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人口高齡化是全球共通的議題,生醫產業的高成長性被廣泛認同。全球已開發國家都投入大量的資源,祭出各種優惠方案,積極推動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搶佔全球鉅大商機。
生技醫藥產業屬標準的創新知識經濟產業,以典型的醫藥產品開發為例,需要以創新的生物技術做進入障礙,還要符合各國冗長的臨床法規查驗登記規範,其高技術高資本密集且開發過程冗長,具高度競爭的特性,生技醫藥產業自然被歸屬於高風險高報酬產業。也因此專利智財權的規劃佈局,無形資產的鑑價評估,很多圍繞在生醫產業相關的法律,甚至國家政策與法令規範,都在產業間的合縱連橫與談判合作中發揮重大影響力。
本書名:醫藥專利的產業化,題目看似簡單,但其實我剛得知時,著實捏了一把冷汗。醫藥為核心標的,加入專利與產業化,再加上各國藥監單位(FDA)嚴謹的臨床法規要求,以及因應環境變化循序演進的相關藥政法規,其實構成了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牽連上下游並與國內外環環相扣的體系。然而本書作者侯慶辰律師,有條不紊的彙整了醫藥相關的法律規範,也明確清楚的闡述專利智財權的配套角色與重要性。在本書中,我其實看到了作者的宏觀格局,更體會到作者希望促進全民健康,有效發展醫療產業的仁心。
專利與法律是屬地主義。醫藥專利與相關法律的本質是保障研發投入的成果,鼓勵產業公司更勇於投入資源,開發出更好更有效的醫藥,重點是造福人類健康;但是專利卻也是雙面刃,過度的保護也阻礙了良性競爭,阻礙了更多創新研發的參與。本書作者特別指出醫藥法在為人民福利、全民健康、生活品質而服務、社會和諧而制定。更強調法的精神,不應流於表面的辯護或攻擊,甚或為逐利而利用之。
侯律師很明顯的期望大家掌握醫藥專利法的精神,知己知彼。善用此工具,加速醫藥產品產業化,促使醫藥產業有效跨入國際生醫社群,競逐國際市場。
鑑於全球人口高齡化趨勢,慢性病、新疾病佔用龐大的醫療資源,各國政府都面臨醫療福利支出大幅擴增,健保社福入不敷出的窘境。預防醫學與精準醫療趁勢崛起,順勢搭配ICT無限監測技術,IOT大數據分析及AI人工智慧、手術及照護機器人等技術的突破。未來的創新醫療體系,整合了藥物、醫材與眾多高新科技,更打破醫院與病人及健康人間的藩籬,提供全面性的醫療照護服務。不僅要賺到醫院裡病人治療的花費,還要賺到亞病人與健康人追求健康的消費。
談到創新的醫療照護服務產業,我的觀察是:將有機會優先從亞洲興起。理由是美歐國家的醫療照護市場成長緩慢,因為保險公司、醫院及醫療行政體系之間行之有年的複雜運作模式,造成制度的僵化,形成了一個難以輕易改變的藩籬。反觀亞洲新興國家,現行的醫療體系正在蛻變,逐步從社會主義式的國家福利保障中解放,加上醫療意識抬頭,經濟與全民健保的壓力,甚至互聯網、物聯網的崛起,搭配了創新開放的相關金融商品。因此,只要政府適度的開放與支持,我們可以大膽的合理預期,創新的醫療照護服務產業,必將先從亞洲開始興起。
本書鎖定分析的相關專利法律規範,集中在大陸、美國與臺灣,適時構築了立足亞洲,尤其是臺灣的生醫業者,不可不知的重要知識寶庫。聰明靈活的創業家,藉由本書提供的豐富資訊做基礎,因應各地方市場特色,設計最佳的創新商業營運模式,將有助快速的搶佔商機,也造福了大家對健康的需求。
李世仁
華威國際集團(CID)合夥人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