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還是喜歡當媽媽:心理師媽媽的內心戲

還是喜歡當媽媽:心理師媽媽的內心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060979
洪美鈴
寶瓶文化
2017年8月30日
110.00  元
HK$ 93.5  






ISBN:9789864060979
  • 叢書系列:catcher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0.8 cm / 普通級
    catcher


  • 親子教養 > 育兒妙招











    她,是心理師,職業婦女,

    也是兩對雙胞胎的媽!?

    心理師媽媽理性、柔軟兼具的獨白與內省,

    給所有媽媽一份不完美的勇氣。





    【自序】無論是媽媽,還是心理師,終究都是我自己

    【出場介紹】一個小孩一個樣



    PART 1 媽媽和小孩

    哪個媽媽愛當生氣巫婆呢?

    為什麼老是講不聽啊?!

    跳針的碎碎念

    媽媽就是忍不住會焦慮

    我知道妳很愛我

    晚上該睡不去睡──上床記

    早上怎麼起得來──賴床記

    是創意?還是破壞力?

    媽媽好想有自己的時間

    你為什麼不看我?

    又被頂嘴惹毛了!

    叛逆,原來是你的獨立宣言

    數一二三有沒有用?

    功課沒做完,要幫你簽名嗎?

    哪個只是想要?哪個又是需要??

    萬能的天神,請賜予我神奇的力量

    這孩子,突然長大了?

    你讓我又氣又哭又好笑

    每個小孩都怕鬼?

    我要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PART 2 兄弟姊妹

    每個孩子都想成為那個唯一

    我知道,偶爾你不想要兄弟姊妹

    告狀,是因為心裡有渴望

    排擠問題

    上天的禮物

    願你們永遠是彼此的好麻吉

    切八段是一種和好的練習

    無法說沒關係,但我原諒你

    競爭情結

    如何帶你看清與世界的界線?

    謝謝你們來當我的寶貝



    PART 3 小孩在學校

    媽媽也捨不得離開你

    我的寶貝要上幼兒園了

    用愛心陪伴孩子上小學

    聯絡簿的「客訴」,是媽媽的罩門

    其實,這跟誰先推誰無關……

    我的哭泣英雄

    孩子,妳是如何看待自己呢?

    這樣交朋友好嗎?

    盯你學習,卻盯掉了你的快樂

    媽媽心裡永遠的痛──寫功課

    搶救專心這些年





    自序



    無論是媽媽,還是心理師,終究都是我自己




      * 依著糾結與掙扎的習性而活



      我是個媽媽,是個心理師,還是某人的老婆、家人、朋友……就如同擦身而過的每個人,身上掛著各種角色。我們呼吸同樣的空氣,同樣抱怨著豔陽、陰雨,也擺出同樣的表情:看似熱切,其實帶點著急;貌似平穩淡定,但其實已和疲倦分不清。



      蠟燭多頭燒,也許要關心的不是有幾頭,而是「怎麼燒」。



      我不想熄滅任一火苗,有著想燒出價值的野心,好些日子,我的媽媽魂被這個野心嚇壞了。



      因為我終究沒真為孩子們犧牲什麼,一樣追求個人的成就,也在意著自己人生裡的各種需求。喜歡玩耍、看書,就帶著孩子們遊戲和閱讀。不喜歡煮菜,就帶著孩子們感謝有婆婆、媽媽代勞。順風我就搭車,逆風得過且過……



      每天睜開眼睛,我不會去想為什麼要早起,腦袋裡轉著的是:「今天要準備什麼早餐?」「希望牛奶別再打翻。」然後伸個懶腰,外加一句口號:「萬能的天神,請賜予我神奇的力量!」像是鼓舞,更是催眠自己:今天也將安然。接著,像個陀螺般旋轉,時而滿足快樂,時而暴走失落,總之,盡力滿足所有角色的需求。轉啊轉了一天,又在孩子們大呼小叫的喧鬧聲中催趕他們上床,偶爾說故事、玩遊戲,偶爾喝斥威逼,湊合著走向一天的結束。



      直到再度睜開眼睛,浮現腦海的問題又回到:「今天要吃什麼早餐?」



      某天,我和先生在看著孩子們玩沙。



      我說:「時間差不多了,你去叫他們收一收吧!」



      他不肯起身。我們相互推諉,逐漸為自己的藉口加碼:



      「你快去吧! 去叫他們會讓我覺得心悸!」



      「妳去啦!因為我已經窒息了。」



      心悸與窒息……我笑了出來。這就是平凡父母擺脫不了的疲憊和焦慮。



      我想,原來這個開設親職講座的心理師,骨子裡也是個平凡又疲憊的母親。



      心理師的訓練教會我,要能放鬆的關鍵在於:自己能否停一停? 能否有知覺地過日子?然後,練習更有彈性與洞察,篩選一下,做對的事,而不是糾結著一定要把事情做到多好。蠟燭可以多頭燒,但若沒油了、該熄火時,就別留戀掙扎,放手就好。



      這些覺悟理應有助於我活得更美好,可惜屬於我的真實是──每天回到家,這些覺知、彈性與洞察能力也跟著下班了。我常依著舊有的習性,陷入喧囂狂亂的世界,再為了躲避喧囂,有時憤怒控制,有時驚慌遁逃。



      當「心理師」與「媽媽」兩種身分不斷分裂,隨之而來的,就是無論自己扮演什麼角色都是冒牌貨的感覺。



      * 認清、接納「非名牌」的自己



      那就踩著真實的步伐前進吧! 或許那才是屬於我的,名為「真實」的品牌。



      讓這個真實的自己回家當個媽媽,這個媽媽,內在有愛、溫暖、堅強、包容……這些被歌頌的偉大之處,但同時也有疏忽、控制、憤怒、罪惡與軟弱等黑暗的角落。



      若想少些狂亂、多些安定,要做的也許不是掙扎著擺脫那些黑暗,而是去直視、整合這些真實。唯有走過面對不完美的失落,才有餘裕能安心地與孩子連結,看進孩子的本質,也喚醒此生成為媽媽的中心價值。



      就像有次和朋友聊到出國的事,他聽出我的羨慕,笑問我,「如果從頭來過,妳要跟我交換嗎?」一句話秒停心裡的落寞,浮現的是四個孩子真摯熱切的臉,無論再煩、再亂、失去再多,想當媽媽的心倒是沒有後悔過。



      就撂開手,不糾結了吧! 我就是個有野心還帶點全能幻想的媽媽。適當的野心,是自我期許;合理的自私,只是優先選擇愛自己。在體會到能力有限的焦慮之後,才能感覺到認清真實的放鬆。



      為了家人希望自己全能,或許也是一種愛無敵。



      * 好奇觀察孩子的本質



      我有四個可愛且具獨特個性的孩子,樣本夠多的教養體驗,足以讓我信服孩子與媽媽的天性裡,都有相當程度的「求生」能力。



      這四個孩子,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裡容易成為焦點,我也常接收到旁人體貼的關注:「這麼多孩子,要如何教養他們?」我總在語塞、詞窮中笑著帶過,「我想,應該是我們都有能力相互適應著活。」



      老大、老二是第一對雙胞胎,特質彼此互補。老大人稱「散仙」、「理由伯」,個性樂觀散漫,笑口常開,經常落東落西。遇到麻煩時,要他想理由比想解決辦法還容易。老二則是傳說中的「出頭哥」,他較有想法和意見,有時是源源不絕的創意與行動力,但是個性較為敏感、堅持,不順他意時需費力引導,以免招來一場玉石俱焚的情緒風暴。



      老三和老四是第二對雙胞胎。老三有溫暖的特質,熱愛昆蟲和動物,會招呼流浪貓並為牠取名字,不給他養寵物,就養小強和書蟲。他是哥哥的「神奇寶貝」,因為他會努力跟上哥哥的腳步一起玩耍,樂當被哥哥收服的小隨從(當然也會哭著告狀哥哥待他太凶、太不溫柔)。至於最後一位「大神妹」,有屬於排行所賦予的高超生存觀察本能,還內建了極佳的語言認知系統,往往在上述三個男生(甚至是爸媽)思緒混亂、戰成一團時,提供「籤詩級」的解決辦法。



      * 摸索並朝向教養的價值



      四個孩子都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他們成長的走向,定然也有部分取決於父母灌注的教養。



      我問自己:如果不自欺欺人,如果我有信心,有足夠的彈性與教養能力,我想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不是為了傳承家庭香火或完整我們的生命需求,也不是要延續我們的生涯目標,更不只是要他們有不啃老的獨立。我希望他們能快樂而自信地存在,希望他們勇於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也希望他們能慈悲、善意地看顧別人,更盼著他們和世界有連結,並且貢獻一己之力。



      守護這些期待,才能讓我們即使面對教養的疲累、迷失、紊亂與困境,依然可找回平穩的步調和努力的意義。



      我們的確無法預期孩子們是否能長成我們心目中的模樣,但我想,這些教養價值與依歸,定會對我的言行與心性產生重要的牽引,也會成為每時每刻我在規範或支持孩子時,永不放棄引導他們前行的方向。



      * 覺知而有彈性地並肩前行



      關於教養,我無法傳遞所謂最好的方式,而是去接納自己與孩子互動的過程,在其中保持覺知與彈性,並且朝向我們認為重要的價值而去。這本書分享這些日常故事,一方面祈願身為父母的我們好好呼吸,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也從孩子身上汲取直觀的能力,讓我們有力量與方向能持續改變。



      英國詩人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有一句詩是這樣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天每天,是平靜還是狂亂,是辛苦疲倦,還是充滿樂趣,的確都是來自我的視野。



      我問自己,我視野焦距的收放來源為何? 是僵化,還是具有彈性?



      我想,那終究來自有覺知的生活。所以,我記錄我的內心戲,一件件、一樁樁地,記下與孩子的對話,珍視孩子平淡無奇或是意料之外的各種表現。



      正視糾結確實會帶來一些難受的感覺,我猜想這也是許多父母都曾出現的共同掙扎,但當我們試著開放地抓取,清醒地挪動,相信在每個認真看待孩子、覺察自己的當下,都有機會感受到教養的天堂經驗。



      然後我們將深刻體認──原來,親子是這樣彼此並肩前進的;原來,「老師」就在我們的身邊。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