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需要全人類正視的慘痛歷史,交織出五位原爆倖存者的生命故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劃下句點
但對原爆倖存者來說,他們的人生戰鬥才剛要開始……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簡義明 專文推薦
★房慧真、胡忠信、陳家玉、黃春木、楊素芬、蔡詩萍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2015年《華盛頓郵報》、《科克斯書評》、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圖書提名
★2015年《經濟學人》歷史類年度最佳圖書
★2016年盧卡斯圖書獎獲獎作品
★2016年戴頓文學和平獎獲獎作品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上午十一時零二分。
廣島原爆發生後三天,長崎的人們一如以往展開一天的生活。十五歲的少女堂尾美禰子向母親和弟妹揮手道別,前往飛機零件工廠上班。十三歲的少年吉田勝二跟同學走路上學,停在路旁的井邊喝水。十八歲的年輕街車駕駛員和田耕一正抵達站點,準備喘口氣吃頓午餐。
在他們頭頂,一架美國B-29轟炸機帶著五噸重的鈽彈接近這座城市。上午十一時零二分,一道刺眼的強光照亮天空,緊接著是相當於兩萬一千噸黃色炸藥威力的大爆炸。在超乎想像的灼熱高溫與衝擊力之下,爆風撕裂了工廠、店鋪、屋舍,估計造成長崎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死亡、百分之三十六的建築物遭到摧毀。
對大部分的國家而言,原爆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但對於蕈狀雲下數萬勉強撿回一命的倖存者而言,他們的「後原爆人生」才剛要開始。作者蘇珊.索瑟德耗費超過十年的時間研究,訪問原爆倖存者、學者、醫師,重建原爆後的幾天、幾個月、幾十年。透過這些口述資料,幫助世人了解核戰帶給人類的震撼,揭開這段遭到忽視的慘痛歷史。
谷口稜曄、堂尾美禰子、永野悅子、和田耕一、吉田勝二,他們在原爆當時都只是少年男女,七十多年來,他們承受著生理的傷殘、心理的創傷,也深恐輻射線會影響他們生下的兒女後代。但人類的韌性不容忽視,這群原爆倖存者仍努力地奔走宣傳,企求未來全面廢止核武,讓長崎成為人類史上最後一個遭受核彈攻擊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