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西西里人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2272282
馬里奧•普佐
黃煜文
新雨
2017年8月10日
173.00 元
HK$ 138.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2272282
叢書系列:
精選
規格:平裝 / 496頁 / 25k正
精選
分
類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有時你會感到寂寞但那並非沒有道理
晨碎(限量贈品,典藏燙金精裝版,颶光典籍系列外傳)
火宅之舞
晨碎(颶光典籍系列外傳,限量典藏燙金精裝版)
小鎮醫生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教父
最後的教父
內
容
簡
介
另外一種秩序,沒有任何被挑戰的餘地。
西西里人相信──復仇是伸張正義的唯一真正手段,而他們的報復總是毫不留情。
麥可.柯里昂逃亡至西西里的兩年後,五大家族的戰爭告一段落,正準備回到美國當一個「真正的兒子」之時,父親維多•柯里昂傳來密令,命麥可將一位名叫「吉里安諾」的人帶回美國。
西西里,黑手黨的故鄉,他們主宰一切該有的規矩與制度;而友誼,是這裡唯一的通行證。這裡的每個人都認識吉里安諾。他抗衡政府、他孤軍挑戰當地最大的黑手黨,他深受當地民眾的歡迎與愛戴──所有人都為他禱告、為他祈福。他們稱吉里安諾是「西西里的羅賓漢」,因為他重新定義了「英雄」與「俠義」。
本書特色
● 王志弘裝幀設計
● 繼《教父》後,正宗黑手黨三部曲 Part II,Amazon、Goodreads等眾多網站一致好評
● 內書封打凹,扉頁局部黏合,書衣彈孔穿洞設計
名人推薦
乃賴專文推薦
作家、影評人 保溫冰、但唐謨、膝關節
清華大學英語教學系系主任 孫德宜
台灣大學歷史系博士 翁稷安
同聲致敬。
?
目
錄
第一部│麥可•柯里昂│1950年
第二部│圖里•吉里安諾│1943年
第三部│麥可•柯里昂│1950年
第四部│克羅齊閣下│1947年
第五部│圖里•吉里安諾與麥可•柯里昂│1953年
推薦
烏雲間隙的金色光芒─電影《教父》與小說《西西里人》�乃賴
附錄
關於馬里奧•普佐與《教父》
馬里奧•普佐作品列表
?
序
推薦序
烏雲間隙的金色光芒──電影《教父》與小說《西西里人》
◎乃賴
黑幫片與美國夢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在類型故事當中,讀者與寫作者共同編織著、分享著國族的寓言,在故事中映照彼此的鏡像。武俠故事中,對政治與歷史失望的人,在沒有法律、只有門派與神功的幻想世界裡,做著逃避現實,隱遁至梁山泊、活死人墓或海外孤島的夢想。在超級英雄故事中,熱愛當代生活的美國人,想像各式超人類,都來到現實生活中加入平凡人的行列,守護平凡人庸常的城市生活。在西部片或科幻片中,觀眾不斷尋找可以辨識自我的「他者」──或者是殘暴的紅番、或者是高貴的野蠻人,或者是宛如造物主的黑石板、或者是毀天滅地的外星艦隊。不同的時代、文化與故事類型,各自承載了一個國族不同的面向,唯有如此,類型故事才可以不僅僅是類似要素的重複翻轉,而是有更深層的文化意涵。
而黑幫故事,則反映了移民生活、城市歷史與美國夢。半世紀來最好的三部黑幫電影:《教父》、《四海兄弟》,以及《四海好傢伙》各自都對美國夢做出了最悲哀而詩意的詮釋。
在《教父》當中,美國夢被慘酷的現實擊碎。從維多柯里昂一無所有抵達紐約,到最後麥可柯里昂一統紐約,他所付出的代價是徹底背叛了最初的理念;在《四海兄弟》當中,美國夢則是幻影,四十年一場大夢,「麵條」和兄弟們為了生存開始闖蕩,但是半生過後卻是一無所有,徒留淒涼;而在《四海好傢伙》當中,美國夢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惡夢:亨利夢想成為黑幫,於是他也成為了黑幫,過著夢想中黑幫的生活──有權有勢、無法無天,但是這場夢越做,越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惡夢,發現時已經沉醉到無法清醒了,只能永無止盡的沉淪。
這三部片又有另一個共通點:主創都是義大利裔,以紐約為場景拍攝的黑幫故事。這絕非偶然。正如馬里奧普佐,因為正是浸潤在濃縮了美國移民歷史的紐約街頭,才能結合義大利文化與美國文化,從既旁觀又身處其中的獨特視角,創作出只有他們才能寫出的不朽故事。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派拉蒙總裁羅勃艾文在經歷了一連串黑幫片票房失利之後,他決定《教父》要讓義大利裔導演來拍攝。終於,時代的風吹向這群在紐約街頭成長的義大利後裔,他們在幕前幕後,走入了電影史:像是馬里奧普佐、法蘭西斯柯波拉與艾爾帕西諾、像是馬丁史柯西斯、勞勃狄尼洛與喬派西。
他們創造了一個時代,我們依舊在光輝燦爛的新好萊塢當中,繼續徜徉在暴力與詩意的紐約街頭。而在血泊與槍聲中,我們看到美國夢或驚醒、或沉淪,或化為泡影消失於虛無當中。
《教父三部曲》電影:美國文化與西西里文化的衝突
《教父》有三重結構:文化上,它是美國夢的縮影、移民生活與城市史;類型上,它是一個縝密而宏大的黑幫史詩,有著陰謀算計、暗殺突襲、背叛買賣,殺戮情仇,這些驚心動魄又讓人汗毛直豎的陽剛要素集大成者;而情感上,它是一個細膩私密、幽微纖細的家庭劇。所以即使經過了無數的致敬、借鑑,《教父》依然難以複製,因為大多模仿者只取了黑幫故事的類型要素,但是失去了文化上的縱深,以及家庭情感的內核。
而最難超越的,當然就是在文化層面上,《教父》所達到的高度。《教父》系列談的是美國文化與西西里文化之間的衝突。
一開始,包納賽拉在黑暗中獨白:「我相信美國。」但所談的卻是這個相信美國的老實人,怎麼樣在美國的司法制度和社會現實當中,徹底失去了尊嚴,最後只好求助於他曾經想要背棄的西西里文化。從此,這個文化的兩難就貫串了整個故事。
之後,麥可柯里昂一身軍裝,帶著打扮入時的典型美國女孩凱亞當斯,進入了柯里昂家族的傳統婚宴,格格不入的他對凱宣稱:「這是我的家族,不是我。」但是相信美國、投身軍旅成為美國英雄的麥可,卻被代表法律的警察打傷,最後他親自殺了警察麥克勞斯基和毒梟索拉索,流亡西西里島。
在西西里島的期間,好青年麥可徹底改頭換面,臉上的傷也代表他精神的蛻變: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黑手黨人,他也和凱斷絕聯繫,娶了西西里女孩艾波洛妮亞為妻。這時候的他,選擇了成為西西里人,和他古老的祖先一樣,不用再投入大洋彼端的腥風血雨。
但是兩個人的死,讓他不能不回到美國:桑提諾與艾波洛尼亞,前者讓他必須成為家族的繼承人,後者讓他結下不能不報的血仇。於是,麥可必須又回到美國,這時候,深刻而無法化解的衝突,出現在他的人生當中。雙手沾滿鮮血的他,不能再單純地當個美國人,而家族重擔和妻子之死,又讓他不能永遠在西西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於是,他找回凱,並且做出承諾:柯里昂家族合法化。原本見不得光的黑道事業,要全數在美國的光天化日之下,完成融合,麥可柯里昂讓家族事業合法的那天,也就是古老的西西里文化,和新興的美國文化,達成和解,創造新生的時刻。
可惜的是,我們知道美國文化和西西里文化結合的下場:「那是個兒子,而我殺了他。因為這必須結束。沒有人可以改變這一切,就算是你和你的兩千年西西里傳統也一樣。」
凱在《教父2》當中,對著麥可的咆哮,她讓他們的孩子墮胎,這一切都破裂了。美國與西西里,這兩者之間必然互相摧毀,而麥可的努力不但徒勞,最悲哀的是,命運逼得他要一手摧毀一切他最愛的事物。
在悲觀且充滿批判性的法蘭西斯柯波拉的視角下,《教父》無比陰鬱而悲哀,甚至一直到《教父3》,柯波拉依然要讓麥可贖罪,在他心中,《教父三部曲》就是一個好人成為壞人,背負無法救贖的黑暗罪孽的故事──而從他的兩部金棕櫚獎的電影《對話》和《現代啟示錄》可以知道,這就是他對美國的看法。
吉里安諾:烏雲間隙的金色光芒
但《教父》不只是只有柯波拉的版本。不管是從小說和電影的對比,或是從《西西里人》的故事,我們都可以發現,馬里奧普佐並沒有法蘭西斯柯波拉那般鍾愛悲劇。《教父2》當中最黑暗的情節:麥可下令殺死二哥弗雷多,就是柯波拉而非普佐的點子。在馬里奧普佐筆下,《教父》並不是一個純然的悲劇,而是一個有著英雄氣、江湖味、極度陽剛的男性神話。而《西西里人》更將這些特色發揮到極致。
《西西里人》發表於1984年,《教父》首部曲在1972年問世成為經典,而《教父續集》也在1974年收穫巨大成功。在整整十年之後,馬里奧普佐要推出續作,勢必面臨了巨大的考驗。柯里昂家族是個巨大而宏偉的宮殿,教父系列就是帝國衰亡的史詩,每根梁柱的頹圮都是必然且不可逆的。這個精巧的巨構,一磚一瓦都難以動搖,所以不能在主架構上橫生枝節。而在電影已經完美呈現的橋段,作為原作者兼編劇的馬里奧普佐,可能也沒有興趣用小說重現一次,因此,在小說續篇中,要如何找到新的視角,能夠讓教父故事更加生色,同時不失去馬里奧普佐本人的風格呢?
《西西里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答案。電影教父三部曲只有一個絕對的主角,就是麥可柯里昂。整個主題環繞在麥可的墮落與罪惡,無比沉重、無比黑暗。但是《西西里人》的主角是帶領西西里與義大利當局、黑手黨戰鬥的鬥士薩爾瓦多•吉里安諾,一個宛如加里波底的民族英雄,而麥可柯里昂,在居住西西里島的期間,收到命令要接吉里安諾回到美國,扮演旁觀者的角色。
吉里安諾是西西里的義賊,他充滿魅力,光芒萬丈,這個故事沒有柯里昂家族的陰鬱,而像是一個極致浪漫的武俠小說一樣,有著最陽剛的靈魂充滿力道的碰撞。從這個絕妙切入,馬里奧普佐找到了一個和電影不同,卻能相得益彰的原創故事。
吉里安諾的英雄篇章,夾雜在麥可柯里昂的黑色史詩當中,宛如在沉重烏雲當中灑落的金色光芒。在日後,麥可的黑暗內心,總會不時閃現吉里安諾的光芒。正因為其黑暗,光彩更顯得可貴,而其耀眼,也更顯得麥可的無邊絕望。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