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鳳邑儒教聯堂的飛鸞勸化與其社會網絡

臺灣鳳邑儒教聯堂的飛鸞勸化與其社會網絡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16838
邱延洲
巨流圖書公司
2016年12月31日
107.00  元
HK$ 96.3  






ISBN:9789860516838
  • 叢書系列:台灣研究
  • 規格:平裝 / 22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台灣研究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文化人類學











      鳳山地區大多數鸞堂,鸞堂與地方公廟有著強烈的聯結,並以具體的互動行為,產生穩定的模式,鸞堂在面對不同屬性的團體,如與其他鸞堂、地方公廟以及一般的民眾之間,乃以不同機制進行互動,最顯著的便是以鸞堂的祭儀進行社會網絡之建立,這是鸞堂在鳳山地區蓬勃發展之故,所產生的影響係不論地方公廟、一般民眾,都有許多機會接觸鸞堂祭儀,在長時間發展及影響下,就成為眾多宗教儀式中的首選,而「祭儀」就成為鸞堂的必備資源。



      本書以人類學家Marcel Mauss 的「Gift」(禮物交換)概念作為發想, 延伸論述鳳山地區鸞堂與他者的互動,就我的觀察理解,鸞堂祭儀也是透過「Gift」概念進行互動關係的建立,但並不完全如Marcel Mauss 所指實質的禮物交換,其中牽涉了傳統漢人對網絡互動的價值觀。「人情債」即是此種價值思維,這是華人社會與西方社會的不同。此外,華人社會更將他人對於自己的「回報」視為對自己的「餽贈」,在這樣的思維上,也形塑出有別於Mauss 的論述。華人社會的禮物交換觀念,確實影響鳳山地區鸞堂在宗教及社會網絡互動的行為。



      本書的撰寫與出版,便是希冀透過這樣的討論,可以更進一步了解鳳山地區的鸞堂信仰,以及該地區鸞堂的社會網絡互動。

    ?





    高雄研究叢刊總序

    導言

    第一章 桃筆鸞盤,震聾發聵:鳳山地區鸞堂信仰緣起及其發展

    第二章 飛鸞勸化,鐘聲鐸韻: 鳳山地區鸞堂組織與其祭儀

    第三章 處處設鸞,方方闡教: 鳳山地區鸞堂與地方公廟

    第四章 禮尚往來,往而不息: 鳳山地區鸞堂的社會網絡

    第五章 結論

    徵引書目

    附錄1:鳳山地區各鸞堂政治菁英一覽表

    附錄2:鸞堂各科善書職務變化表

    附錄3:《?道》〈鳳邑儒教聯堂人職〉表

    附錄4:鳳邑靜心社舉善堂旨繳《諄詁纂述續篇》醮典秩序表

    附錄5:祭聖科儀相關內容

    附錄6:各鸞堂恩師表

    附錄7:鳳山聚落對應表

    附錄8:戰後鳳山地區廟宇一覽表

    附錄9: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

    附錄10:明德社喜善堂各科善書恩師更迭表

    附錄11:聯著《?道》恩師一覽表

    附錄12:聯著《?道》恩師與聚落對應表



    ?





    總序



      高雄地區的歷史發展,從文字史料來說,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如果再將不是以文字史料來重建的原住民歷史也納入視野,那麼高雄的歷史就更加淵遠流長了。即使就都市化的發展來說,高雄之發展也在臺灣近代化啟動的20世紀初年,就已經開始。也就是說,高雄的歷史進程,既有長遠的歲月,也見證了台灣近代經濟發展的主流脈絡;既有台灣歷史整體的結構性意義,也有地區的獨特性意義。



      高雄市政府對於高雄地區的歷史記憶建構,已經陸續推出了『高雄史料集成』、『高雄文史采風』兩個系列叢書。前者是在進行歷史建構工程的基礎建設,由政府出面整理、編輯、出版基本史料,提供國民重建歷史事實,甚至進行歷史詮釋的材料。後者則是在於徵集、記錄草根的歷史經驗與記憶,培育、集結地方文史人才,進行地方歷史、民俗、人文的書寫。



      如今,『高雄研究叢刊』則將系列性地出版學術界關於高雄地區的人文歷史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既如上述,高雄是南臺灣的重鎮,她既有長遠的歷史,也是台灣近代化的重要據點,因此提供了不少學術性的研究議題,學術界也已經累積有相當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卻經常只在極小的範圍內流通而不能為廣大的國民全體,尤其是高雄市民所共享。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在挑選學術界的優秀高雄研究成果,將之出版公諸於世,讓高雄經驗不只是學院內部的研究議題,也可以是大家共享的知識養分。



      歷史,將使高雄不只是一個空間單位,也成為擁有獨自之個性與意義的主體。這種主體性的建立,首先需要進行一番基礎建設,也需要投入一些人為的努力。這些努力,需要公部門的投資挹注,也需要在地民間力量的參與,當然也期待海內外的知識菁英之加持。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海內外知識菁英的園地。期待這個園地,在很快的將來就可以百花齊放、美麗繽紛。


    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其 他 著 作
    1. 過化存神•幽冥得度:「送字紙灰」、「祭河江與敬義塚」(附DVD)
    2.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信仰與地方再現
    3. 覆鼎金物語:高雄市墓葬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