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十周年紀念版)
9789571370279
羅伯特•比爾
向紅笳
時報出版
2017年6月20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1370279
叢書系列:
知識叢書
規格:平裝 / 304頁 / 16k
知識叢書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藏傳佛教
同
類
書
推
薦
古象雄文明的往事今生:雪域高原尋訪象雄耳傳上師,地圖上消失的古王朝聖地、西藏文化的根與魄
朗然明性:藏傳佛教大手印及大圓滿教法選集
蓮師大圓滿教授講記:《藏密寧瑪派最高解脫法門》
密宗道次第論
恰美山居法 7(圓滿篇):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瘋狂美術館:藝術史上的天才奇作大解謎
禪食慢味:宗哲和尚的精進料理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你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了幸福的長度:21個切換視角的練習,辛苦也能是幸福
圖解西藏密傳占星術
內
容
簡
介
本書介紹藏傳佛教豐饒、多元的象徵符號與器物圖像,深入探討其源頭、意義與功能,囊括各式吉祥物、動物與神話動物、密宗器具、兵器、神器、植物、供物、手印,以白描的畫法、簡潔典雅的線條,將西藏藝術文化的縱切面,以多層次的主題展現出來,簡約之中不減繽紛。
全書共分十六章、四個附錄、詞彙解釋及兩百餘幅插圖,並由譯者加註千餘條註釋,方便讀者探索這些器物、圖像深邃的宗教內涵之餘,也增添學術價值。不論就宗教與藝術的題材,還是圖像與文字的搭配,本書都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著作。對藏傳佛教文化、藝術、象徵符號有興趣的讀者,本書絕對值得珍藏;對於一般藝術、文化工作者,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八瑞相:寶傘、金魚、寶瓶、妙蓮、右旋白螺、吉祥結、勝利幢、金輪
◆八瑞物:寶鏡、黃丹、酸奶、長壽茅草、木瓜、右旋白螺、朱砂、芥子
◆轉輪王七政寶:金輪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白象寶、紺馬寶、將軍寶
◆象徵物與供物:三寶、三勝獸、和氣四瑞、六長壽、三大菩薩、七供碗、祥麟法輪
◆動物與神話動物:大象、鹿、獅和雪獅、老虎、馬與風馬、四方超自然生靈、龍神、龍眾、金翅鳥、摩羯、饕餮
◆星象符號:太陽和月亮、五大元素(地、水、火、風、空)、須彌山、壇城供
◆主要禮儀和密宗器具:金剛杵、法鈴、十字金剛杵、卍字符、金剛橛
◆吉祥天母的五種神器:疾病種子袋、紅咒語包、黑白骰子、魔線球、拘鬼牌
◆手印:施予印、護法印、施依印、觸地印、法輪印、大圓滿手印
名人推薦
才? 嘉 達賴喇嘛基金會前董事長
姚仁喜 建築師
翁仕杰 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前副秘書長
陸蓉之 藝評家
黃? 易 武俠小說大師
漢寶德? 世界宗教博物館前館長
蔣? 勳 藝術學者──誠摯推薦!
?
目
錄
譯者的話
序言
?
第一章◆八瑞相
寶傘/金魚/寶瓶/妙蓮/右旋白螺/吉祥結/勝利幢/金輪
?
第二章◆八瑞物
寶鏡/黃丹/酸奶/長壽茅草/木瓜/右旋白螺/朱砂/芥子
?
第三章◆五妙欲
色/聲/香/味/觸
?
第四章◆轉輪王
轉輪王
轉輪王七政寶
/金輪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白象寶/紺馬寶/將軍寶
轉輪王七近寶
/寶劍/龍皮褥/宮室/衣袍/林苑/寶座/靴履
轉輪王七珍
?
第五章◆象徵物與供物
三寶/三勝獸/和氣四瑞/六長壽/三大菩薩/七供碗/祥麟法輪
?
第六章◆動物和神話動物
大象/鹿/獅和雪獅/老虎/馬與風馬/四方超自然生靈/龍神/龍眾/金翅鳥/摩羯/饕餮
?
第七章◆星象符號
太陽和月亮/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須彌山/壇城供
?
第八章◆主要禮儀和密宗器具
金剛杵/法鈴/十字金剛杵/字符/金剛橛/天杖/達瑪茹/脛骨號筒/嘎布拉碗/鉞刀
?
第九章◆兵器
弓和箭/彩箭/火箭/虎皮弓套和豹皮箭囊/花蔓弓和花蔓箭/寶劍/盾牌/天蠍柄劍/天蠍/水波利刃/利刃/飛鏢/鐮刀/犁鏵/三股叉/三股矛/天蠍柄矛/矛/矛翼/長箭/捐戈/短橛/橫棒/骷髏棒/骨架棒/屍棒/弗戈/叉棒/板斧/鐵錘/鑄錘和風囊/鐵鉤/套索/花蔓鉤和花蔓索/蛇索/鐵鏈/輪盤/木杵/火缽/火團/火輪和風輪/火把/天網/惡魔軍隊的兵器
?
第十章◆吉祥天母的五種神器
疾病種子袋/紅咒語包/黑白骰子/魔線球/拘鬼牌
?
第十一章◆恐怖的替代物和供物
梵天頭/砍下的人頭/人頭花環與骷髏花環/斷臂與斷腿/小腸/心臟/顱骨/屍林布/經旗布/針和線/巫師神角
?
第十二章◆手持標識和禮儀供物
蓮花/金輪或法輪/海螺/寶傘/勝利幢/摩羯幢/狼幢、公牛幢和虎幢/旗幡/絲帶/三層飾/鑲珠纓珞/犛牛尾拂塵/孔雀翎/孔雀翎扇和寶鏡/孔雀翎華蓋/經書/寶篋/僧缽/天杖/比丘用品/佛像/佛塔/念珠/珠寶/如意寶/如意樹/水晶/瑟珠/吐寶鼠鼬/金鞭/金耳環和珠寶冠/天宮/香爐/寶鏡/水壺/禮瓶/長壽瓶/金色寶瓶/寶篋/護身佛盒/盆缽/琵琶和弦子
?
第十三章◆植物供品
蓽撥/香椽/蘿蔔/訶子/玉米穗/穀穗/稻穗/菩提樹或道樹/神樹與花枝/無憂樹/龍樹
?
第十四章◆法源
喜旋/法源/金剛瑜伽母法源
?
第十五章
◆朵瑪與象徵性供品
朵瑪/靈器/贖身品:箭和紡錘/五覺供品/內供
?
第十六章
◆手印
施予印/護法印/施依印/觸地印/法輪印/大圓滿手印/禪定印/合十印/殊勝三界印/降魔印/期克印/壇城印/純陀印
?
附錄
一、攪拌大海的傳說
二、五部佛
三、三身
四、脈輪
?
詞彙解釋
?
序
譯者的話
我是在英國牛津大學舉辦的國際藏學研討會的書攤上發現這本書的。坦率地說,最初吸引我的是書中精美的插圖。全書插圖均採用白描畫法,毫無奢華之感,但令人有一種美的享受。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的色彩、線條和器形與眾不同,別具風格。白描繪製的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則更有一番韻味。插圖的線條典雅、流暢,構圖嚴謹,器具形象逼真、直觀,極富韻律美。在翻閱全書後,我更感到這是一部文風嚴謹、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的學術性著作,全面闡述了藏傳佛教器物的歷史淵源、禮儀上的應用及其濃厚的宗教內涵。
本書作者羅伯特.比爾是一位西方藝術家。近三十年來他一直致力於西藏唐卡藝術的研究,是從事唐卡藝術研究的首批西方學者之一。他曾有多部有關西藏唐卡藝術的論著問世,如《藏族符號與藝術主題百科全書》,並為《大成就者傳奇》一書繪製插圖。
器物對藏傳佛教的傳播和傳承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西藏繪畫、雕塑等藝術的重要題材。藏傳佛教器物包括宗教法器、禮器、戰鬥武器及神靈所持的神器。
全書共分十六章,附有四個附錄和二百餘幅附帶文字說明的插圖。第一章「八瑞相」介紹了十分常見的寶傘、金魚、寶瓶、妙蓮、右旋白螺、吉祥結、勝利幢和金輪及其起源。第二章「八瑞物」詳細描述了寶鏡、黃丹、酸奶、長壽茅草、木瓜、右旋海螺、朱砂及芥子,並闡述了它們的功能。第三章「五妙欲」特別介紹了色、聲、香、味、觸及五大感官在藏傳佛教中的作用。第四章「轉輪王」是十分重要的一章,就轉輪王七政寶、七近寶及七珍進行了言簡意賅的闡述。第五章「象徵物與供物」側重在幾大組重要的吉祥符號和圖案上。第六章「動物和神話動物」主要介紹了出現在藏傳佛教藝術中的自然動物及超自然的神話動物及其起源。第七章「星象符號」除了簡述太陽和月亮及五大要素外,特別詳細地解釋佛教宇宙觀中神祕莫測的須彌山和被稱作「壇城」的曼荼羅。第八章「主要禮儀和密宗器具」是本書中最為重要的一章,重點詮釋藏傳佛教儀軌和儀式中最常用的法器。第九章「兵器」介紹神—人或神—神戰爭中使用的兵器及它們的歷史淵源。第十章「吉祥天母的五大神器」是專門介紹吉祥天母神器的章節。第十一章「恐怖的替代品和供物」重點描述了藏傳佛教中十分獨特的供物和替代品。第十二章「手持標識和禮儀供物」著重講述佛像所持器物及其歷史淵源。第十三章「植物供品」介紹的是其他類似著作中很少提及的植物供品。第十四章「法源」是比較晦澀的一章,主要涉及佛教的本源及其外在的表現形式。第十五章是「朵瑪與象徵性供品」。朵瑪是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中常見的供物,而其他象徵性供品的宗教含義卻鮮為人知。這一章側重在對朵瑪、靈器、贖身品、五覺供品及內供的描述上。第十六章「手印」十分有趣,在所附插圖的幫助下,該章介紹了多種手印、手印的功能及結法。四個附錄分別是:攪拌大海的傳說;五部佛;三身;脈輪。書後所附詞彙解釋對生澀難解的佛教詞彙作了進一步的詮釋,相信會使讀者受益匪淺。
為了方便讀者進一步深刻理解藏傳佛教器物深邃的宗教內涵,也為了增加本書的學術性,譯者就力所能及提供了千餘條註釋,希望由此能加深讀者的興趣和理解。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個別梵文或藏文語焉不詳,只得保留原文或給出音譯或根據英文解釋進行翻譯,因而也無從加註。對於譯者來說,這是一個小小的遺憾,我希望這點缺憾不會影響全書的質量。還須指出的是,全書中除了註釋中的藏文和梵文是由譯者補充,絕大部分的藏文和梵文均是原書所註明。
譯者從事藏傳佛教資料翻譯工作已有二十餘年,對藏傳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有感受。本書中出現的梵文、藏文及其他文字大大增加了翻譯的難度,幸虧得到諸多朋友的鼎力相助,才使得這本著作得以面世,譯者對此心懷感激,恕不一一致謝。我還要真誠地感謝中國藏學出版社為解決本書的版權所作的不懈努力。
最後,我願對長期以來一直給予我真誠幫助的所有朋友們表達我誠摯的謝意。
由於譯者的水平有限,特別受到對佛學精髓之領悟的制約,在翻譯過程中難免會有漏譯,甚至錯譯之處,懇請廣大讀者及藏學界學者不吝賜教。
扎西德勒!
序言
1999年夏季,我完成了《藏族符號與藝術主題百科全書》。這部著作的寫作耗時多年,僅完成素描一項就用了近乎八年的時光,是我在蘇格蘭荒蕪的西部高地漫長的半隱居狀態下創作出來的。與之相比,本書的寫作速度較快,且費力不大。每當有話要說時,詞彙會輕易滾湧而出,或許,不知何時收筆成了我的最大困難。在完成了近五十萬字之後,我的出版商和編輯「讓我歇手」。此書已超過了截稿日期,甚至連編寫索引的時間也所剩無幾。儘管基本上它是以初稿形式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但我認為它是一部質量上乘、見解獨到的著作。
2000年初,我為《藏傳佛教眾神》一書編寫精準的圖示索引。馬丁.威爾森歷時大約十四年為這部著作翻譯了藏文經文並加以註釋。這部著作簡要描述了五百多位神靈。這兩部著作幾乎是同時出版,我也隨之感到金剛乘藝術複雜的象徵主義展現了煥然一新的氣象與見解。
本書是《藏族符號與藝術主題百科全書》原文與《藏傳佛教眾神》中凝練段落的綜合。儘管我為本書所繪的插圖經過了一定的篩選,且主題範圍也被大大縮小,但我認為以本書目前的編排,讀者使用起來會更為方便、得心應手。
我力圖使本書的內容構架更符合邏輯,以便將具有鮮明佛教教義特徵的大量內容納入此書。本書的前五章涉及幾大組吉祥符號、供物及標識,其中許多是早期印度佛教第一批具有象徵意義的主題。第六章介紹佛教藝術中的自然動物和神話動物之起源。第七章談及星象符號(太陽和月亮)、五大要素、須彌山和壇城供物。第八章介紹了金剛乘中的主要法器:金剛杵、金剛鈴、十字金剛杵及金剛橛,以及天杖、達瑪茹(手鼓)、脛骨號筒、顱器及鉞刀等其他密宗法器。第九、第十章介紹了具神力的傳統武器,主要為半怒相本尊神和怒相護法神所持。第十一章描述這些神靈所持、更具降魔功力的替代物。第十二、十三章包括不同神靈和法師的手持法器與植物替代物。第十四、十五章涉及金剛乘佛教中更為神祕的符號,包括「法源」、「朵瑪」及「內供」。第十六章描述眾神所結的主要手印,並以此結束全書。
本書書後附有四個附錄和一個詞彙表。附錄一是有關攪拌大海的傳說;附錄二簡述五佛部之總體概念;附錄三簡要詮釋佛陀的各種「身」;附錄四試圖簡要闡釋無上瑜伽密宗佛教的「脈輪」體系。從象徵意義上來看,「脈輪」體系與出生、生命和死亡的轉換過程及進入最高圓滿狀態的轉世有關。最後這三個附錄的主題內容極為廣泛。儘管本書的解釋十分簡要、不夠充分,但想要真正理解金剛乘佛教令人歎為觀止、紛繁複雜的戒律和修持,深入這些主題是至關重要的。
在本書中,我通篇使用「符號」一詞說明一個特定的器物或替代物的內涵。這一詞彙更精準的解釋或許應是「清淨」,因為這些器物主要代表眾神獲得圓滿後的品性或「純淨」。在過去一千五百年間,印度及西藏大師撰寫的《神靈讚》種類繁多,已充分展示了這種純淨。優美的祈禱詞中,詩一般的語言展現出這些大師從眾神身上感悟到的尊崇、信奉、摯愛和忠誠,被他們視為得到庇蔭和獲得靈感的源泉。
本書通篇使用了「經常地、通常地、頻繁地、普遍地和從傳統意義上」等詞彙,表示獨特的象徵性定義或描述。之所以使用這些詞彙,並非無法確定某個象徵的含義或是無法描述,而是這些符號在不同派別或世系的圖像上產生了異化。岔題去解釋這些異化超出了本書的範疇,但是在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中,我不時針對局部作嘗試性的解釋。在金剛乘肖像畫法中,象徵主義有時會有外部、內部及神祕三個層面,在無上瑜伽密宗的修持中更為如此。這些教義揭示的含義十分深奧,且層面較多。宛如閃爍彩虹光澤的一顆錐形如意寶,光的本體只有一個,但各個琢面發出的光澤卻繽紛多彩。
同樣,對於用來描述各種佛教世俗和圓滿特質的詞彙,也應有同樣的理解。如:「八正道」、「六度」和「四無量」都是難以界定的「絕對」詞彙和「相關」詞彙,其含義基本上是溝通人的靈感的。作為禪定的內容,其含義不斷加深以符合修持者在情感、精神、心理和哲學上的認知。佛教經文中的大量詞彙,任何一個都可以再分為多個方面或多個組成部分,例如「六度」就可以進一步分為三個層面。這些詞彙的「絕對」含義僅存於圓滿之心,自然地散發出佛陀與生俱來的無限清淨、智慧、慈悲和摯愛。
佛教眾神及其象徵物只是將小乘、大乘和金剛乘佛教教義的整個「道」囊括其中,或是以有形的方式表現。只有深入理解,才能真切地感悟,而且只有通過持續、漫長的修持、修習和完善,才能直接感悟。以為僅僅透過歷史、心理和比較性質的詮釋就能理解,這種觀念不免有失偏頗。佛教是一個活的教派,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幾千名大學者、賢哲和修持者已為此貢獻了一生,乃至生命。這些教義的理解十分完美,無需再行詮釋。人類思想能夠加以詮釋和理解,而這個「活的教派」的純淨之美正在於此;人們最終會意識到,佛法只存於思想中,人們苦苦尋覓的東西正是他們實際看到的東西。
佛教在其起源地印度發展了一千七百多年,直到入侵的伊斯蘭軍隊在十二世紀末期摧毀了龐大的佛學院。金剛乘密宗傳承在公元八至十二世紀期間得以昭世,而這四百年是印度佛教文化之花綻放的最後時期。正是在這段時期,佛教教義通過喀什米爾和尼泊爾傳入西藏,並由梵文譯成藏文。藏族藝術中出現的大部分符號都源自於印度佛教。早在佛教傳入之前,許多符號在古印度業已存在。同樣,所有的佛、菩薩、主要本尊神和護法神都源自印度佛教,裝飾在印度皇族的絲袍和珠寶飾物上,或是印度密宗瑜伽師及瑜伽母的骨飾和獸皮上。
大多數符號源自印度已無可爭議,但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以下問題:「依據什麼區分藏傳佛教和早期印度佛教?」斯蒂芬.巴徹勒在其著作《蓮花中的珍寶》中寫道:「就教義而言,藏傳佛教並不會過分偏離印度先哲,但他們以其他種方式重新組織其內容,形成系統化實現大圓滿的道次。真正屬於藏文化的是佛教『道次』的邏輯,而不是根據這種邏輯編排的個別教義和感悟。因此,並不是與眾不同的藏族成分使藏傳佛教與眾不同,而是這些常見的佛教成分在藏人思想中融合的方式。」
我從事佛教藝術研究和實踐已有三十餘年,但從中發現的奇觀和感悟始終令我驚歎不已。
如同一面魔鏡,你注視得越久,它就越能揭示其內涵。我對大圓滿思想滿懷感激,它表述了這一切神聖之美。山姆.曼德斯的影片《美國心玫瑰情》結尾的幾段話似乎能準確地表達出這種心情:「我想,我對我身邊發生之事是滿心怨忿,但當我發現世界上充滿這麼多美麗的事物時,我氣都消了。有時,我感覺所有美的事物彷彿在我眼前展現,無處不在。我的心膨脹起來,就像個快要爆炸的氣球。而後,我想起要鬆弛於心,不再執著。隨後,那些事物便像雨水一樣從我手中悄然飄過。於是,除了對我愚蠢、微不足道的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心懷感激外,我的頭腦空空如也。我敢說,我的話你懵懂不明,但別擔心,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