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大海上的反派媽媽:從飄泊到就陸,逆風前行的自學教養記

大海上的反派媽媽:從飄泊到就陸,逆風前行的自學教養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32254
葉麗萍
聯合文學
2017年7月31日
113.00  元
HK$ 96.05  






ISBN:9789863232254
  • 叢書系列:繽紛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繽紛系列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繼《Guten Tag!你好,我家住在大海上!》,台德三口之家最新力作!

    跟著爸媽航海8年的小女孩江悅彤,如何透過「自學」與學校課程接軌?

    離海就陸後10歲首度上學全拿A,更通曉中、英、德、法、西五國語言!





    作者序



    Chapter 1幼教──滴水穿石



    ◎和孩子訂定學習的約會│完全或部分在家自學

    教育從出生開始

    海上的自學生活

    父母只要願意,絕對能比老師做得好

    用「聆聽」創造出良好的雙向溝通管道

    培養孩子自發學習

    *悅彤說故事



    ◎從不背誦的幼教│從認識字母到拼寫字句

    跳脫背誦的英語教學

    *悅彤習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其他漂洋過海的孩子們

    學習與複習盡量不中斷

    快樂&學習並進的教育



    Chapter 2語言能力&獨立思考



    ◎用陪伴創造多語言學習環境



    ◎從「為什麼」出發的獨立思考

    *悅彤說故事:真相(七歲半塗鴉)

    羊媽比虎媽更可怕

    走出「好好讀書」的象牙塔,學習觀察和傾聽

    *悅彤媽媽日記



    Chapter 3成績與才藝



    ◎好成績等於快樂?被貼上成功標籤的分數迷思

    *悅彤媽媽日記

    態度是不被容許的過失

    什麼才是適當的讚美

    人生的大方向比成績更需要指引



    ◎貪多嚼不爛│進度v.s.理解

    學校沒教?培養孩子自發學習

    自發學習的成效

    *悅彤媽媽日記



    Chapter 4德國的校園生活



    ◎家庭作業是誰的責任?

    要在書桌前坐多久才算夠?



    ◎同儕的力量

    悅彤媽媽日記



    ◎如何去蕪存菁,別讓孩子輸在終點線

    西方的自主學習V.S. 東方的勤奮練習

    適才適性的教育原則

    永遠不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



    Chapter 5課外活動



    ◎只要努力就能獲得讚揚

    *悅彤媽媽日記

    尊重學生,每個人都有表現機會

    德國學校的午後免費課程

    不被拋棄的問題學生



    ◎平凡生活裡的新挑戰,踏上露營車之旅

    把惡夢量化,找回生活的勇氣

    常軌生活的反撲

    人生的選擇沒有正確答案

    「媽媽,chillax!」



    Chapter 6大環境對教育的影響



    ◎現代孟母──我該為女兒選哪一個國家

    德國的經濟困境

    人生價值觀的追求



    Chapter 7從家庭開始的生活教育



    ◎放手比呵護更困難

    當個勇於堅持原則的父母

    媽寶房客帶來的反思

    勇於放手,讓孩子獨力飛上高空

    *悅彤媽媽日記



    ◎同理心教育,提醒孩子換個角度想

    笑容&禮節是人生的助力

    省思的機會:24小時不幫孩子做任何事



    ◎對抗疏懶大作戰

    不用金錢彌補孩子的大意

    謝絕拖拖拉拉



    ◎金錢的價值──想要 (wants) 和需要 (needs)

    物欲無法促進勤勉或提供滿足

    情商與財商的訓練



    Chapter 8一路相伴,隨時關心與調整



    ◎想給孩子最好的?求人不如求己

    父母是引領孩子最合適的人選



    ◎全人教育,從照顧自己學起

    父母不問回報的付出,不該成為孩子的枷鎖

    學習承擔成長路上的痛苦

    性教育



    ◎父母的無私付出,成就了生命部分意義

    是季節也似人生





    作者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5年11月,新店山區的秋風剛吹起,不滿2歲的悅彤,在社區遊樂場跌跌撞撞東奔西跑。回到家,她會挽著比她還重的肥貓,走動時,貓咪的肥肚和後肢都拖著地板,有時她也聽兒歌唱唱跳跳自得其樂。浩哲和我打包著最後的行李,還有要寄放在媽媽家的箱子。我環顧這個幾乎已清空的家、下個月就要租給別人的公寓,悅彤將不會在這裡長大,她會忘記社區遊樂場、忘記肥貓,這些畫面都只會在我的腦海定格,因為,我們已決定把家搬到大海上。



      11月22日,從飛機、渡輪到計程車,我們拖著140公斤的行李,推著娃娃車,搬到了停泊在加勒比海的雙體船──浩哲把新家命名為「Dharma Bum III」。我們的目標是,航遊世界。雖然心中還有不少疑慮,但萬里長征,也是從踏出第一步開始。菜鳥水手加上新手父母,修船過程中,浩哲咆哮了無數次,他揮汗如雨、滿身油汙;我蓬首垢面、火氣沖天;悅彤一貫地摸索嘗試,直到弄壞船上價值不菲的儀器……



      然後,三個人相伴著逐漸成長。(這段環球之旅的經歷,請詳見《Guten Tag!我家住在大海上》)



      2012年10月1日清晨,GPS在航海圖上,畫下了第二道軌跡──在以船為家7年後,Dharma Bum III船過無痕地在地球上漂蕩了一圈,回到了已經航行過的海域。



      不過7年8個月的航遊生涯,在我們三人身上,刻畫了永不磨滅的痕跡。我們從菜鳥水手進步到處變不驚;至於在大海上度過童年、在家自學、去過26個國家的悅彤,學習到的也不僅只是課本上的知識,以及中、英、德文的聽說讀寫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賣船時,我們不知道該定居在台灣還是德國,掙扎了許久,最後德國以教育環境取勝。為了她能擁有足夠的空閒時間,我們放棄了熟悉的台灣,熟知的創業模式與法令,決定設法在德國安身立命。2013年7月29日搬到陸地時,悅彤九歲半,入學上四年級;我們則開設了網購零售公司賣陶藝品。不過僅僅兩年後,就發現利潤敵不過老闆身分三級跳的健保費,可是這時孩子已開心地融入德國學校生活,若是回台灣,她將銜接六下,只有半年時間讓她追趕國中緊湊的課程。於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再次為我們的人生做了決定。



      當年,如果能夠送孩子去上學,自學根本不會出現在我的雷達範圍,但是入學和航遊世界,是不可能一同實現的目標。



      如今有了多年自學經驗後,我卻發現,自學跟去學校上學相比,幾乎面面完勝。



      自學尤其適合特殊的孩子。像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天賦,在自學環境中,就極有可能開花結果。天資特別高、或者天資偏向某一方面的孩子,其實也都不適合每個學科齊頭並進的傳統教學法。至於東亞的學校,更是會用強迫背誦與重重考試,早早扼殺了他們的潛能。最後,談到所謂資質「差」的孩子,父母更該保護他們不受學校傷害,讓他們背那麼多考那麼差浪費那麼多年,不如早點放棄試圖訓練他們成為學者或教授的學校教育。



      說到這裡,有人不免會問:那你們為什麼還讓悅彤去上學?



      因為,悅彤是個特別適合學校的孩子。對她而言,學校是她揮灑的舞台,在她表現優異時,學校才能提供足夠的觀眾與掌聲。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沒有選擇讓她回台灣面對背誦與考試。



      但是,特別適合學校的,也極有可能是天分不夠突出、各種學科平均發展的孩子。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自學計畫從未中斷,只是改成了部分自學而已。我把自己不會的部分交給了專業教師,她學著中提琴、西語、法語,練著合唱團。而在家自學的重點目標,也隨著我個人心智的成長,拓展到了智育之外的層面。



      定居陸地後,生活巨變,突然能每天上網,而且擁有了智慧型手機,網路提供我無數的自學資源。不過,在閱讀親子教養文章時,我有時卻會驚覺:天哪,這件事我之前一直做錯了!這種感覺很難形容,是悔恨、無奈,可是又感到的確盡力了。後來我自我安慰,父母不可能在生了孩子之後,一夜之間超凡入聖,對於教育兒女的方式,也只能盼望知錯能改;至於覆水難收的過往,也只能盼望孩子有彈性,不至於因為我某些事情處理失當,就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我不是教養專家,而是一路磕磕絆絆學習著的媽媽。曾經看過一句話:父母的年齡和孩子相當,因為孩子多少歲,你就當了多少年的父母。因此作為母親,我才13歲呢!資歷還淺,請多多指教。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