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別讓平庸埋沒了你:自媒體奇才告訴你:600位頂尖創意人如何找回獨特的自己

別讓平庸埋沒了你:自媒體奇才告訴你:600位頂尖創意人如何找回獨特的自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519748
斯里尼瓦思?勞
曾雅瑜
大寫出版
2017年10月12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9519748
  • 叢書系列:Be brilliant!幸福感閱讀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0.9 cm / 普通級
    Be brilliant!幸福感閱讀


  • 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自我成長











    獨特,勝過完美

    在這個任何人,都能輕易被取代的年代,

    你想成為組織內的「小齒輪」,還是重寫規則的「獨創者」?





    前言

    ?

    部一 下水划水

    第一章 下水的阻礙:鯊魚、溺水、其他因素

    第二章 岸上課程

    第三章 下水實地演練

    第四章 關鍵時刻與直覺

    獨特創意講堂:艾拉.盧娜

    ?

    部二 耐心等浪

    第五章 長久之計

    第六章 創作者的迴聲室

    第七章 付出太多,難以退出

    第八章 不用在意競爭

    第九章 典範實務是你最大的敵人

    第十章 人生最偉大的成就,該具備的是「指南針」而非地圖

    獨特創意講堂:葛瑞茲.盧希娜

    ?

    部三 無懼下浪

    第十一章 下浪越陡,成就感越高

    第十二章 獨創自我的巨浪衝浪手

    第十三章 如何擁有大膽創新的時刻

    獨特創意講堂:羅伯特.克森

    ?

    部四 衝浪風格

    第十四章 刻意演練

    第十五章 指導教練和回饋意見

    第十六章 風格:真實的自己

    第十七章 一盒蠟筆和大膽創新

    獨特創意講堂:馬斯.多里安

    ?

    部五 挺過衝擊

    第十八章 我的衝擊時刻

    獨特創意講堂:珍妮.洪雪

    ?

    部六 狂喜心境

    第十九章 獨創自我賦予的真正意義

    獨特創意講堂:賽斯.高汀

    ?

    結論 獨創自我行動

    第二十章 獨創自我行動四部曲

    第二十一章 運用自己的0.1%

    ?

    致謝

    獨創自我資源





    前言



      在個人職涯的前十年間,我總是按部就班照著腳本扮演自己的人生。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我,因為漫無目的地轉職,履歷上的工作經驗是一條又一條地往下增加。我甚至還興起到商學院進修另一個社會認同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的念頭。我在想,也許這個選項會帶領我走出一條不錯的出路。



      可是,等到我完成了碩士學位後,這條應屬「安全下莊」的成功出路,卻早被封鎖。原本社會預留給初出茅廬的商學院學生,一個前途似錦的工作機會,也化為烏有、一去不返。



      然而在職場上,單純成為一名能幹的人,也能讓許多人引以為鑒。因為當自身能力僅只有「能幹稱職」時,我們的工作價值也隨之下降,並且慢慢被低價的人力外包取代,直到職員成為可有可無的勞力商品為止。



      因此,未來是屬於那些「獨創自我」的個體和組織的!我把「獨創自我」(unmistakable)定義為一種恰如不需署名的「藝術」。它載滿著獨一無二的個人思路精神,也是「絕無僅有」的個人創作風格。



      也許現在的你並不認為自己是位藝術家,但對我來說,任何計畫、活動、部落格文章、研究報告、書籍、歌曲、表演、公司等創作,全部可視為「藝術」。也可以說,一旦透過藝術眼光來觀看世界和自身作品,我們的看法必然與原先的有所不同。



      無論是詩人或畫家、播客主持人(podcaster)還是YouTube網路紅人,這些獨創自我的人,全都有自己獨特的行事風格。不過,要清楚列舉這些獨創自我人士的工作內容是不太可能的。也許我們能描述出相關的工作細節,但他們的核心價值卻是無法被人複製或模仿。市面上更沒有任何課程、網路文章或工具書,能夠教你實現獨創自我。實現獨創自我的藝術並非易事,卻也是作為藝術家、企業家或個體等最具奏效的特質。



      如此看來,「獨創自我」若僅屬個人專屬和無可重複取代,那為何它會如此重要呢?原因是,當一件絕無僅有的藝術作品問世時,我們可以說,這位創作者無人可敵,競爭的衡量標準也變得無關緊要。而讓人超群出眾的因素,也會極具個人化,以致無人可以取代。



      當人權少女馬拉拉•尤薩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演講時,她的啟示是不同凡響的。



      當文學作家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書寫時,她的寫作表達是獨創一格的。



      當《槍與玫瑰》樂團吉他手史萊許(Slash)獨奏〈我的甜美孩子〉(Sweet Child O’ Mine)曲目時,他的拍子和技巧是精湛絕倫的。



      當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噴漆作畫時,他的畫風是標新立異的。



      獨創自我者在人類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創造出無法衡量的漣漪效應。



      2009年,當我快唸完佩柏戴恩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時,我的人生正面臨兩條道路的抉擇。第一個選項,繼續走向前人檢驗過的可靠道路,但我知道這將會是一條死路;第二個選項,放手一搏,去追求一條可能帶領我通往災難(或新發現)的不確定道路。我過去選擇了第一條路,就這麼走過了20開頭的年紀,最後在30歲的階段不歡結束。



      在我開始檢驗過去10年所做的選擇時,這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從來不是主動積極的人。我總是選了別人放在我眼前的選項,也總是不斷地屈就自己。我屈就第一份得到的工作;我屈就那份對我毫無意義的職業;我屈就眼前自以為最好的生活安排,而非去過真正想要的人生。



      假設我想在40歲時,過著非常不一樣的生活,那我必須在30多歲的時候,就算會遭人質疑、反對和誤解,也勢必得做出重大改變的決策。



      在展開個人職涯時,我很盲目地簽下一份彷彿別無選擇的社會人生計畫合約書。直到現在,我才漸漸明白,所謂社會人生計畫,本來就是一件能夠不斷充份協商的事情。



      然而,第一次讓我對此事有所領悟的時間點,是發生在2008年12月31日,這天我剛好滿30歲。那時的我在巴西,正快結束交換學生的日子。我的好友們因為錢都花光了,所以提前打包回家去,只剩下我孤單一人無聊地坐在沙灘上。



      當下,憑著過去無次數的失敗衝浪經驗和即將返回美國的關係,我決定去租塊衝浪板,豁出去地嘗試最後一次衝浪。那天是我生平第一次成功站上浪板,也在那一刻,為我的人生創造了「改變」的漣漪效應。記得在我回到學校把最後一學期唸完時,獎助金一入帳,我拿著這筆錢直奔衝浪店,買了衝浪板和防寒衣,而不是去買書來讀。我趁早上沒課、課堂空檔或週末時間都拿去衝浪。



      由於畢業後沒有工作等著我,加上所有積蓄也幾乎快花光,此刻的我意識到要好好抓住機會,有效率地從零開始。



      正因為我手上有著的是一張全白無暇的人生畫布,讓我能夠有意義地創造一幅佳作,同時也是一個良機,讓我一勞永逸的結束平庸危機。



      從佩柏戴恩大學畢業後的那年夏至,「衝浪」在我眼裡,從原本是種消磨時間的運動,轉變成一套人生哲理。我在那些還沒刮風的日子裡,帶著衝浪板在海裡,一待就是一整天。



      當我順利衝到浪的時候,每一分恐懼、焦慮、憂愁和自我懷疑,它們不僅全部消散,也從此絕跡了。即使我沒有工作,只靠花生醬和三明治度日,有回還是睡在曾登記自己名下的公寓客廳地板上。不過,這樣子的生活算是讓我在成人階段裡,第一次體驗到所謂無與倫比的快樂。每天晚上我都帶著迫不及待明天要去衝浪的興奮心情入睡。每次成功衝到浪時,所有腦海中的質疑聲浪,瞬間失去掌控的力量。有位衝浪者說,衝浪有點像在馴服一匹野馬,整個過程讓人幾乎感覺自己是超人。雖然我的外在世界似乎搖擺不定,但內心世界卻隨著每一波海浪不停地轉變著。



      衝浪時,人是一無所有,只剩下自己與海浪。你完全能從別人的期待和道德規範中得到解脫。衝浪是種「自己」才是主要觀眾的行動表演,讓人盡可能用最直接的經歷,去連結自己和發掘自身獨特的一面。



      某年夏日的午後時光,我在加州聖塔莫尼卡的救生員瞭望台20號旁邊沖洗防寒衣時,遇上一位年紀顯然比我年長許多的衝浪夥伴。我告訴他,因為自己剛唸完碩士不久,正為了找工作煩惱不已,而唯一讓我頭腦清醒的,就是衝浪。他也跟我說,衝浪幫助他走出離婚和母親過世的悲傷低潮期。



      從那天起,我突然領悟到自己巧遇上一件讓人熱愛不已,且能永遠不斷改變人生的妙事,同時也讓我有感而發的明白到,這份熱愛是打從第一道浪開始,持續熱愛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



      是衝浪驅動了我自身的創造力。衝浪引領我遇上最好的朋友兼事業夥伴布萊恩•柯恩(Brian Koehn)。



      待在海裡成為每日重要的冥想行為,這件事讓我能夠持續進行日常生活的所有一切。衝浪是一條生命線、一種精神修行和一個中心隱喻。



      每一道浪似乎將自己懂事以來所理解的體系、信念和想法全部沖散歸零了。這使我越來越去質疑我想要的生活,並且也讓我重新思考過去別人給予的善意建議,例如:



      ● 堅守一條又窄又直的光明道路。

      ● 按照規則行事。

      ● 別引起騷動。

      ● 別問太多問題。

      ● 順著公司的升遷制度往上爬。

      ● 服從前輩。



      以上這些都是從我的父母、老師、人生導師、朋友、同事等等所提議的人生腳本,而我則是不折不扣地採納所有建議。但是結果帶來的卻不是平凡生活,反倒是掉入谷底的人生。我的每份工作都在就職不久後就被炒魷魚,我也從來沒有賺過很多錢。更慘的是,我完全活在沒有意義、意圖和目標的人生裡。接著,我試著到處參考、遵循別人的人生腳本,希望能夠跟他們一樣獲得成功,但結果一樣慘不忍睹。



      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我們繼承了社會期待的框架,順從框架成規,直到人生的負擔,沉重到無法負荷為止的那一刻,我們才開始止步,並且質疑它們的存在。當這些潛規則施加在生活中夠久以後,它會變成一套支配我們的無意識腳本,以及令我們陷入一個無形的人生監獄裡。我們變得教條式,彷彿過著制式化的人生。我們忘記人生是自己創造而來的。唯有在我們鼓起勇氣去質疑現況時,才有可能突破自己的人生。



      我們忘記自己可以隨時褪去他人的期望。



      記住:人生的大門總是為你敞開的。



      如果你走出這扇人生大門,放棄社會為你制定的所有期待,屬於你的真實面貌則會浮現出來。你就像小孩一樣,不在乎任何事情,而且隨時懷抱著樂觀和好奇。從此刻起,你會開始完成唯有自己才做得到的任務,通往專屬為你打造的目的地。



      然而,就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漸漸學習到造就「獨創自我」的藝術,但這件事不會因為你只花了短短的時間、寫了一篇部落格文章、進行一週的藝術創作就會實現。「獨創自我」不是你所從事的任何事情,也不是一種技術、方法或公式。它反而是一種展現你身上獨一無二的元素,另外也是一顆從你眼中觀看世界的鏡頭。一旦你採用了這種方式觀看世界,你的人生將永遠不再一成不變。



      起初學習衝浪時,由於還搞不太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加上手中的藍色泡棉衝浪長板,擺明透露了自己是衝浪新手,總是讓我帶著恐懼不安的心情下水。每天早上我會看看浪況預報,希望今天的海浪不要太大。一次一道浪,還有數不盡的泡水時光,就算過了7年,我仍然還在學習如何衝浪。直到今日,即便有些日子仍會讓我感到緊張焦慮,但學習衝浪這件事卻永遠無法讓人停止。



      我學習衝浪的軌道,一直很像是藝術家或創意者的行跡。這是一種讓人拋開恐懼、懷疑、別人期待,以及渴求達到完美境界的過程。也是讓人下定決心、承擔風險和接納「歪爆」可能性的過程。每次只要我稍微離開一下舒適圈,對於承擔風險的能力和挑戰大浪的勇氣也隨之增加。每一次的小浪是為了下一次大浪所做的準備。儘管我在衝浪時依舊常常歪爆,但至少學到一個重要的教訓:在真正乘到浪之前,歪爆的恐懼是不會憑空消失的,跌倒失敗也不如想像中那麼地糟糕。



      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向來是摘下人生偽裝面具的一種過程。每件作品如同一道海浪,每一件向世界大膽展現的作品,更可以讓世界更加深入瞭解自己。我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地提昇承擔風險的能力。我不僅敢說出別人害怕發聲的內心想法,也勇於挑戰或重新定義現況。我勇敢地去承擔更大的風險,直到達到新的常態為止。也許我會失敗,但正如追逐一道浪般,對付恐懼的解藥是致力於創造性行動,並且持續向世界展現創作面貌。



      不可否認的是,因為追浪定義了我的人生,加上追尋獨創自我的關係,所以「衝浪」成為本書的核心架構。從站在岸邊往大海划水,從起乘一道完美的浪到歪爆,衝浪形同任何具有創造性、創業性或野心的努力。無論你想轉換跑道或開始創業,休學或復學,找出創作方向或精緻創作內容,我都希望這本書有助你實現獨創自我。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