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侏羅紀公園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2272237
麥克•克萊頓
鍾仁
新雨
2017年6月15日
217.00 元
HK$ 173.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2272237
叢書系列:
精選
規格:平裝 / 624頁 / 25k正
精選
分
類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有時你會感到寂寞但那並非沒有道理
晨碎(限量贈品,典藏燙金精裝版,颶光典籍系列外傳)
火宅之舞
晨碎(颶光典籍系列外傳,限量典藏燙金精裝版)
小鎮醫生
內
容
簡
介
進化史就是一部生命逃脫一切障礙的歷史。
這過程是痛苦的,甚至充滿危險,但生命卻找到了出路。
目
錄
前言
序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聲
附錄
序
推薦序
始終在《侏羅紀公園》裡的我們 ?
◎ 唐澄暐
事情可以從三十年前說起,當一切都還朦朧時,家人帶我去一個叫「外雙溪」的地方。
我只記得兩件事。巨大的骨架在漆黑天井下,被強烈光芒照出深刻陰影,讓它們從頭到腳都尖銳的令我害怕,但又著迷。然後是那本我一路從那「外雙溪」捧回來的圖畫書,裡面是那些骨架添上肌肉外皮後的怪獸們,會走路、會游泳、會飛,強壯而鮮豔。
我就是從那時喜歡上恐龍的眾多孩子之一,無時無刻想起那些化石、想像牠們活過來的模樣,然後在現實中追尋牠們。有時我們會走上科學路,在《漢聲小百科》和其他正版盜版的科學讀物中認識暴龍、三角龍、雷龍,和牠們興衰的時代;但也有一條走偏了的路─反正恐龍和怪獸看起來都差不多,而且錄影帶上頭都寫什麼恐龍大怪獸,那就看下去吧,於是有些人踏進怪獸世界,看見奇形怪狀的恐龍用嘴巴、眼睛噴雷射,搗毀城市、互相打鬥。
在真實與想像同樣有趣、恐龍和怪獸混種的童年裡,我把聯絡簿畫滿恐龍,同時看著百科和錄影帶,一邊搭時光機回到恐龍時代,又希望未來成為考古學家。不過現實是,台灣的地底下一具恐龍化石都沒有,而同學們長大得比我快;恐龍在他們眼中早已笨重無趣,一如他們極力想從身上甩開的幼稚。一瞬間好像只剩我還在恐龍世界裡任由他們質疑,都幾歲了還喜歡那種東西?但那時的恐龍其實已慢慢爬出沼澤、抬高了尾巴,身體溫暖直立了起來,《牛頓》、《哥白尼21》那些雜誌都有提,但我卻沒察覺。光那樣的說明還不足以讓我認知到,新時代的恐龍已經逐漸孵化了。
直到一九九三年,《侏羅紀公園》登台的夏天。當時我完全沒預期什麼,光是恐龍電影就夠我央求家人進戲院了。雖然還沒滿十二歲,但已不復存在的忠孝戲院當時也沒為難誰,一些差不多大的小孩也都跟著進了影廳。
當時我們只期待看到恐龍又一次動起來,像台中科博館或者中影文化城那樣。但在黑暗中,我們卻看到活的恐龍噴出熱騰騰的鼻息,以龐然巨掌壓扁車身、敏捷的追擊、殺人。對許多第一次越級看片的孩子來說,那更是生命中首度體會電影的驚悚魅力。
更重要的是,那天之後很多事都不一樣了。我們反覆讀過、想像過的恐龍世界,隨著《侏羅紀公園》一起活了過來。許多曾經嫌恐龍幼稚的大小孩,也回頭來像我們一樣,帶著好奇仰望這群陌生而美麗的動物。說來有些難為情,但當包括大人在內的每個人開始覺得我腦中那些恐龍知識很酷的時候,我還真有種一掃過往怨氣的暢快。
我們的恐龍世界就這樣挺過三疊紀的嚴苛,迎來侏羅紀盛世,這都要歸功《侏羅紀公園》前所未見的特效,但也不只如此。電影劇情若仍是老套的失落祕境恐龍孑遺,未必能帶來同樣風潮。《侏羅紀公園》新穎的不只是電影技術,劇情也緊追最新古生物學、遺傳學,甚至連結科技與社會的更複雜難題。
《侏羅紀公園》的危機並不只是那幾天種種意外的後果,更不能單用科學或人性的傲慢來概括。小說並非只把恐龍殺人當自然反撲,也絕非僅用遺傳缺口談生命哲學,兩者之外,小說更強調數學家馬康姆口中的混沌理論,甚至可說這才是貫穿全書的主題─些微的變化產生失序,直到形成出乎預測的發展。比起電影,小說更詳細描述公園管理者運用各種控制手段,維持公園及恐龍群體的穩定可預測;但將環境複雜細節視為簡單變數操控的結果,就是任何一點小變動都可引發公園的大災難。
但小說更有對現實的批評。打造公園的國際基因公司,呈現了當前影響我們最深的企業模式:跨國以獲得最大資本,並規避國家干預,在保障私人的大傘下進行無人監督的活動;為了減少人事開支,盡其所能將一切自動化,追求快速成效並掩蓋缺失;鼓勵專業人才埋首於自身本位,排斥觀察整體局面的批判;以獲利為唯一導向,忽視其他道德倫理考量和外部成本。更嚴重的是,侏羅紀公園只是更龐大企業利益的一個環節,就算這座公園垮了,同樣技術隨時可以轉移到任一小島重新起家,更不提所有圍繞恐龍基因的專利,未來還可藉其他衍伸商品,繼續替公司賺進多少財富。
這是我們越陷越深的侏羅紀公園。三十年過去,我眼中的恐龍世界從朦朧變得清晰,也被更多人所了解喜愛,有些同好還突破島上缺乏恐龍的限制,投入海外恐龍研究,或以精湛藝術投入恐龍創作。二十多年前一轉恐龍形象的電影,反而在一部部續集中拋下與科學的對照和反思,變成了當初它扭轉的俗套與批評對象。這時正適合回頭讀《侏羅紀公園》小說─當驚悚日漸消逝時,只剩小說還能讓我們察覺身處公園的危機。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