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繼ICT資通訊產業之後,生技及AI人工智能產業被視為帶領台灣經濟成長的最大動能,發展至今近二十年的生技產業基礎深厚,市值衝破兆元,儼然有明星產業之姿,更被寄予厚望。台灣兆元生技產業中,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校友經營的就占兩千一百億元,可說舉足輕重,「北醫幫」之名不逕而走。
臺北醫學大學將多位在生技製藥產業發光發熱畢業校友的故事整理出來,結集成書,既留下他(她)們寶貴的創業經驗,同時也提供年輕人參考,實屬美事一件。我是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第六屆校友,和被寫進本書的十五位主角都有淵源,像台灣泰福董事長趙宇天和傑奎科技董事長劉宏志都是高我兩屆的學長,臺灣醣聯董事長張東玄高我一屆;至於南光製藥總經理王玉杯、王文甫、林智暉、蕭英鈞及章修綱、章修績兩兄弟等人,則都是我的學弟妹,看著他(她)們如此卓越的表現,我與有榮焉。
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可成,風光背後往往有不為人知的辛苦打拚,以及過人一等的恢弘視野。趙宇天就一再強調心有多寬,舞台有多大,建議年輕人要抱持開放的視野與胸襟,勇敢走出去。劉宏志和多位班上同學合組班友集團,秉持彼此尊重、互相包容的心胸,一起打拚事業,終於各有所成。張東玄在校時相當活躍,參加過足球隊、橄欖球隊、柔道社、畫社及合唱團等多個社團,從中學習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萃取出事業成功的基因。
王玉杯畢業後即嫁為人妻,接下夫家經營的藥廠總經理一職,她憑著專業才華及敬業的工作態度,加上豐富閱歷和敏銳的市場觀察力,讓那家南部本土藥廠脫胎換骨,更上層樓。王文甫則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從藥品貿易、藥廠主管到成立台灣第一個連鎖藥局品牌,豐富的職場經驗,已夠稱奇,行有餘力之餘,他還關心地方公共事務,當了近二十年的里長伯,甚至打造台北市第一個社區型生態公園,引領風潮,更叫人驚艷。
此外,林智暉、蕭英鈞、章修綱、章修績、李芳全、黃逸斌、侯靜蘭、邱建誌、林銅祿及吳碧芬等人也分別在各個領域闖出一片天,一起為台灣生技製藥產業開創出更具前瞻性的未來。他(她)們的故事,有喜有悲,有歡笑也有淚水,全都收錄在「創新,轉動台灣生技的奇蹟」這本書裡,值得細細品味,一讀再讀。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 張文昌