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20個哲學大哉問

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20個哲學大哉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49462
賽門•布雷克本
邱振訓
聯經出版公司
2017年6月02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570849462
  • 叢書系列:聯經文庫
  • 規格:平裝 / 328頁 / 25k正
    聯經文庫


  • 人文史地 > 哲學 > 概論











    哲學作家朱家安、哲學研究者邱振訓、哲學系副教授許漢愛智推薦!

    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哲學教授賽門•布雷克本

    教你這樣探索人生的20個大問題!





    導讀:布雷克本是怎麼想的?(許漢)

    推薦序:規劃周全的哲學隨筆(朱家安)



    前言

    1. 我是機器中的鬼魂嗎?──探索意識之旅

    2.人性是什麼?──詮釋的難題

    3. 我是自由的嗎?──選擇與責任

    4. 我們知道什麼?──虛擬現實和評估權威

    5. 我們是理性的動物嗎?──理論與實踐中的理性

    6. 我怎麼欺騙自己?──自我欺騙、誘惑與動機

    7. 真的有社會存在嗎?──個體與群體

    8. 我們能彼此理解嗎?──用字遣詞要小心

    9. 機器會思考嗎?──人工智慧與認知能力

    10. 為何要當好人?──討厭的行為、討厭的問題

    11. 一切都是相對的嗎?──容忍、真理與信仰

    12. 時間會流逝嗎?──奇妙的時間之流

    13. 為什麼事物會一直存在?──恆常與混沌之謎

    14. 為什麼有事物存在?──存有的奧妙

    15. 是什麼填滿了空間?──事物與性質的秘密

    16. 什麼是美?──致命的吸引力

    17. 我們需要神明嗎?──希望、安慰與審判

    18. 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追尋生命的意義

    19. 我有什麼權利?──積極、消極與自然權利

    20. 死亡可怕嗎?──死亡的恐懼深淵

    譯後記

    重要哲學家

    註釋



    ?





    導讀(節錄)



    布雷克本是怎麼想的?




      哲學或者說哲學思考起自一個人性的事實:人會反思自身的存在與周遭環境。這樣的反思來自人心靈中一個時隱時現,但總是存在的傾向:想要理解──想要理解自我、想要理解他人、想要理解社會、想要理解世界(宇宙)。這是反省式的理解。不同於來自直接經驗的認知或情感上的回應。反省式的理解是人心靈獨特的運作。反省式的理解可以帶著不同的意圖或態度,這個意圖可以是想要活得更好,或者是純粹的認知或知性的理解。如果是帶著比較純粹的認知興趣,那麼,這個反思是理解所意圖的是探究真相或是對於一切能夠想得通透。時至今日,科學的探索是理解真相的典範。就這一點來看,如果有人說,科學是正確理解所必要,這不僅是可以理解的說法,甚至就是正確的途徑。事實上,有些人採取極端的立場,認為科學是理解真相唯一可靠的方式,這是科學主義。弔詭的是,科學主義並不能用科學的方式來證明,反而,相信科學主義的人是選擇了一個哲學主張。



      先不去論科學主義是否成立的問題,明顯的,哲學不是科學。但是,哲學就其為理解真相的學問,哲學如何不同於科學?或許從事哲學探究的人,彼此的動機或興趣並不全然相同。但是,作為一門學問,哲學是或更好被理解是純粹的知性興趣所推動的探究。哲學是對於理解真相或想要將真相想得通透的知性活動,這是反思性的。究其根源,反思起始於問題──人在追求理解自我、社會以及世界(自然)所遭遇的問題。所有智性理解的追求都有所針對的問題,不僅哲學如此,科學亦然。



      哲學和科學,依據前面簡單的敘述,有著家族相似性──哲學和科學都是對真相的智性探究,也都針對著類似的主題──對於自我(人)、社會與世界之真相的理解。雖然如此,但哲學不是科學,或許我們還是需要回答先前的問題:哲學如何不同於科學?這個問題頗複雜,不是這篇短文適當的主題,但是,我們都正確的相信哲學不是科學,為此,我們可以討論一個較小的問題:哲學是什麼?



      通常,「哲學是什麼?」是一般哲學概論的書的主題,大部分的「哲概」都介紹哲學的一些領域或課題,包括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科學哲學、語言哲學、社會政治哲學、心靈哲學、邏輯哲學等,這類哲概介紹作者所認為的主流哲學理論,單就這點來說,「哲概」和其他學科的一般教科書頗為近似。在其他的學科,這種一般性的概論通常是介紹這個學科一般被認可的(或者說,沒什麼爭議)學說或主張,如普通物理學或普通化學或普通心理學,這些科學概論是針對初學者,提供學生進一步瞭解或研究科學的起點。但是,哲學不一樣。一本哲學概論(哲學導論)的書可以就是哲學。賽門•布雷克本(Simon Blackburn)這本書可以看做是哲概,但是布雷克本在這本書裡並不介紹哲學各個領域裡的主張或學說,而是討論一些哲學裡爭議頗大的問題,在這些討論中,布雷克本的目的是論述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立場或主張。



      作為哲學家,布雷克本這本書是闡述他的哲學,或者,他會說,他是在闡述哲學。布雷克本經由討論20個問題來論述他獨特的哲學主張,不是介紹哲學的各種流派,就這一點來說,這本書不是一般的教科書式的哲學概論或導論。如果將這本書當成嚴肅的哲學論述,那麼,這意味著,哲學作為一門學術並沒有固定的論述方式。哲學論述不僅風格可以不同,甚至方法也不同,就如同柏拉圖的對話錄《理想國》、笛卡兒的《沉思錄》、休謨的《人性論》、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羅爾斯的《正義論》等等,這些哲學著作的風格全然不同,主題也不一,但都是嚴肅的思考並回答哲學問題的哲學論述。



      就寫作風格來說,布雷克本這本書不是嚴格的學術論述,並沒有依照學界所公認的學術方式來論述他的哲學。布雷克本在這本書的行文看起來頗為隨意,有一種哲學思考筆記的味道,在每個問題的討論,他廣泛引用各種思考、多樣的看法,讀者明顯可以察覺他是在對讀者陳述自己的思考、想像與感受。所以這本書不是抽象的論述或者枯燥的獨白。不過,這本書並不容易閱讀,讀者多少會感覺到他的思考或行文脈絡不容易完全掌握,有時引述討論某個哲學家或科學家或文學家的說法,有時是對流行意見的觀察,有時是他自己的看法,這些不同說法交雜在他的思考與討論中;這樣的論述,一方面呈現問題有其複雜性,另一方面則涉及更多的爭論。再者,這些哲學問題是反思性的,讀者需要夠努力去思考才能掌握或品味其中的趣味。



      ……



      這本書的寫作看似隨興的哲學思考筆記,布雷克本並不在細節上有足夠的清楚說明,也不仔細說明所引述之哲學主張的意義,因此,閱讀時有些時候有一定的難度。他的目的是引導讀者進入哲學或作哲學思考,他的討論是提供思考每個問題的一些角度以及方法,他提供讀者他所認定的對於問題的哲學思考。讀者或許會問:這問題是這樣來思考嗎?例如人性的問題,中文的讀者對於人性的議題多少是依據所讀過或聽過的性善-性惡的爭論來設想,但布雷克本在書中並不如此來考量或處理人性議題,這讓讀者不免對布雷克本對於人性的思考與論述有所遲疑。其實,布雷克本在前言中提到,哲學是處理人性的問題,他對人性的理解頗明顯是沿襲自蘇格蘭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的想法。休謨認為,人類理解的對象包括自然與人,自然哲學或科學研究自然,而人文科學或哲學研究人與社會,休謨稱之為人性科學(science of human nature)。如此,休謨式的人性觀是比性善-性惡更廣,從這個更廣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或可瞭解布雷克本在前言中所說的,哲學主要是對人性的討論,11-15章關於時間和存在的討論不是明顯關於人性(對休謨來說,時間與存在也是人性論的議題,為何如此?這裡不進一步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休謨的《人性論》),這本書的其他15個問題都是關於人性的討論,而第5、6、7、10這幾章多少也處理性善-性惡的議題。



      或許讀者也會問:這本書所提的這些問題真的是哲學思考的適當問題?布雷克本在這裡列舉20個問題,這些的確是關於自身存在以及周遭的問題,但有些問題卻不被列在這裡(例如有人或許關心道德對錯的問題、有人關心性別的問題,或者社會正義的問題),當然,布雷克本也沒說他所列的是全部的哲學問題。



      ……



      事實上,在這本書中,布雷克本對這些問題提出其主張,但有時並不容易被指認明顯。一個可能的因素是,他的論述經常引入生活經驗。每個人的生活經驗有相類似之處,也各自有獨特性,例如他對於「生命意義何在?」、「美」、「死亡」、「神」、「為何要當好人?」等等問題的討論訴諸頗多他自己以他所理會的他人的經驗,引入他對生活的經驗來反思哲學問題,這使得他的討論較為生動,但讀者或許會質疑:我為何要在乎你布雷克本的生活經驗?哲學思考追求知性理解的通透性,但是,你布雷克本依據你的生活經驗所提出的思考與討論,是你個人的看法,實在看不出來你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以及回答是通透的?或許,布雷克本以如此的方法來思考討論這些問題,與其哲學立場有關。

    ?
    (許漢�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