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天才,是練出來!
我是本書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教授忠實的追隨者。早在上個世紀九○年代,我在從事運動技能學習研究時,發現了艾瑞克森等人一九九三年發表在知名的《心理學評論》中的一篇論文〈刻意練習在專家表現習得中的作用〉,便對文章提出的「刻意練習」概念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共鳴。
若干年後的二○○四年春天,我收到了當時擔任國際運動心理學會主席的運動心理學知名學者,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育學院的特內寶教授的邀請,到該校教育學院進行兩週的學術交流和訪問。在訪問期間,特內寶教授特地向我介紹了同在教育學院任教的同事,「刻意練習」的倡導者、美籍瑞典人艾瑞克森教授。在交流和訪問中,我有幸多次當面向艾瑞克森教授請教了刻意練習的一些問題,並得到他親自的答疑和教誨。此經歷成為我之後決意進行刻意練習與高爾夫專長發展研究的起點。每當回想此事,總是心存感激!
自艾瑞克森首次提出刻意練習以來,他本人與研究團隊對這一概念進行了卓越成效的持續研究,現在他們的研究成果家喻戶曉。特別是艾瑞克森一九九三年的成名作〈刻意練習在專家表現習得中的作用〉,已經成為專長理論研究的奠基性巨作,直到二○一七年四月十八日為止,該論文已經被引用了七千一百四十九次!這在心理學界實屬罕見,意味著艾瑞克森的刻意練習理論具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並由此逐漸形成了「專長發展學」這門新學科。
艾瑞克森的刻意練習理論,在二○○八年被加拿大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在紅極一時的成功祕笈《異類》一書中引用,走進了千家萬戶。接著,美國作家傑夫•柯文同年以刻意練習理論,出版了《我比別人更認真》。這兩本暢銷書將刻意練習通俗化,一時間,刻意練習成為世人皆知的話題。但葛拉威爾在《異類》中以「一萬小時法則」過分簡化及延伸艾瑞克森等人一九九三年的研究,也讓人們對刻意練習的理解產生一些迷思。
為了讓大家對刻意練習有更清晰的理解和認識,艾瑞克森終於在二○一六年和美國科學作家羅伯特•普爾聯手出版本書:《刻意練習》。這是第一本由艾瑞克森教授本人親自撰寫、關於刻意練習的專著。這本書總結了艾瑞克森團隊三十多年來的學術成果,匯集了他畢生對專長理論的研究精髓。在書中,他以豐富的事例逐一向世人娓娓道來刻意練習的理論。
在本書中,艾瑞克森首先挑戰「天才是天生」的觀點!長久以來,教育界就存在一個歷經數百年的爭論,也就是「先天或後天」的爭辯。艾瑞克森以天賦發展觀為指導所進行的研究,證明了曾經被歸因於天賦的才能,現在可以被恰當地解釋為多年的領域經驗和刻意練習的結果。他認為,人的身體和大腦擁有無窮的可塑性,即使資質平庸,透過刻意練習,也可以在某些領域追求卓越,甚至突破極限。
艾瑞克森在書中指出,透過有目標的訓練和練習重新塑造大腦和身體,是專長發展的關鍵所在,也就是後天的刻意練習對專長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近年來,艾瑞克森和其他學者一起專注研究幫助人類在音樂和運動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刻意練習」的重要性。他認為,刻意練習最好從孩童開始,這樣因應環境的變換,人們可以不斷完善相關技能,並獲得重新形塑自己的能力。
本書從「有目標的練習」著手,深入淺出,道出如何將有目標的練習提升至刻意練習的途徑。專長發展不僅需要掌握一系列複雜的特殊技能,更要以切實可行的方法達到設定的目標,而且還需要個人心理和身體訓練的完美結合,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本書特別之處,是艾瑞克森在書中專闢一章,第一次系統性地詳述「心智表徵」這個概念。他將心智表徵提升到刻意練習核心的全新高度,讓讀者對刻意練習理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認為刻意練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構建更好心智表徵的過程,因此構建心智表徵就成了本書最重要的基石。
今日大家都知道,個人能力的主要差異既不是來自遺傳,也不是來自大腦的先天構造。但在上個世紀,我們卻還認為天才來自遺傳,學習和訓練只不過是去實現人們的遺傳潛能而已。在本書中,艾瑞克森舉出視障人士的視覺中樞功能可以隨著視障人士用手的觸覺學習盲文的過程,被重新激發和形塑,以及莫札特的父親如何透過密集的訓練培養出被稱為「音樂神童」的莫札特為例,力證天才的成功需要強大的刻意訓練,而不是簡單的訊息積累。
艾瑞克森及其團隊三十多年的刻意練習研究告訴我們,先天條件如智力、體型、早期訓練或先天的運動能力,只能提供短暫的起跑優勢,卻無法造就偉大的成就。他在探討天賦的作用時,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類比:探討某種天賦是否限制了正常人獲得專長,類似詢問健康的人能否登上高山的頂峰。許多人沒有登上高山,並不表示某種天賦限制了他們登頂,而可能是因為他們考慮到登山的危險拒絕爬山,或缺乏身體鍛鍊而無法做好登山的體能準備,或不願投入時間和金錢去參加登山培訓或購買登山設備。同樣地,很多人沒有獲得某領域的專長,並不代表他們缺乏獲得專長的天賦,而是因為缺乏動機、訓練和資源。
艾瑞克森認為,當心智正常且身體健康的個人具備必要的動機、獲得充足的資源支持,同時又避免訓練中的疲勞和受傷,則歷經長期的刻意練習就可以獲得某領域的專長,而天賦在該專長發展歷程中發揮的作用有限。人類成功殿堂裡的每一位能者,都必定經歷了刻意練習的洗禮,沒有例外。成功須苦幹,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是練出來的!
?
by甯自衡(澳門理工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