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小雨蛙的花種子不見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381754
景山真貴
陳瀅如
台灣東方
2017年9月01日
93.00 元
HK$ 74.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381754
叢書系列:
繪本精選
規格:精裝 / 32頁 / 20.4 x 25.7 cm / 普通級
繪本精選
分
類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生命教育
同
類
書
推
薦
狗與我
救難英雄黑皮─地震搜救犬的故事:臺灣第一本地震搜救犬故事原創繪本
呱呱搶救大西瓜:讀繪本,掃QRCode聽台語講故事,附「呱呱小學堂」延伸應用活動教案設計,教師的好幫手,適合低年級生活課程、中高年級社會科課程
真的真的好想你【禮物版】(附贈4張暖心明信片)
我會!和NBA冠軍球員詹姆斯(LeBron James)一同實踐夢想
內
容
簡
介
可愛的9隻小錢包雨蛙又來囉!
透過趣味故事認識雨蛙,
啟發孩子尊重生命、關懷環境的意識
序
作者的話
本書中,我描繪了住家四周可以在秋天見到的花草植物。從春天、夏天到秋天,仔細觀察每個季節的花朵,其綻放的姿態彷彿完美搭配當季的山野色澤。一朵朵的花兒各有其獨特色彩,每每在山野中相遇時,看起來格外繽紛美麗,感覺好不可思議啊!
夏天接近尾聲的時候,總會在住家附近發現泥蜂及牠們的蜂巢。有一天,在曬衣服的地方,發現有一隻泥蜂在垂掛的風鈴裡築巢。風鈴內側被泥蜂堆砌泥土而固定住了,沒想到泥蜂媽媽會在這種地方築巢,還真令人哭笑不得啊。由於泥蜂比較沒有攻擊性,我就維持牠們的蜂巢不動,一直到隔年。
泥蜂築好巢後,據說會用泥土封住入口,蜂巢中只留下卵與糧食。隔年六月,蜂巢入口處開了一個洞,有成蜂從裡頭飛出來。將入口處切割開來一看,出現了蜂蛹的外殼。泥蜂媽媽是獨自銜泥、和土、築巢,羽化的成蜂也是靠自己的力量打開巢穴飛往世界,這些都讓人感到堅強勇敢!小昆蟲的世界沒有細細觀察的話是無法理解的,不過,偶爾也會像這樣稍稍顯露一點讓我們看見喔!
賞析與導讀
蛙類生活棲地的特色及重要性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楊懿如
這本繪本以擬人化的方式,描述小雨蛙照顧與保護花田的故事。讓我聯想到棲地對蛙類生存的重要性。
繪本中描繪的小雨蛙是綠色,可能是以日本雨蛙發想,不是臺灣平地常見的小雨蛙,但都是蛙類。蛙類屬於兩棲類動物,牠們的幼體蝌蚪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生活,用肺及皮膚呼吸。牠們的皮膚必須保持潮溼,以便幫助呼吸,而且是體溫隨著外界環境而變的外溫動物,因此通常生活在溫暖潮溼的環境。
臺灣有三十五種蛙類,分布很廣,從海岸河口、平地、丘陵到三千公尺的高山,都能見到牠們的蹤跡。棲息的環境包括稻田、池塘、溝渠、草叢、灌叢、樹林、人工建築物等,但不同的蛙類,生活的環境不同。有些蛙類的皮膚比較粗糙,可以生活在陸域環境,例如有毒的蟾蜍;有些樹蛙的趾端膨大成吸盤狀,身體為綠色,可以藏身在樹叢中;許多赤蛙的身體為褐色,後腿很長善於跳躍,喜歡生活在沼澤溼地、樹林底層或落葉堆中;有些蛙類生活在溪流環境,例如叫聲像鳥的斯文豪氏赤蛙;有些則喜愛池塘環境,例如叫聲像狗的貢德氏赤蛙。不論如何,有遮蔽、沒有汙染的水域,是蛙類棲地的共同特徵。
牠們是夜行性動物,平時晝伏夜出,安靜的生活。但到了繁殖季節,雄蛙會遷移到水域環境,並發出響亮的求偶叫聲,以吸引雌蛙接近、交配產卵。臺灣的氣候溫暖潮溼,很適合蛙類生活及繁殖,但不同的蛙類偏愛的繁殖季節不同。春天及夏天是蛙類最活躍的季節,例如平地常見的小雨蛙、澤蛙、黑眶蟾蜍等都在此時鳴唱求偶;臺灣的特有種臺北樹蛙及盤古蟾蜍,則在秋天及冬天繁殖。
兩棲類是最早登陸的脊椎動物,歷經兩億年的演化,現生的兩棲類大約有七千多種,除了南極洲以外,全世界各大洲都有兩棲類分布。但這古老的物種,在過去三十年來,面臨嚴重的族群下降危機。造成的原因包括棲地破壞、汙染、氣候變遷、疾病、外來入侵種威脅、人類的獵捕食用或當成寵物等,都和人類的活動有關。其中棲地破壞造成的影響最大,尤其是溼地及樹林的消失,讓牠們流離失所無以為棲。
繪本裡描述椿象偷摘小雨蛙花田裡的花與種子,想萃取香精製造香水,掩蓋牠們的臭味,不過,椿象平時不會發出臭味,而是遇到敵人才會分泌帶有臭味的毒液,就像故事中,椿象用臭氣驅離了大黃蜂。
不論小雨蛙、椿象、大黃蜂或人類,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都需要良好的生活棲地,我們一定要保護生態環境,萬物才能共存共榮。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