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成為恩典與真理的導管
回想十多年前,就在自己要調離原有事奉,正在預備搬家的某天晚上,有位團契學生來找我,他成長於基督教家庭,也在團契中認真服事。他面帶困擾,但又清楚地向我道出他有同性戀傾向的難處。當時,沒有今日對於同性戀議題的廣泛討論,更別說有專業的輔導知識,我記得當時我就是聆聽,在既覺陌生但又十分心疼的情境下,聽他說完在孤單角落中的傷心故事。他很無助,最後我也無助地帶他禱告,求神憐憫,賜下恩典來取代無助與眼淚……
發現轉機
這麼多年過去了,接到要為王文靜姊妹所著的《正看性別危機:更新眼光,帶來轉機》一書寫推薦序的邀請時,不由得回憶起當年的自己及這位學生,也想到這幾年在同性議題下摸索的輔導與學生;「時代」轉變了,但「無助」似乎沒有減少多少,反而尋求幫助的學生變多了,「同志」的議題也從隱藏的角落躍上高度討論的檯面。在先讀為快下產生以上的思緒,在過程中同時感受到一絲曙光,如同王文靜姊妹在本書前言所說的:「面對所有議題和危機的基礎,是愛和上帝的真理,……所有的律法都是為了讓人的生命更多活在真愛中,漸漸達至神起初創造的美好樣式。」「在面對議題時流於『對或錯,贏或是輸』,就如同忘記主耶穌所說、所示範的『犧牲的愛』;那份真實的愛能夠使我們看見,並帶來根本的解決之道。」本書在高舉真理的前提、對關懷族群的正確資訊及瞭解下,進而帶出可能的對話及對策。深深期待我們可以像書名要表達的那樣:眼光不同了,在危機中就能看到轉機的曙光。我想,這也是這個世代的眾人在面對同性議題時所樂見的。
彼此聆聽
這個時代並不缺少「說教」及「宣導」,卻少了可以促進對話的「聆聽」。面對同性議題,一方面要清楚聖經教導的真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促進彼此的聆聽,減少不必要的對立與傷害。在《十架門徒──斯托得傳》一書中,斯托得牧師認為,同性戀傾向者的心,「深處有一種孤寂,是出自人類的天性,渴求愛,渴求認同,渴求完好」。期待當年耶穌走遍各城各鄉,看見許多人時所產生的憐憫,也可以在基督徒當中出現,以致讓同性戀者有關愛、接納和支持的環境,也讓他們在聖經真理的引導下,和所有重生得救的人一樣,經歷救恩的美好。而這本書提供了可以聆聽的素材及途徑,讓大家可以更靠近真理與慈愛。
成為見證
作者在自序中提到,「願此書成為一座美善的橋梁:成為牧者了解性別議題、同性戀朋友的橋,也成為教會敞開大門、歡迎性別困擾者的橋」。書中也提到「倘若一間教會幫助扶持了一位同性戀,五百間教會就有五百個見證,那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力量」。這條路力量很大,但挑戰也大,但必須趕緊上路,邀請到更多的同路人!「生命傷痛時,教會在哪裡?」三年前,楊腓力(Philip Yancey)來台演講中的呼籲,今日期盼也成為面對同性議題時對你我的提醒。推薦此書,也期盼此書可以成為神使用的器皿,讓傷痛減少,對話及聆聽增多,彰顯恩典與真理。
王文衍牧師(校園福音團契前總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