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落失男孩

落失男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439930
湯瑪斯.沃爾夫
陳婉容
逗點文創結社
2017年7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9439930
  • 叢書系列:言寺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0.5 x 14.5 cm / 普通級
    言寺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你難道不想知道,死了以後,會怎樣被記得?

    湯瑪斯.沃爾夫 ——與海明威、費茲傑羅齊名的天才小說家——

    經典珠玉之作,直探家族記憶中的暗影與溫柔。





    導讀

    卡利班的醜壞純情�葉佳怡



    內文

    Part I

    葛洛佛在糖果店遭受不實指控,自此理解成人世界中潛伏的暗影。

    Part II

    三十年後,葛洛佛的母親回憶這名「最棒的兒子」,描述了生命當中永遠無法平復之傷口:「我依然記得他當時的模樣,他那雙黑眼睛、那頭黑髮,以及他脖子上的胎記──他那如此沉靜、嚴肅,又那麼認真的模樣。」

    Part III

    三十年後,葛洛佛的姊姊追憶與葛洛佛相處的最後時光,以及那一場以死亡作結的童年冒險:「如今,我四十六歲了,葛洛佛還活著的話,現在也四十四歲了呀……你能相信嗎?你能想像嗎?」

    Part IV

    葛洛佛過世時才三四歲大的胞弟,在自己三十多歲時,重返當時葛洛佛與家人同住的房屋,探尋家庭的記憶:「一切依舊在,然後一切都消失了,永不會回來了。」



    賞析

    記得在乎,他才能一直存在 �郭正偉



    附錄

    湯瑪斯.沃爾夫簡易年表





    導讀



    卡利班的醜壞純情




      湯瑪斯.沃爾夫是三十八歲就因病過世的天才。福克納曾稱他為同輩中最有天分的作家。但天才不是穩當的稱呼,天才是面向未來的期待,正因如此,早夭的沃爾夫永遠是顆新星,無法真正和費茲傑羅與海明威齊名。就連《天才柏金斯》電影原名明明只是《Genius》,內容也是編輯柏金斯與作家沃爾夫關係糾葛的故事,最後也沒被翻成《天才沃爾夫》。畢竟兩者相比,資深編輯柏金斯的漫長一生才活出了足以塵埃落定的成就。



      而沃爾夫始終是塵埃飛揚。《天才柏金斯》中飾演沃爾夫的裘德.洛總是情緒激昂,多話好動,甚至自比為莎士比亞《暴風雨》劇作中卡利班。明明是一輩子使用語言之人,善用的還是詩意語言,他卻自比困在島上那隻一度無法使用語言的半人半獸。1900年出生於南北戰爭後的北卡羅萊納州,也是南北戰爭中最後一個脫離合眾國的南方成員,沃爾夫體內彷彿始終流著被各種複雜立場拉扯的詛咒之血,無論身為美國人或藝術家,他總覺窒礙難行,困守愁城。他有太多浪漫純情,但體內也同時湧動著殘酷的血液,彷彿1919年由舍伍德.安德森出版的《小城畸人》所寫,「使人變成畸人的。便是真理。」



      他就是自己的畸人,自己的真理,書寫主角當然也只能是自己。沃爾夫的作品全是自傳,包括《落失男孩》(The Lost Boy),作為成名長篇小說《天使望鄉》(Look Homeward, Angel)的前傳,其中描寫的甘特一家就是沃爾夫家族,而十二歲過世的葛洛佛就是沃爾夫現實生活中二十六歲過世的哥哥班恩。《天使望鄉》原名為《噢,落失》(O, Lost),其中有六萬六千字的細密文字被編輯柏金斯刪去,不過完整版本已經於2000年出版,讓人足以一窺沃爾夫以超過三十三萬字所描述的失落情懷。



      但失落的究竟是什麼?《落失男孩》中確實死去了一個名叫葛洛佛的男孩,但故事才開場,這男孩就在小鎮廣場漫遊,似人又鬼。「這兒就是永不改變、始終如一的廣場。這兒就是一九○四年的四月。這兒有法院大樓的鐘和下午三點的鐘聲。這兒有側背著送報袋的葛洛佛。這兒有老葛洛佛,快滿十二歲的葛洛佛──這兒就是恆久不變的廣場,而葛洛佛在這兒,他父親的鋪子在這兒,時間在這兒。」時間在此地既精確又失去意義,生死流融一體,父親在這裡,兒子也在這裡,彷彿沃爾夫曾提及自己永遠在尋找「精神上的父親」,一種屬於美國這泱泱大國且恆定不變的存在。



      這情懷熱烈如明亮火炬,背後卻也有極陰寒的暗影。在A.司各特.伯格(A. Scott Berg)的《天才的編輯:麥克斯.柏金斯與一個文學時代》之中提到,沃爾夫曾在話語間推崇希特勒與他的親衛隊特務部隊,半悲憤又半戲謔地表示「親愛的阿道夫」知道如何對付那些找藝術家麻煩的流氓,而在美國,「正直的人卻被混混威逼榨乾。」當然,儘管有論者指出,1930、40年代的南方作家跟納粹共享類似心境——推崇威權主義、害怕差異、願意以野蠻手段懲罰所有異議分子——這段話也不能完全代表沃爾夫是個法西斯分子,畢竟他之所以說出這段話,是才因為作品涉及真人真事而被告毀謗,內心苦痛難忍。但他確實對美國這樣一個能夠執行正義的家父長形象有所期待。



      正如北卡羅萊納州在南北戰爭中的交界位置,沃爾夫的美國情懷似乎也極為複雜。故事中的男孩葛洛佛嚮往北方,認為北方一切對稱豐美,現實生活中的沃爾夫成年後也到紐約教書闖蕩。但在《落失男孩》中,代表沃爾夫的敘事主角所懷念的葛洛佛卻是對「黑鬼」充滿差別心的人士,甚至一段去博覽會火車程上要黑鬼回自己車廂的橋段,都成為母親追憶他的甜美片段。「他(被趕走的黑鬼)尊重葛洛佛的判斷,一如每個人都尊重葛洛佛的判斷。」



      沃爾夫對美國的情懷也展現在「博覽會」的元素應用。英美文學中最著名的博覽會,大概就是詹姆斯.喬埃斯的〈阿拉比〉。不過,儘管有論者指出,沃爾夫的意識流手法深受喬埃斯影響,《落失男孩》中的「博覽會」卻展現出完全不同風貌:〈阿拉比〉中的博覽會出現在冬天,主角抵達時也早已收攤,一切都是謝幕後的空寂;《落失男孩》中的葛洛佛卻是在美好的四月天前往聖路易斯,還在博覽會展場外的酒店工作,展場內有關食蛇人、脂肪女,滑水道跟摩天輪的描述在在令人眼花撩亂,葛洛佛甚至會用薪資買冰淇淋請弟妹吃。相對於〈阿拉比〉中因為浪漫幻滅帶來的成長體悟,《落失男孩》中的博覽會卻生機湧動,是被真空保存的純情過往與對未來的想望。沃爾夫是羅斯福總統1933年新政的支持者,深信國家應該強勢干預市場經濟,博覽會似乎正是反覆在他腦中復興美國強盛形象的變奏之一。想想如果活在今日,他或許也會支持強人形象的川普,以「使美國再次偉大」。誰知道呢?一旦想望純粹,濾去的便是現實中美好複雜的渣滓,但他對世界又有一種什麼都捨不得的偏執,於是用文字留下那些時代的沙金。



      沃爾夫是美國地方書寫的名家之一,不停自傳書寫的結果就是南方家鄉小鎮阿什維爾(Asheville)的鄰居對他又愛又恨——被寫他們也抗議,不被寫他們又生氣。小鎮生活是一顆美國夢的濃縮膠囊,人人抗拒改變又渴望昇華,導致每一瞬刻流失的時間都如同普魯斯特傾倒出的時光珠玉一樣。而卡利班正是這狡詐縫隙中的存在:他擁抱過往又不願被未來拋下,學會語言後用來詛咒教他語言之人,卻又能絕美描述困住自己的小島:



      「不要怕。這島上充滿了各種聲音和悅耳的樂調,使人聽了愉快,不會傷害人。有時成千叮叮咚咚的樂器在我耳邊鳴響。有時在我酣睡醒來的時候,聽見了那種聲音,又使我沉沉睡去;那時在夢中便好像雲端裡開了門,無數珍寶要向我傾倒下來;當我醒來之後,我簡直哭了起來,希望重新做一遍這樣的夢。*」



      而《落失男孩》就是沃爾夫的的其中一個夢,是美國夢的異卵雙生。如果用當今的流行樂重新說明,或許我會挑上這麼一句張懸的歌詞:「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失去的都是人生。」但如同卡利班被困在島上,卻仍能精細說出困頓之美,沃爾夫以他的每一個夢囈語:僥倖即人生,落失即完足。

    ?
    葉佳怡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