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宣教繽紛錄:宣教史人物故事集

宣教繽紛錄:宣教史人物故事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274649
魏外揚
宇宙光
2017年8月25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577274649
  • 叢書系列:基督教入台及中國內地會創設150年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6.8 x 23 cm / 普通級
    基督教入台及中國內地會創設150年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其他











      2015年對華人教會而言,堪稱為「宣教歷史年」,恰逢100週年、150週年、200週年的歷史事件多而又多、繽紛呈顯。



      一是戴德生創立中國內地會150週年,一是馬雅各進入台灣宣教150週年。



      2015年也是第一份中文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創刊200週年。



      基督教歷史專家魏外揚,還原當年時空背景,帶領我們進入宣教的歷史長河,汲取繽紛染成的不朽典範。



      有人一生想去一次麥加;有人盼望一輩子能一親耶路撒冷;做為一名中文報紙的記者,麻六甲日夜發出召喚,它是我們的「聖城」。∼第一份中文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193年前在那兒誕生。



      這是台灣新聞界前輩張作錦2007年在〈麻六甲:中文報紙的聖城〉一文中所述,而今,這份由西方宣教士米憐主責出版第一份中文報紙,已經200歲了。撫今追昔,不禁好奇,是什麼原因,讓米憐甘願離鄉背井、飄洋過海、苦學中文、投入文字工作?



      比他更早開始翻譯中文聖經的馬禮遜,在這期間遭遇到什麼難題?



      1865年,戴德生在倫敦以「中國內地會」的名義將十英鎊的小額款項存入銀行,標誌著中國內地會的成立。150年來,他的名言:「假如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如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傳唱不歇,差派了超過800名宣教士,建立了125間學校,並在中國帶領一萬八千人歸信基督,埋在中國各地的宣教士,有什麼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



      來華行醫治病的醫療宣教士伯駕、雒魏林、博德恩,奧運金牌宣教士李愛銳……等,他們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善行義舉?循著基督教歷史專家魏外揚的筆觸,還原時空背景,帶你進入宣教的歷史長河,汲取繽紛染成的不朽典範。





    總序

    作者自序



    一、馬禮遜拼圖

    ? 馬禮遜與台灣

    ? 馬禮遜文庫

    ? 《神天聖書》:馬禮遜中文聖經

    ? 古樹英華:麻六甲英華書院

    ? 馬禮遜與澳門

    ? 馬禮遜號福音船

    ? 馬禮遜字典

    ? 百週年時

    ? 各家筆下的馬禮遜

    ? 馬禮遜與米憐

    ? 一本頭痛的傳記

    ? 漏譯的一章

    ? 馬禮遜墓園

    ? 走近馬禮遜

    ? 馬禮遜的後代



    二、內地會精兵

    ? 戴德生的最後一程

    ? 青春無悔七人行

    ? 翻譯戴德生傳的公衛專家

    ? 戴紹曾與中國教會史研究

    ? 施達德巧克力

    ? 從四川到台灣的姚明如、姚如雲父子

    ? 一位主持大型救災的宣教士

    ? 三代七十年在中國事奉的家族

    ? 戴德生紀念文集



    三、天國醫師

    ? 醫史未成灰

    ? 眼科立大功

    ? 黃河畔的醫療傳道

    ? 客家原鄉的醫療先驅

    ? 精通攝影的洋醫生

    ? 你革命我救人

    ? 福益華的鼓嶺姻緣

    ? 危城中唯一的外科醫師

    ? 鼓浪嶼的郁約翰

    ? 四川的啟家班

    ? 閬中古城名醫多



    四、佳美腳蹤

    ? 華群的聖誕節

    ? 慕拉第聖誕奉獻

    ? 促成留美風氣的明恩溥宣教士

    ? 艾偉德與基督書院

    ? 理雅各與孔夫子

    ? 穿上李愛銳的跑鞋

    ? 華西古道上的宣教偉人

    ? 美以美會尋源記

    ? 闖關東的宣教士

    ? 鼓聲傳千里

    ? 竹子、芒果、鳳仙花

    ? 孫中山、張學良與夏威夷



    五、神國勇士

    ? 林布蘭的醒悟

    ? 約翰班揚與天路歷程

    ? 從灑普山到西敏寺

    ? 狂輪下的殉道者

    ? 東海與中原

    ? 郵票上的宣教士

    ? 謝緯的畫像

    ? 使人和睦的穆德

    ? 從上海到海外

    ? 印度的聖多馬山

    ? 1963年十一月廿二日

    ? 東成西就的許芹家族

    ? 盛產宣教偉人的蘇格蘭

    ?









    基督教入台及中國內地會創設150年紀念套書總序




      2015年是台灣教會歷史年,因為第一位入台宣教的馬雅各就是在1865年6月正式進入台灣,展開他拓荒奠基?設立教會的艱巨工作的。無巧不巧,對整個中國及1949年後台灣宣教工作極有貢獻的中國內地會(今日之海外基督使團),也是在1865年6月創設的。為了這兩個特別的事件,宇宙光馬禮遜學園決定舉辦幾件特殊的活動,以作紀念。 ?



      首先是承續先前的經驗,在「馬禮遜入華宣教200年歷史圖片展」?「印尼華人基督教宣教歷史圖片展」?「風雨彩虹:基督徒與民國百年繽紛錄」三大歷史圖片展覽之後,製作「馬雅各入台宣教150年歷史圖片展」巡迴各地展出,並依例製作導覽手冊,以利有心人士收藏參考。同時與中原大學及內地會共同舉辦「內地會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共收論文20餘篇,宣讀研討後將再結集出版。在這些較為專業的活動進行期間,宇宙光愛心合唱團和師曠知音雅集國樂團也將舉行四場以馬雅各事蹟為主調的史詩音樂演出。除此以外,就是本套文集的出版工作了。



      老實?,出版一套文集,確實讓我們猶豫考慮了許久。在文字出版事業如此沒落蕭條的此刻,出版一套文集,無異是一種重大的挑戰,特別是一套相當專業性的華人教會史的專業文集。它的讀者在那裡?它的市場何在?幾經折騰考慮,我們忽然發現,2015年也是第一位入華宣教士馬禮遜所創辦的華文第一份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計傳》創刊發行200年紀念。終於在一種使命感的催促下,我們決定排除萬難出版這套文集。希望這一股追懷先賢?捨我其誰的壯懷,也能得到你的回應支持。



      收在這套文集中的共有五本六冊專書。首先是舍禾耗費十年精力,上天下地?收集資料?歷盡艱辛寫成的《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歷史》一書,這本厚達三十八萬字的巨著,我們會把它分為上下兩冊出版。在這本書中,也是溫州人的舍禾,筆端深情款款的把溫州的過往歷史和溫州基督教歷史,巨細靡遺的描繪得一清二楚,令人佩服。我在舍禾這本書的序言中,曾特別就他的研究方法,說了下面一段話:

    ? ?

      從元朝也里可溫進入溫州開始,將溫州教會史分為古代教會史?近代教會史?現代教會史幾個不同階段,配合溫州文化社會的發展,將溫州教會史與溫州社會文化發展史緊密連結,的確在教會史的研究方法上,是一大創舉。因為過去中國教會史的研究者,往往會忽略文化社會的影響力,而研究中國文化社會史的學者也往往不自知的忽略基督教在文化社會中的影響力。形成所謂「中國教會歷史去社會化,中國歷史去教會化」的偏差。使得中國教會史及中國文化社會史的真相都有隱晦不明之處。本書作者小心翼翼?廣搜基督教及溫州地區相關社會文化資料,仔細加以排比分析,尤其對不同教派?不同宣教士個人生命背景,措意尤深,精?掌握其特質特性,加以論述。對宣教士的宣教對象——溫州人,作者也花了相當多的精力時間,收集了相當多的檔案資料,務求精?掌握每一次宣教過程中彼此相遇相碰的真實經驗。經過這樣仔細的爬梳整理,形諸論述,讀者在捧讀之際,會親切的感受到一股溫煦的人味人趣,浮上心頭,讓你不由自主的把這本厚厚的書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

    ???? ?

      當然,就華人教會史而言,溫州也一直是一個極端重要卻被忽略了的地方。溫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為了跑生意,普天之下?尤其是歐美各地,到處都有活躍的溫州生意人,更特別的是只要有溫州生意人出現,就有溫州教會出現。而溫州的基督徒及教會,在各種困難壓力之下,依然發展迅速,令人刮目相看。溫州被人稱之為「中國的耶路撒冷」或「中國的安提阿」,決非浪得虛名。但是何以至此?卻一直沒有人探討研究。有了舍禾這本書,庶幾可以彌補這項遺憾。尤其在教會各界高喊宣教的今天,這本書就更加值得?覽細讀了。



      除了考證祥確的文字敘述以外,?禾也苦心收集了150幅重要的圖片,所謂有圖為證嘛!在圖文相互對證參閱之下,歷史的真相就更瞭然清楚的浮現在我們眼前,也讓這本書的可讀性大大增加。



      當然,選編這本書的理由,除了上述種種優勢以外,也是因為第一個進入溫州?奠定溫州宣教堅實基礎的宣教士曹雅直夫婦,就是內地會成立初期最早被派往中國的先鋒宣教士。就內地會的歷史而言,曹雅直夫婦的宣教故事自然應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件,但卻一直被史家忽略,鮮少提及。曹雅直在內地會事工尚未正式展開之時,單槍匹馬,進入溫州,夫婦二人,二十六年據守在溫州,從零開始,建立教會,奠定教會在溫州傳佈的基礎。無疑地溫州教會史在內地會歷史上,必然佔有重要的一頁。舍禾這本書的出版,就更加具有特別的意義了。

    ?? ?

      在本套文集中,編號3的第二本書是許小華所編的《容閎年圖譜:中國留學生之父》一書。許小華是一位專業的人力資源工作者,而容閎出身於紀念第一位入華宣教的馬禮遜而創辦的馬公學堂,是華人歷史中第一位被宣教士帶領進入耶魯大學畢業的小留學生,也是鼓吹並帶領第一批小留學生赴美留學的人。在中國近代史上,容閎無疑地是一位重要的人物。許小華基於專業工作的需要,從人才培育養成的觀點出發,花了許多功夫編寫成這本文圖並茂的《容閎年圖譜》,使我們對華人歷史中第一位出國留學?在人才培育上扮演重要關鍵角色地位的歷史人物,有更清楚的瞭解認識,當然是件極有意義的事。



      在本套文集中編號4的則為魏外揚的《宣教繽紛錄》一書。魏外揚是歷史系科班出身,一生從事歷史教學,為了更多投入華人教會史的研究撰著,他欣然申請提前退休。在這本書中,魏外揚把他多年來在各個不同雜誌專欄中所寫的六十篇專稿,分成五大部分刊出。分別是:



      一?〈馬禮遜拼圖〉:有關第一位入華宣教士馬禮遜的研究,近年來越發引起學界的關心注意。馬禮遜的著譯作品,相繼影印出版;馬禮遜生平事跡的論述文章,也紛紛發行出版。在這一股馬禮遜熱潮風起雲湧之際,魏外揚也提起筆來,捕捉馬禮遜言行事跡,小處?眼?捕捉全貌,共十五篇;取名併圖,缺一不可。是瞭解馬禮遜成就偉業不可輕忽的細節。



      二?〈內地會精兵〉:內地會在華人群體中宣教已屆150年,此輯共收相關文稿9篇。敘述內地會宣教士事跡故事及相關研究。



      三?〈天國醫師〉:在華人宣教史中,以醫師身份進入中國,從事醫療宣教工作的宣教士非常多,在這一部分中,魏外揚信手拈來,寫了十一篇在華從事醫療宣教工作的宣教士,醫德醫術?救身救靈?視病如親?令人感動。這十一篇文章原先皆刊載於專為有心從事醫療宣教工作的現代醫護人員?讀的「路加」雜誌。而有關基督教醫療宣教工作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也吸引了更多人的關心注意。希望你也能喜歡這些文章。



      四?〈佳美腳蹤〉:收集在這個部分的共有十二篇文章,向你娓娓細述一群中西基督徒宣教士腳蹤所踏之地所留下的芬芳見證。魏外揚在這些篇章中,慧眼獨具,以他慣有的輕鬆筆觸,輕鬆揮灑,卻能觸動心靈,生發讚歎。



      五?〈神國勇士〉:收集在這個部分的文稿共有十三篇。魏外揚仍然以他一向慣有的筆觸,輕描淡寫地引導他的讀者,跨出書冊的字裡行間?跨出四面牆壁的侷限?跨越國界疆域的控制,陪伴你進入世界各地巨人的心靈,進行一次短暫的訪談,引導你的思緒,飄向異域遠方。讀這些短文,卻有這些意想不到、回味無窮的收獲,的確是一件想不到的意外。

    ?? ?

      收錄在這套文集中編號5的則為陳中陵所著《為基督造橋的人》。顧名思義,便可知道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在介紹一些傑出的宣教士,為了向中國宣教而作的各種努力。作者將其內容分為三卷:



      一?〈中國開門〉:共收十篇相關文稿,探討進入中國各地各領域先鋒宣教士的工作。這些一百多年前進入中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事工領域的先行者,他們面對的困難是什麼?他們如何去面對解決這些困難?他們的成效貢獻是什麼?



      二?〈紙上說書〉:收在這一卷的18篇文稿都是作者多年來?讀入華宣教士所寫的專書或回憶錄的筆記報告。因為?大多數的宣教士,來華前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與訓練,不同於其他來華的政客?軍人或生意人,這些人只要達到軍政或商業目的,旋即離開中國,返回故鄉。傳教士則多半長期居留中國,與中國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們所經歷的文化震驚?文化適應,自然遠較其他人敏銳?直接?深入。所以有許多宣教士至終都成為偉大的漢學家,留下了許多傳世之作。同時,還有許多傳教士,為了傳教的目的,翻譯聖經?出版刊物?介紹西方文學思想作品?或中國傳統思想學?,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扮演重要角色地位。讀陳中陵「紙上說書」這卷18篇文稿,不知不覺就讓你走過一段艱難的思想歷程,令人興奮?令人感動!



      三?〈墓園遊蹤〉:中國人強調「蓋棺論定」,研究華人教會史的人,對於宣教士終極藏身之處,也向極關切,不敢輕忽。收集在「墓園遊蹤」這卷中的十三篇文稿,是作者陳中陸遊訪這十幾位宣教士墓園,回憶追思他們一生事跡貢獻的感動。中國人喜歡說「未知生,焉知死。」其實如何面對死豈不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嗎?在華人宣教史中,我們看到許多宣教士視死如歸?一代又一代的為?宣教事工獻上生命,葬身異域他鄉,埋骨偏郊荒野,甚至像耶穌一樣飽受羞辱?抱屈而終。如果不是在生死之間為生命找到了一個更高的價值意義,是不可能坦然面對?欣然領受的。讀這幾篇文章,你會找到答案的。

    ?

      《宇宙光》創刊於1973年九月,到今年十二月,將出版第五百期,2016年元月號的《宇宙光》,就是五百零一期了。《宇宙光》42年來,一直以關懷歷史文化社會自居,四十多年來,一直盡力推動華人教會史與華人歷史文化社會的相關研究工作,如研討會的舉辦?論文集的出版?宣教經驗見證的推廣培訓等。如今華人教會史的研究已經由四十多年前的「險學」逐漸變成「顯學」,海峽兩岸三地的研究者越來越多,論文的質量也越來越精采。這一轉變的過程,可以?是我們的親身經驗。因此,本套文集的最後一本我們決定把宇宙光過去四十多年來所發表的論著文集的序論前言,匯聚成一本書,署之為《腳印:宇宙光華人教會史論著序文集》。一方面可以見證宇宙光過去四十多年來走過的這段感恩歷程;另一方面也為這四十多年來參與這段歷程的各次會議、參與學者?發表論文?出版書籍作一簡介記?,也可以說是華人教會史發展的一段歷史記錄。在所謂的華人教會史歷史年,出版這本書,我相信是有其歷史意義的。



      歷史的巨輪會不停的向前滾動,如果我們錯過了今天的歷史,未來的歷史中將沒有我們的蹤跡。一個不認識今天歷史的人,也不會認識自己。這種人只好茫然無措地走向未來,走向未知。



      基督教信仰是一個注重歷史傳承的信仰。聖經第一卷書就從人類的始祖開始,逐代記載人類的起源?發展與傳承,巨細靡遺。〈馬太福音〉一開始就把耶穌的譜系交待得清清楚楚。基督教一向就是一個注意歷史的宗教。上帝是創造時空的上帝。也把上帝所創造的時空賜給我們,讓我們進入時空的維度中,有了歷史,瞭解過去?認識今天?窺探未來。上帝就是歷史的主,但願我個門能成為握在上帝手中的一支筆,寫下「祂的歷史」(His-story)。一個有歷史的人,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人,知道自己在那兒,也知道自己是誰,更知道自己將往那兒去,多好!



      編完這套文集,心中充滿恩典。謹將這套文集,獻給上帝;祈求上帝將這套文集中所有的慈愛?恩典?智慧?能力都豐豐富富的賞賜給?一個看到這套文集的人。



    作者自序 ?



      2015年對華人教會而言,堪稱為「宣教歷史年」,恰逢100週年、150週年、200週年的歷史事件多而又多、繽紛呈顯。最常被提到的,一是戴德生創立中國內地會150週年,一是馬雅各進入台灣宣教150週年。巧的是,戴德生與馬雅各都是來自英國的醫生,而且他們的子孫分別從不同方向,跨越台灣海峽,將福音與祝福帶給海峽兩岸的華人。



      戴德生初次抵達中國是在1854年,直到1860年回英國休養,這是他在中國充滿艱難、挫折的第一個任期。然而在回國休養的幾年中,他對中國的負擔愈來愈重,終於在1865年六月廿五日,在英國南部的伯萊頓海灘,他在自用聖經的空白處,寫下這句話:「為二十四位甘心而能幹的工人禱告」。回到倫敦後,立即用「中國內地會」的名義,開了一個戶頭,存入十英鎊,雖然為數不多,但正如他後來所說,它是「十英鎊加上神所有的應許」。



      戴德生與他的兩個兒子戴存仁、戴存義,都只在中國大陸宣教,但他的孫子戴永冕就先後在海峽兩岸傳福音、辦神學院,接下來的戴紹曾、戴繼宗兩代,都為全球華人教會而奔走,直到今日。



      出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的馬雅各,於1865年六月十六日來到台灣的首府台南開館行醫,重啟17世紀荷蘭人離開後中斷的宣教事業。雖因健康問題,馬雅各兩次在台灣停留的時間加起來也只有七年多,但是經由他的影響而來華的宣教士卻為數不少,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兒子在內。



      馬雅各的大兒子馬士敦醫生(John Preston Maxwell, 1871-1961)被派往中國大陸,先在閩南地區的漳浦、永春服務二十年,1919年接受邀請,北上擔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婦產科教授。1920年代他對於中國軟骨化症的研究,建立起他在學術上的地位,而且培養出中國一代婦產科名醫,來自廈門的林巧稚也是他的學生之一。



      馬雅各的小兒子馬雅各二世(James L. Maxwell Jr., 1873-1951),學成後來台接掌其父所開創的新樓醫院,1923年轉往上海擔任「中國博醫會」總幹事,推動面向全中國的醫療宣教大業。在國共內戰的混亂局面中,他毅然決定由英國回到中國杭州,獻身痲瘋病院服務,最後病逝在那裏、埋葬在中國。



      除了戴德生與馬雅各外,2015年也是第一份中文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創刊200週年。對於這份由宣教士米憐主責出版的期刊,台灣新聞界前輩張作錦,在〈麻六甲:中文報紙的聖城〉一文中這樣說:



      有人一生想去一次麥加;有人盼望一輩子能一親耶路撒冷;做為一名中文報紙的記者,麻六甲日夜發出召喚,它是我們的「聖城」∼第一份中文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193年前在那兒誕生。(2007年4月《遠見》雜誌)



      此外,2015年也是兩位來華宣教偉人誕生200週年。一位是將四書五經以及其他中國經典翻譯成英文、並加上詳細註解的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他晚年受聘為牛津大學漢學講座教授,帶動英國研習漢學的風潮。另一位是英國長老會來華先鋒、最早將《天路歷程》譯為中文的賓惠廉(William Burns, 1815-1868),他的屬靈生命,成為戴德生初到中國時所羨慕和追隨的對象。



      還有,2015年也是兩位來華宣教士逝世的100週年。一位是被稱為「苗族救星」的柏格理(Sammuel Pollard, 1864-1915),近年來有關他的書籍、影音陸續發行,他留下的影響也逐漸受到重視。另一位是前進東北、在瀋陽建立教會的羅約翰(John Ross, 1842-1915),他也是最早將新約聖經譯為韓國文字的宣教士,因而受到韓國教會由衷的感念。



      感謝宇宙光出版社,兩年前為我出版文集《宣教古道情》,如今又為了配合宣教歷史年,將本書納入一系列的150週年紀念叢書中。《宣教古道情》所蒐集的,是我連續兩年多在宇宙光雜誌撰寫的四十篇專欄,這本《宣教繽紛錄》則是將我在宇宙光與其他宣教刊物,包括《中信》、《海外宣教》、《路加》、《差傳人》等所發表過的六十篇文章集結出版。



      各文發表的時間,最早的與最近的相距超過十年,有些背景與現在已有改變,遇到比較明顯的情況,我會在加註的「後記」中說明。幸好,在各類文章中,歷史文章應該是最不會過時的一種,因此就讓我邀請您,與我一起穿越時光隧道,進入繽紛動人的宣教歷史中旅行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