗、貴族、富人、藝術家與政治家,只有這些人才有資源開挖。而且永遠都不該忽視這些挖掘活動的歷史背景,因為這裡還有其他故事等著被重新發掘:勞工的證詞、信仰、神話、破壞性的隧道開鑿,和地底居民。歷史悠久的城市,如羅馬、西安、倫敦、墨西哥、拿坡里與巴黎,它們往下的發展與向上一樣豐富,不只是因為物質過剩、堆積,也因層層堆疊的地基。回想一下亨利•葛拉尼克(Harry Granick)的《紐約地底》(Underneath New York),封面上有隻巨大的手從天而降,把三座摩天大樓連根拔起,揭開了這些大樓底下,盤根錯節的纜線、管路與地基。大家經常從空中俯瞰這些垂直城市,其實細瞧的話會發現的路面上也沒停歇。事實上,這些大城從未停歇過。



      本書分成十三個主題,分別是起源、勞工、居住、廢物、記憶、鬼影、恐懼、安全、反抗、詮釋、曝光、邊際、未來。這些主題大部分都能激發我們思考本書沒有涵蓋到的題材,和敦促我們找出沒預料到的交互關係。最重要的是,在城市、郊區、野地間,自然與人文彼此滲透、它們交會的地方,對所謂的「都市」概念提出質疑。



      舉例來說,挪威北極圈有個山谷,是為了存放末日補給品而建,千里外的都市居民如何認出它來?想像一下在灰暗的未來,人們到這個地方旅行,蒐集絕種植物的種子,然後帶回實驗室與農場。同樣的,我們也很想知道,內華達州亞卡山(Yucca Mountain)的核廢料貯藏所(原本是史前時代,西部休休尼族〔Western Shoshone〕與西部派尤特族〔WesternPaiute〕的族群融合處),能否不辜負建造者所望,成為真正的「失落之地」。



      我們的思維,受到舊有觀點的毒害,而都市的存在產生了與之相對的野外,而野外好像永遠都只是荒地。但是假如我們將一位藝術家的計畫概念化,在亞利桑那州沙漠的山中,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宇宙體驗呢?這位藝術家認為誰會來造訪?他希望訪客體驗到什麼?瑞士與法國之間、緊鄰日內瓦的交界底下,埋了強子對撞機,而現在這個地方是否像大學校園一般都市化?而且這臺對撞機,建於四世紀的高盧羅馬(Gallo-Roman)都市遺跡內,這又代表了什麼重大的意義嗎?這種問題會不斷的引導我們。



      我們將這些題材分成十三個主題,或許看起來很隨興,又有點重複。但是舉例來說,就算將羅馬、卡帕多細亞、西安、墨西哥城、馬斯垂克(Maastricht)、伊斯坦堡都放在「起源」這個主題中,也不能忽略它們與其他主題的關聯,所以這麼分類或許是合理的。再舉個例子,西安的兵馬俑,是在早期的歷史時代打造的,但它也跟勞工、居住與鬼影等主題有關。同樣的,東部南極洲(East Antarctica)冰蓋下的建築物,讓大家了解核能建設無法承受冰的物質性,另一些建設則讓格陵蘭與南極成為環境的最前線,也就是說它預示了冰層變得更脆弱的話,城市會面臨怎樣的未來。



      區分這些主題,也是為了將地鐵與下水道等,較不特別的地底世界給區分出來。舉例來說,費城百老街(Broad Street)地鐵的故事,就揭曉了建造這條地鐵的非裔美國勞工,以及他們被抹滅的歷史,不管是否有人刻意抹去。接著是布拉格的地鐵,它訴說著記憶與反抗的故事,而墨爾本、拉斯維加斯這些城市的下水道與排水管,同時也是避難所與居住區,不論狀況好壞,都可用來躲藏或重整旗鼓。波哥大的排水溝居民,顯然更顛覆一般人的常識,這些人避居於下水道,是因為人行道上充滿了殘暴的警察與四處漫步的敢死隊,這也提醒我們,哥倫比亞想提升治安、打造國際商業與創意中心,可說是徹底失敗。地底世界一如往常的揭發了政治辭令與現實的脫節。精神意義的球體集合,則代表了多方力量的整合:正面的、負面的,以及介於兩者之間。



      因此,這些題材強調的關聯性,質與量都非常豐富,能喚起人們深埋於時間洪流、對垂直空間的想像。地底空間布滿了沒載於歷史的工人遺體,和自願或被迫居住於此的人們。這些題材將我們埋葬的廢物,從家庭垃圾到核廢料都有,攤在我們眼前,它們永遠不會消失。此外,地底居民也揭開了沒有連貫性的層層記憶,它們如猜不透的幽魂般再次出現,尤其因戰爭、死亡、恐怖攻擊等恐懼,迫使大家重新認知原有的記憶時,它們提醒道,在這個以監控作為主要維安手段的年代(感覺很遙遠,卻又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地底空間成了蓄水池、交通要道,與反抗勢力用來對抗空襲與無人機戰爭的基地。



      這書本還有最後一個觀點,值得在此稍作解釋。有些題材會透過洞穴中的隧道、庫房與碉堡,讓人聯想到地底深處的真實世界,而與路易斯•卡羅筆下的迷幻兔子洞相比,這個世界少了一點奇幻的氛圍。然而,這些題材跟《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都跨越了那道門檻,也就是說,透過閱讀本書,你就能像愛麗絲一樣,有新的認識和沉浸在迷失方向的探索樂趣中。拿這個例子作為隱喻,就是希望你在本書中找到相同的精神:相似性會產生特殊的感受,而深不可測的事物其實近在咫尺。希望你能向尼爾斯或是愛麗絲一樣準備好面對,在眼前開展的地底世界。



      請謹記這段引言開頭提到的企圖心。我們的目標是點出和展現探索多元性的方法。在合理匯集的前提下,盡可能觸及更多觀點,與其說是解釋不如說是探索。對某些人來說,這看起來好像是免責聲明,或是一種對於曖昧不明的自我陶醉。不過我們相信「聆聽、匯集、組合」的方法,比起井然有序、高度一致性的編排更好。我們希望本書有足夠的彈性,為讀者創造出全新、意料之外的概念群集。如果你願意,可以把本書當成都市地底的球體集合,要從什麼角度來讀,完全取決於你。



    推薦序一



    地下世界是人類歷史得以延續的保護傘




      人類存在於地球上已經有二十萬年以上,人類發展與歷史的演進,大部分都在地球表面上,對於地表面上的開發與利用,也達到近飽和狀態,但是地表面下這個未知的世界,仍然是一個極鮮為人所知的空間。



      即使開礦往地下鑽探,深度也無法超越15公里以下,雖然沒有辦法進入地底深處,但是在歷史的變化中,卻可以發現許多的歷史紀錄,與城市的地底有密切的連結。



      人類歷史中,對於地下的好奇始終有增無減。古代人們因戰爭與躲避戰爭,而往地下發展,戰爭中的碉堡、戰壕,甚至地底隧道因此應運而生。但同樣的,為了躲避戰爭,教堂、古堡也都紛紛出現在隱密的地下空間中。從古至今,地下世界就是人類歷史得以延續的保護傘,也是人類寶藏的藏匿地點。



      到了現代,人類為了想有更多的生活空間,或尋找在經濟發展上可以利用的資源,如礦產、原油等財富的來源,都存在地底下。為了取得這些天然資產,人們開始往地下世界發展,進而造就出城市地底下的各種空間。



      此外,人對於未來世界的渴望,與毀滅論的恐懼,並進一步防止人類滅絕與物種消失,地下世界也成為最終的生命體保存地點,挪威在北極圈地底設置了末日種子庫,使地底城市成為地球物種最後的諾亞方舟。



      人與生俱來的天分,就是探索的欲望,地底世界藏有許多神祕,與不為人知的祕密,從這本書中可一窺其中的祕密,進而了解從古至今,這些城市的地底是個什麼樣的謎團。



      未來人類的生活空間將變得更局促,地表面上的生存空間已經逐漸達到飽和,當人類把未來的目標放在火星上的同時,地底世界將是人類未來的另一個發展目標與方向,也許人們心中期待的香格里拉人間樂土,就存在於地底下的極樂世界中。


    中天新聞臺《新聞龍捲風》主持人�戴立綱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