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生病,是人生的暑假:83篇默默為你加油應援的勇氣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476775
?野興夫
王詩怡
采實文化
2017年7月27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476775
叢書系列:
心視野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1.5 cm / 普通級
心視野
分
類
心理勵志
>
生死醫病
同
類
書
推
薦
我們終將離去:人生終點前的30個覺察,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希望,回到當下的自己
死亡可以教我們什麼:圓滿生命的五個邀請(二版)
終活筆記ENDING NOTE,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暢銷新裝版)
從絕望到希望:一名醫生與罕病戰鬥及共存的長征
內
容
簡
介
有些感動,受傷了才能感受
有些假期,生病了才有空暇
謝謝自己,今天也很努力唷
病痛,就交給醫師與上天
你,且感受當下這一刻的美麗
現在就是你人生的暑假
目
錄
前言
第1章 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
即便四面楚歌,天空依舊開闊
對今天這一天全力以赴
煩惱的時候更要笑開懷
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時候,乾脆什麼也不做
在人前哭泣沒什麼,這正是表現自己的時候
上天只會給你可以克服的難關
即便生病了,也不一定要以病人自居
不將健康的自己,奉為最高圭臬
今天比昨天更重要
一善祛一惡。日日行善,日日祛惡
雨滴會公平地落在每個人身上,差別在於對應方式
人生不外二選一,現在正是分歧點
第2章 生病不一定是壞事
人生有「或許就是為了這個時刻」才發生的事
就算臥病不起,依然能在床上看見地平線
下定決心和癌症共存的人,意外活得久
生病是人生的暑假
對弱點和缺點有自知之明,才能謙虛
不要對生病懷有罪惡感
人生路上滿是荊棘,儘管如此也要大開宴會
第一名或吊車尾,都有價值
不為小事患得患失
生病的時候,不如就把行程填滿
不疾不徐,向生命學習
「儘管如此」還是要做,否則無法進步
問題或許沒有答案,但是可以消除
第3章 你的生命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
為別人付出能夠豐富心靈
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珍惜使命感
即便只活兩小時,短暫生命也有使命
縱使明天就要說再見,今天也不忘替花澆水
人生的終極目標在於完成自我品格
將人生當作一項禮物
真正的好東西自然會有人繼承
嘗試新事物,就算是小事也行
不順利也要堅持下去
不要期待人生,放任自己無為而治
關掉手機或電腦,花一小時專注思考某件事
軸心不正,花自不開
同伴中有一人賢明便已足夠
死亡是最後的重要工作
第4章 壽命就「聽天由命」
不關心何時會死,大多數的事情就隨它去
一句話就能延長壽命
以前是怎麼過的,根本不重要
對人生感到厭倦的話就去墓園走走
擔憂是生命之毒
日落時刻猶能發光的人,才令人動容
一顆麥子若是落在地裡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對死亡也要心懷感激
完成人生任務前,人不會輕易死去
該活著的時候就活著,只有死期到了才死
大膽而隨性,少根筋剛剛好
第5章 如何和癌症病患及家屬相處
最後只剩下人和人的羈絆
愛從近處做起,只是遠觀會讓你看不見重要事物
人需要的是體諒而非大道理
愛自己等於愛別人
生病能讓周圍跟著成長
為你帶來勇氣的「儘管如此」
不要害怕變成一個人
試著對萬物加上「好」字
好整以暇地打招呼
建立能夠容許沉默三十分鐘的人際關係
只是喝口茶,場面就能緩和下來
給予「陪伴」,而非「支持」
下馬,看花
以為自己完全了解對方的相處方式最要不得
生病會讓人變幼稚
互相和解是人生最後功課
擺出鬆獅犬的表情
第6章 學習讓人生過得更好
人生與其包山包海,不如過得「非此不可」
溫和、鄭重、彬彬有禮
真正的寶物在垃圾桶
別人的惡言惡言,就當作是被跳蚤咬了一口
泥水變清澈需要時間
在意周遭的評價,只會讓人失去自我
有勇氣改變可變之事,冷靜接受不可變之事,並具有判別兩者的智慧
世人謂之弊者非弊也
後者不能優先於前者
不奢侈、不危險;花費,而不浪費
地位不應與金錢相伴
良師、益友、好書,人生三大邂逅
模仿美好事物,做人就是「模仿」
謙虛複述別人說過的話
堅持下去,你並不知道何時就會開花結果
後記
?
序
前言
現在人欠缺「生活的主軸」,一味追求外界的好評或反應,正在逐漸喪失自我中心當中。
日常生活中,也鮮少有機會思考「生活的主軸」。
然而,罹患癌症之後,許多人不得不去思考人活著的根本意義。
「為什麼會誕生來到這個世界上?」
「自己肩負著什麼樣的人生使命或任務?」
不是只有大病一場才會如此。包括疾病在內,舉凡面對重大的困境,我們都必須與同樣的問題對峙。
這個契機往往會以意想不到的形式來臨,逼得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生。
重點不在「說的內容」,而在「是誰說的」
我在順天堂大學醫學部任職病理學者。和臨床醫生不同,我不會到診間為患者看診。為了拉近醫療現場和患者之間的距離,我在二??八年一月開始嘗試辦立「癌症哲學門診」。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接待起過三千名以上的患者及家屬。
在癌症哲學門診,我會為每一位患者開出「言語處方箋」。我會將類似生命提示的「言語處方箋」,交給這些失去生活主軸、不知道今後該怎麼活下去的人。什麼話才會生效,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我會和每位患者面對面,一邊確認他們的表情和模樣,一邊從記憶中找出適合與那個人說的話語。
各位或許會覺得我做的事似乎很了不起,其實那都是過譽了。我很清楚自己的感性或知識有限,重點不在於「說的內容」,而在「是誰說的」。
我所給出的建議,都不是我的原創,而是來自我尊敬的前人。我只不過是借用他們的力量,提供言語處方箋罷了。
在重新審視人生主軸的時候重讀的書(大標)
請想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中心是粗粗的樹幹,樹枝從樹幹向外張開,上面長滿了葉子,開花之後不久,便結滿了果實。
同樣的,我們的人生也需要肩負和樹幹一樣的作用,也就是「主軸」。主軸不夠穩固的話,一旦遭遇困難,很可能就會應聲折斷,倘若樹幹一直都是弱不禁風,恐怕人生也難以結實累累。
每當我想要重新審視人生,都會重讀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或是內村鑑三的《代表的日本人》。第一次和這兩本書相遇,是我十幾歲快要進入二十歲的時候。當時我大學落榜,正在京都準備重考。
讀了這些書之後,我將深深打動我的部分、促使我反思的部分、認為可以成為人生典範的部分,一一用紅筆劃線。
迄今為止,我不知道重讀了幾次了。不可思議的是,我覺得應該畫紅線的地方,儘管已經過了四十年,幾乎還是和從前一樣。
不是隨便什麼東西,都可以當成人生的主軸。對自己來說,對他人來說,必須都是值得信賴、安心、可靠的東西才行。
當我這麼想的時候,首先浮現的便是新渡戶和內村。這兩位作家是明治以後,日本人引以為傲的大人物。無論安心、信賴與教養,都沒有人可以贏過他們。他們是超越時代的真人物。
《武士道》是為了向外國說明「何謂日本人」,而通篇以英文寫成。書中闡揚的既非道德,也不是宗教,而是在我們日本人血液中靜靜流淌的「生命主軸」。
《代表的日本人》一書中,介紹了五位偉人。每一位皆有其過人之處,我們可從西鄉隆盛身上學習到「度量」及「覺悟」、從上杉鷹山與二宮尊德身上學習到「領導能力」、從中江藤樹身上學習到「教育的重要性」,從日蓮身上學習到「堅定信念」。
在起初已有聖言
前來癌症哲學門診諮詢的患者,離去時彷彿從深井裡汲取到清水似地、臉上帶著神清氣爽的表情,或是離去時表情已豁然開朗,完全和進來時判若兩人──這些時刻,都會讓我重新感受到言語的力量。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
言語可以傷人。同時亦可以撫慰人心,帶給人勇氣。
同樣的話,有人聽了火冒三丈,有人聽了欣喜。
言語,就是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
我在癌症哲學門診開出的「言語處方箋」,除了先前提到的兩位,另外包含:南原繁(前東京帝國大學校長、政治學家)、矢內原忠雄(前東京大學校長、經濟學家、思想家)、吉田富三(病理學者)在內,諸位先人都是我取經的對象。雖然我會適時加以潤飾整合,然而源頭還是來自前人的智慧。
潛入人類尊嚴的最底部,從積累在內心深處的地方汲取而出。如果不做到這種程度,心靈就無法獲得安穩。這不是收集得再多,就能辦到的事。
本書介紹的八十三種處方箋,都有改變人心的力量。
不管境遇為何,有時光憑一句話,就能改變人的想法和神情。我打從心底祈求,能有更多的人和這樣的一句話相遇。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