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論語辛說 卷十七 [憲問篇]下、[衛靈公篇]上 (7CD)

論語辛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2123530864
辛意雲/主講
竹科廣播
2017年6月15日
327.00  元
HK$ 261.6  






ISBN:4712123530864
  • 規格:有聲CD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內容:7張CD,每張2集,共13集,時間總長420分鐘





    1知其不可而為之

    2隱者荷蕢

    3詩以人為本

    4修己安人

    5孔子與原壤

    6循序成長

    7衛靈公十五

    8行為的基準

    9進退的智慧

    10智與仁

    11成就仁道

    12生命的學習

    13治國之法





    辛意雲教授序言



    在科技下的一點隨想




      近來有位四十歲左右的以色列作家,他寫了人類的簡史《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據說他從人類在科技上的發展,說明幾件人類所在意的事,譬如生死問題,是否會因複製人而超越解決。他說:「今天的科技可從人類細胞抽出,複製更多的你我,如此生與死的界線是否就跨越了呢?而人的獨特性是否會模糊了呢?」又說:「機器人的發展,已到了可以自行思考、有機的創造性的活動,如此人的創作主體性也失去了主動與明確的地位。人似乎要代替神,走向創造的路了……」



      看過這書的朋友,非常興奮的來告訴我這些訊息,並問我在這些作為中傳統中國人學的意義何在?



      我因為還沒有時間讀這本書,不敢確定的回答。但基本聽來,這書的前提仍是站在西方唯物論的觀點下的看法,一切以物質認識、科技的創造為主。並以此就認為「人」將失去他的主體性。



      其實,回過頭來看,這一切不都是人創造的嗎?然而這些創造真能成為神、代替神嗎?再說,再多的複製人,真能消除人面對生死的疑慮嗎?即使人要是真能不死,這會是件好事嗎?機器人發展到能如人般的有機思考與創作,機器就真能代替人嗎?人如不餵食機器人、不製作程式提供機器人,機器人還可以自行發明程式、餵食程式嗎?



      質言之,科技的發展真能模糊人的主體位置性嗎?其實,從傳統中國的「人學」看,這些似乎不會是一嚴重的問題。而人即使走上了高度創造性,能否超越天成為神,實在也要再觀察。



      西方在長期發展上,總是容易偏執在一端,不是唯物、就是唯心;不是感性,就是理性;不然就是有技術,而沒有人的心靈、情感。也不問人類的幸福是什麼?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傳統中國「人學」的傳統似乎更有必要性。孔子曾說:「叩其兩端而用之」、「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一切當能行其中道,人才不會走上偏執、走上牛角尖。



      在這時代,能在IC之音主持傳統經典,真是一大榮幸。這真要感謝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曾董事長、許執行長,還有IC之音的同仁們。


    辛意雲於人學齋

    四月十五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