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文學是生命的映像
李喬
慶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要出版陌上塵的小說集,恭喜陌上塵好作品在適當的地方安身。
小說人的創作態度有兩類:一是明確定位自己為「小說人」,冷靜描繪人間百態;縱然是「自身肝膽」,還是以客觀化呈現。另一種是,把「自己」整體陷進去,還藉他人身軀袒露「個人」肚腹。陌上塵的作品是後者。
陌上塵由詩文學探身小說,大概是筆者文學生涯的中後段,所以這位同鄉「小說種子」(個人曾這樣指述他),其小說行程大多目睹心思過。
個人有一「獨家說法」,文學人,尤其小說人,其人生「最佔便宜」的是:生命行程上的淒風苦雨,心傷身痛的經驗,最後都成為創作的本錢滋養。不過「最後」乙詞應予註明:一、活下來了。二、其生命有進展,並趨成熟。陌上塵是兩者都「擁有」了。然而,第二點是無止境的。願共勉之。
2008年,苗栗縣政府曾出版《陌上塵勞工小說精選集》、《陌上塵鄉土小說精選集》兩巨冊,收入36篇小說與幾篇專家評述文字。陌上塵作品也可稱之為「工人作家鄉土小說」。就世界文學史的論述言:「農民作家」、「工人作家」是在「某意識觀念之下」的作品,在以人生、生命為標的「文學境界」,難免有些許「落差」。反觀台灣以農工掛名的作家卻無這個「落差」之憾。就長遠文史言,是令全台灣文學「抬頭挺胸」的,這一點應為陌上塵等類型作家賀。
陌上塵的文字,在漸入老景時越有情味。是真性情中人,以朋友身分期盼:更信任文學,更探入文學;作品紛紛現身時,「陌上塵」就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了,到此境地,或仍有「生命瘡疤」,以及「肉體疼痛」,那都化為「作品」了。期盼陌上塵佬弟能體會,接受八十四歲同鄉老友的說法,並實踐成全之。
?
2017.8.2 於公館玉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