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1.
高中時期在《歡樂漫畫》初見《大西遊》印象驚艷,至今翻閱不論畫力與表現力與歷年眾多作品相比仍毫無遜色,甚至超脫時代流轉更無法撼動。
但不可思議的是這作品竟埋沒於台灣漫畫出版史中,直到今日才有人發掘出版,《大西遊》是一部逸品,更是漫畫史上密藏的珠玉,也是我最期待出版的作品。
──《夜之事變》王登鈺
2.
?
「30年前就把悟空畫成穿牛仔衣的憤怒滑板少年!」童年初見《大西遊》感到驚喜無限,正派神佛都是壞人,給了我很大的衝擊,原來傳統故事可以這麼說!
──《台北不來悔》米奇鰻
3.
我苦思不知該用什麼言詞推薦。因為眼球停留的數秒,都是老師無盡的經驗推敲與細膩筆法跟紙堆砌而來的。
──《用九柑仔店》阮光民
4.
起飛的年代,純粹的熱情,這就是三十年前的臺灣漫畫家。
那位被喚作「陳一刀」的男人,他的熱情藏在內斂之中,深沉如黑洞一般。
與其說他已離世,不如說他已回到了屬於他的星球,而通往那個星球的道路……
唯有《大西遊》。
──《怕魚的男人》李隆杰
5.
初次見到陳弘耀老師的作品就為他精采的電影式分鏡所拜倒,在格子與格子之間的節奏與佈局,讓從小看日漫長大且以漫畫為志業的我的心靈投下震撼彈,也讓我更堅定的走向漫畫家這條路。謝謝陳老師的作品啟發了我在漫畫創作上的各種可能性。身為老師的粉絲,期待《大西遊》已久,很榮幸能向新一代的讀者介紹我們臺灣的天才漫畫大師!
──《貓劍客》葉羽桐
6.
陳弘耀老師《一刀傳》細膩的畫工和流暢的分鏡,曾讓自己大開了眼界並且深深著迷,當時在書店翻完書後, 滿足地呆站在原地許久的畫面,至今依然難忘。很榮幸能推薦《大西遊》,搭配著《一刀傳》一起閱讀,實在是滋味無窮。希望大家能一同來享受這趟紀錄著陳老師成長軌跡的精彩旅程。
──《黑色狂想曲》T.K章世炘
代序
鍾孟舜
其實這篇序文,本是我的恩師鄭問先生答應要寫的,我把蕭主編很令人感動的來信附上,大家就很清楚為什麼我幫忙寫了:
鍾老師您好:
我們即將在八月初出版陳弘耀老師的首部長篇作品《大西遊》。會出版《大西遊》,主要是我在先前的工作中訪問過陳老師,結下相識的緣分,並曾得知《大西遊》多年前的幾次出版計畫都因無法符合坊間出版社的商業市場評估,而一再取消,算算距離連載完迄今,已三十年矣。前年陳老師過世,恐又更難了。適逢目色出版成立,其理念之一即是優先出版不受市場青睞的經典作品,因此我提議,決定將它出版出來。
由於陳弘耀老師已近二十年未正式在商業書市出版作品,新一代漫迷較不熟悉,因此初期發想時,即欲邀請一些過去陳弘耀老師的師友推薦,其中包含了曾在《歡樂漫畫》和《星期漫畫》雜誌並肩創作發表作品,且一直鼓勵和提攜他的鄭問老師,鄭老師接到邀請時也慨然應允了。只是未料就在預定交稿時間之前,傳來了令人悲傷的消息。
原先我已決定就此停住並繼續編輯作業,卻沒想到鄭師母竟仍惦念著這件事,在日前捎來短訊,寫道:「鄭問生前非常欣賞弘耀的為人和作品,是創作上的知己,未能及時幫弘耀完成序文就離開,一定是他的遺憾」,因此師母說,希望能請託您替鄭老師代筆完成。接獲訊息當下,不禁濕了眼眶,一是感念師母的心意;另一是感動兩位逝去老師的情誼,想到臺灣漫壇在短短不到兩年之內失去兩位老師,真的是太遺憾了。
非常謝謝老師的情義協助。
我想以上這封信,我能想到的就是情與義。
這也是我認識三十年的鄭問先生,從不虧欠人。所以我也只能厚著臉皮寫幾句。
陳弘耀老師,是那個台灣漫畫輝煌年代很重要的成員,但或許年輕的朋友不知道陳弘耀老師,很感謝有這個機緣,讓《大西遊》,重新問市。
人一輩子要看過多少漫畫,但陳弘耀老師的《大西遊》,間隔三十年,對他的分鏡節奏感,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好像昨天才讀過。
所以這本書我是極度推薦,也值得漫畫愛好者研究珍藏的。
?
臺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 鍾孟舜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