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在結束一年的時候,朋友們會否檢視一下自己在年初時曾定下的目標,到底能達成了多少個呢?在結束一天工作的時候,各位又會否為自己所完成的工作任務而感到滿意呢?作者在此書中以務實的手法來探討這個問題,以非一般的見解來處理這些職場生活的事情。作者認為每個人需要認真對待當下的處境,他在書的末章更以一個執行手冊作為此書的結束,從制定一天的目標開始,到檢視一天的結果做終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要再給自己藉口,付諸行動最實際!
作者開宗明義指出,思路決定出路,成果改變人生。應用於職場和商場上,就是不要蠻幹,不能只懂完成任務,要懂得思考任務背後的原因,然後負責任地去做出成果。這對於習慣了朝九晚六的員工來說實在是有點難以接受的,因為一般打工仔的心態就是付出了時間就是等於盡了職責,既然已付出了便覺得理所當然可換取薪酬,這是一種典型的「付出時間=報酬」的心態。進取一點的員工可能會好一些,他們會嘗試以完成任務來賺取人工和讚賞,這是一種「完成任務=報酬」的想法。可是作者並不認同這些普遍的心態,他的看法是:付出既不等如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成果!員工應以行動來達致成果,以成果來獲得報酬!另一方面,一個好的管理者,也不應單以員工付出的勞力和努力來評價員工的表現,而是以他們是否能對成果負責來判斷他們的潛質,以他們創造出來的結果來評定他們的貢獻。
這種思維其實對傳統的人事管理是一個衝擊,公司聘請員工時的聘書上,列出的條件不就是他們上班下班要付出的時間嗎?他們的職務說明(Job Description)上寫的不也就是一項項要求要完成的任務嗎?難怪現今那麼多的管理者與打工仔仍然是抱著付出時間和執行任務的心態來工作,大家總是跳不出被動的框框來。
怎樣能改變這種舊有的思維呢?作者指出要從心態開始,以行動來實現。在培養這種「成果心態」的過程中,要堅持四十八字的真言:認真第一,聰明第二;成果提前,自我退後;鎖定目標,專注重複;決心第一,成敗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成果第一,理由第二。如何執行這些「真言」呢?我建議你買這本姜汝祥博士寫的《管理就是管成果》,細心讀一讀,認真研究一下吧。
?
劉學郁
生命泉集團╱大洋集團首席財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